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芳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峰扔掉那些奖品,等于扔掉了枷锁。
第二年秋天,何小曼也离开了我们。她也是被处理下基层的。一九七八年国庆,我们到阿坝为即将解散的骑兵团和军马场演出。战争不再需要骑兵和军马,骑兵和军马将永远退役,我们的芭蕾小舞剧《军马和姑娘》也就将永远谢幕。舞台坑洼不平,第一次走台A角小战士就崴了脚踝,脚肿得漫说穿足尖鞋,连四十号男鞋都穿不进去,把皮帽子当鞋穿。杨老师便把何小曼顶上去。何小曼那时已是标准龙套,只在两个大型集体舞里充数,因此所有人认为这段小战士独舞是对她的厚赏。女分队长郝淑雯在服装组找到了小曼。何小曼因为担任的节目少,常在服装组帮忙,总有钉纽扣、补假发之类的琐事可做。她当兵四年,到此刻,对于“进步”和“向组织靠拢”的真谛彻底摸透,那就是对该你做的事马虎,对不该你做的事操劳;假如服装员跟团支部提出“何小曼常常帮着服装组补连裤袜”,那可远比舞蹈分队表扬她“何小曼练功积极,演出认真”重要得多。听到后者,团支部会认为,舞蹈队的,练功积极是本职,演出认真理所当然,有什么可表扬的。忙活别人的工作,比如帮服装员补鞋补袜之类,就会捞到分外表扬。郝淑雯向何小曼传达完杨老师的指令,何小曼说不行,她顶不了A角小战士。郝淑雯以为自己听错了,平时在杨老师编导的舞蹈里,哪怕给她的角色是只狗,她都会乐颠颠地接过来演。何小曼说完,又把鼻尖凑到尼龙袜上,继续织补。我们还有待发现,小曼眼睛的精彩凝聚力得益于她的中度近视。有次在昏暗的后台,她用扫把来回扫一小块地方,原来她把屋顶漏进来的白色光斑当粘黏在地板上的化妆棉纸清扫了。
“你不想演小战士?”女分队长这是第二次问何小曼,给她反悔的机会。小郝跟我们都认为,何小曼的白日梦都充满着这个小战士。那么出风头的一个角色,既顽皮又憨拙,非常讨观众好,每次都是掌声连着笑声,我们都恨不得削掉几公分身高去出这份风头。
“我头晕。”这是何小曼给的理由。
谁不头晕?海拔四千米,打个喷嚏都能耗尽氧气,一动不动所有人都会轻微哮喘。每天有人流鼻血、心慌、恶心、腹泻,层出不穷的高原反应中,头晕是最舒服的一种。健美健将朱克一夜就老了,血压蹿到一百八,心跳也快快慢慢的。
“谁不头晕?”郝分队长说。
“你也头晕?”何小曼问,似乎她刚知道高原反应对每个人都发生。
“废话!”郝淑雯说。
何小曼从凳子上站起来,真的晃悠一下。她的意思似乎是,既然大家都头晕,她就只好顶下小战士的光荣岗位吧。
我们这些龙套演员陪着主演何小曼排练一下午。那是一座露天舞台,就着山坡的高度搭建,十月就早早进入了严寒。我们像一个个蒸汽火车头,嘴吐白气,呼呼直喘地陪着她熟悉每个位置,每个队形,每一处衔接。
晚上演出前,我们听见台下哒哒的马蹄声。从大幕缝隙看出去,看到两千个骑兵整齐入座,座位就是他们胯下的战马。我们从来没见过如此的观众席,不止振奋而且恐惧,都不由自主地想,演出中万一惊了马,被铁蹄踏成肉酱的将是谁们。
何小曼坐在炭火边看我们活动足尖。郝淑雯催她起来一块活动腿脚,别像第一位小战士那样还未出征就倒下了。
她说她反正已经倒下了,正发高烧呢。郝淑雯把卫生员找来,在她额头上摸摸,是烫的,可她一直烤着火。体温计可以做证,五分钟后从她腋下拿出体温计,卫生员说咋得了,何小曼高烧三十九度七!我们顿时乱了;何小曼是我们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小战士了,而这个舞蹈没有小战士就没得玩了。带队的团长很快来到何小曼身边,看卫生员喂她姜汤,何小曼吞一口,他的喉结沉重地动一动。何小曼是这天夜里的月亮,包括团长的我们都是星星。杨老师建议,今晚取消这个小舞剧,让何小曼休息一晚。
团长说:“别扯了,取消哪个节目这个舞都得跳!”
团长岁数并不大,也就三十三四岁,早先是连队的文艺骨干,特别善于鼓动。他的情绪从激扬转为悲壮,说骑兵和军马浴血奋战几十年,立下汗马功劳,现在他们在我军历史上就要被永远取消,这个《军马和姑娘》的舞蹈是对他们的歌颂、纪念,也是永别。团长的眼睛不对劲了,因为有了泪。
团长来到何小曼面前,蹲下来,像大人对待孩子,“小何同志,坚持就是胜利,骑兵战士们会记住你的,会感激你的。你不是在为你自己演出,也不只为我们团演出,你代表的是要继续在我军存在下去的全军,向他们致以最后的敬礼!”
何小曼在这样的征召下,站了起来。
那个舞蹈开演之前,团长走出大幕。我们都蒙了:团长难道亲自当报幕员?团长对着近两千骑兵和战马说:“骑兵同志们,下面这个节目,是我们专门为骑兵这个最勇敢的兵种创作的。”大家想,团长这个“我们”的范围,扯得有点大,舞蹈明明是上海舞校创作的,我们只是拷贝来的。团长接下去说的,更让我们觉得他在“扯”了。他说扮演主要角色的何小曼是我们的优秀舞蹈演员,这位小同志将带着四十度高烧上台,如果她倒在舞台上,请英勇的骑兵指战员谅解,因为小何同志继承了骑兵同志的光荣传统,轻伤不下马背,轻伤不下火线。
台下掌声口号声战马嘶鸣声,何小曼刹那间成了骑兵独立团两千人的掌上明珠。她站在出场位置上,感觉着命运的转折就是这么妙,这么迅疾,这么毫无预示。她也玩味着当主角的感受:当主角真好,当掌上明珠真好。
整个舞蹈跳下来,何小曼相当争气,除了跑错两次队形,并没有像团长担心的那样“倒下”。骑兵团首长上台来接见演员,真把二十一岁的何小曼当成小战士了,在她脑袋上又摸又拍。大幕刚拉上,何小曼就倒下了。
当夜我们奉团长的命令轮流值夜,保障何小曼随时有水喝,随时上厕所,发生危险随时得到急救。团长说保障何小曼就是保障我们整个演出,看看小曼的演出引起了怎样的感动?宣传效果多大?继续保障何小曼“轻伤不下火线”的形象,就是继续传播军委首长对骑兵们的抚恤和关怀。又扯到军委去了。那时我们还不知道,骑兵们不服对于他们的发落,正预谋闹事,把军马骑到成都,甚至骑到北京去请愿。一米五八的何小曼挡住了那股危险的铁流。
刘峰扔掉那些奖品,等于扔掉了枷锁。
第二年秋天,何小曼也离开了我们。她也是被处理下基层的。一九七八年国庆,我们到阿坝为即将解散的骑兵团和军马场演出。战争不再需要骑兵和军马,骑兵和军马将永远退役,我们的芭蕾小舞剧《军马和姑娘》也就将永远谢幕。舞台坑洼不平,第一次走台A角小战士就崴了脚踝,脚肿得漫说穿足尖鞋,连四十号男鞋都穿不进去,把皮帽子当鞋穿。杨老师便把何小曼顶上去。何小曼那时已是标准龙套,只在两个大型集体舞里充数,因此所有人认为这段小战士独舞是对她的厚赏。女分队长郝淑雯在服装组找到了小曼。何小曼因为担任的节目少,常在服装组帮忙,总有钉纽扣、补假发之类的琐事可做。她当兵四年,到此刻,对于“进步”和“向组织靠拢”的真谛彻底摸透,那就是对该你做的事马虎,对不该你做的事操劳;假如服装员跟团支部提出“何小曼常常帮着服装组补连裤袜”,那可远比舞蹈分队表扬她“何小曼练功积极,演出认真”重要得多。听到后者,团支部会认为,舞蹈队的,练功积极是本职,演出认真理所当然,有什么可表扬的。忙活别人的工作,比如帮服装员补鞋补袜之类,就会捞到分外表扬。郝淑雯向何小曼传达完杨老师的指令,何小曼说不行,她顶不了A角小战士。郝淑雯以为自己听错了,平时在杨老师编导的舞蹈里,哪怕给她的角色是只狗,她都会乐颠颠地接过来演。何小曼说完,又把鼻尖凑到尼龙袜上,继续织补。我们还有待发现,小曼眼睛的精彩凝聚力得益于她的中度近视。有次在昏暗的后台,她用扫把来回扫一小块地方,原来她把屋顶漏进来的白色光斑当粘黏在地板上的化妆棉纸清扫了。
“你不想演小战士?”女分队长这是第二次问何小曼,给她反悔的机会。小郝跟我们都认为,何小曼的白日梦都充满着这个小战士。那么出风头的一个角色,既顽皮又憨拙,非常讨观众好,每次都是掌声连着笑声,我们都恨不得削掉几公分身高去出这份风头。
“我头晕。”这是何小曼给的理由。
谁不头晕?海拔四千米,打个喷嚏都能耗尽氧气,一动不动所有人都会轻微哮喘。每天有人流鼻血、心慌、恶心、腹泻,层出不穷的高原反应中,头晕是最舒服的一种。健美健将朱克一夜就老了,血压蹿到一百八,心跳也快快慢慢的。
“谁不头晕?”郝分队长说。
“你也头晕?”何小曼问,似乎她刚知道高原反应对每个人都发生。
“废话!”郝淑雯说。
何小曼从凳子上站起来,真的晃悠一下。她的意思似乎是,既然大家都头晕,她就只好顶下小战士的光荣岗位吧。
我们这些龙套演员陪着主演何小曼排练一下午。那是一座露天舞台,就着山坡的高度搭建,十月就早早进入了严寒。我们像一个个蒸汽火车头,嘴吐白气,呼呼直喘地陪着她熟悉每个位置,每个队形,每一处衔接。
晚上演出前,我们听见台下哒哒的马蹄声。从大幕缝隙看出去,看到两千个骑兵整齐入座,座位就是他们胯下的战马。我们从来没见过如此的观众席,不止振奋而且恐惧,都不由自主地想,演出中万一惊了马,被铁蹄踏成肉酱的将是谁们。
何小曼坐在炭火边看我们活动足尖。郝淑雯催她起来一块活动腿脚,别像第一位小战士那样还未出征就倒下了。
她说她反正已经倒下了,正发高烧呢。郝淑雯把卫生员找来,在她额头上摸摸,是烫的,可她一直烤着火。体温计可以做证,五分钟后从她腋下拿出体温计,卫生员说咋得了,何小曼高烧三十九度七!我们顿时乱了;何小曼是我们最后的也是唯一的小战士了,而这个舞蹈没有小战士就没得玩了。带队的团长很快来到何小曼身边,看卫生员喂她姜汤,何小曼吞一口,他的喉结沉重地动一动。何小曼是这天夜里的月亮,包括团长的我们都是星星。杨老师建议,今晚取消这个小舞剧,让何小曼休息一晚。
团长说:“别扯了,取消哪个节目这个舞都得跳!”
团长岁数并不大,也就三十三四岁,早先是连队的文艺骨干,特别善于鼓动。他的情绪从激扬转为悲壮,说骑兵和军马浴血奋战几十年,立下汗马功劳,现在他们在我军历史上就要被永远取消,这个《军马和姑娘》的舞蹈是对他们的歌颂、纪念,也是永别。团长的眼睛不对劲了,因为有了泪。
团长来到何小曼面前,蹲下来,像大人对待孩子,“小何同志,坚持就是胜利,骑兵战士们会记住你的,会感激你的。你不是在为你自己演出,也不只为我们团演出,你代表的是要继续在我军存在下去的全军,向他们致以最后的敬礼!”
何小曼在这样的征召下,站了起来。
那个舞蹈开演之前,团长走出大幕。我们都蒙了:团长难道亲自当报幕员?团长对着近两千骑兵和战马说:“骑兵同志们,下面这个节目,是我们专门为骑兵这个最勇敢的兵种创作的。”大家想,团长这个“我们”的范围,扯得有点大,舞蹈明明是上海舞校创作的,我们只是拷贝来的。团长接下去说的,更让我们觉得他在“扯”了。他说扮演主要角色的何小曼是我们的优秀舞蹈演员,这位小同志将带着四十度高烧上台,如果她倒在舞台上,请英勇的骑兵指战员谅解,因为小何同志继承了骑兵同志的光荣传统,轻伤不下马背,轻伤不下火线。
台下掌声口号声战马嘶鸣声,何小曼刹那间成了骑兵独立团两千人的掌上明珠。她站在出场位置上,感觉着命运的转折就是这么妙,这么迅疾,这么毫无预示。她也玩味着当主角的感受:当主角真好,当掌上明珠真好。
整个舞蹈跳下来,何小曼相当争气,除了跑错两次队形,并没有像团长担心的那样“倒下”。骑兵团首长上台来接见演员,真把二十一岁的何小曼当成小战士了,在她脑袋上又摸又拍。大幕刚拉上,何小曼就倒下了。
当夜我们奉团长的命令轮流值夜,保障何小曼随时有水喝,随时上厕所,发生危险随时得到急救。团长说保障何小曼就是保障我们整个演出,看看小曼的演出引起了怎样的感动?宣传效果多大?继续保障何小曼“轻伤不下火线”的形象,就是继续传播军委首长对骑兵们的抚恤和关怀。又扯到军委去了。那时我们还不知道,骑兵们不服对于他们的发落,正预谋闹事,把军马骑到成都,甚至骑到北京去请愿。一米五八的何小曼挡住了那股危险的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