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剑拔弩张 (2/2)
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南北朝之征伐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孩儿遵命。”
“你们两个给我记住,河西也好、后秦也罢,都不值得信任,我们可以信任者,只有手中的刀枪。”
……
北方盛乐城,一派繁荣景象,经代、魏数代经营已今非昔比。
虽是北方战乱期,但城中百姓生活丰裕,街市井然有序,南来北往商客络绎不绝,店铺林立,好不热闹。
其实盛乐城并不是一座王宫,而是两座,被称为东西二都。
旧都原为西汉成乐县治所,后来拓跋氏始祖拓跋力微于魏晋时期南迁至此。
拓跋鲜卑迁居盛乐后,迅速崛起,先后建立代国和北魏。
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之前,曾在后赵襄国和邺做人质,耳闻目睹了中原的农耕文明。
那里是麦棉之乡,中原的农耕文明,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后,开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于公元340年春,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三年,出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把都城移到云中的盛乐宫。
云中宫西距云中故城四十里,东距盛乐不足四十里,北距阴山八十里,南距黄河君子津(今清水河县喇嘛湾)百里。
新盛乐恰好处于敕勒川平原中心地带,四周一马平川,为荒干水、白渠水、金河的下游,易于灌溉,土地肥沃。
代王拓跋什翼犍移都云中盛乐宫,并没有废除旧都盛乐。
移都的第二年,他又在旧城的南八里建筑盛乐城。
《魏书?序纪》记载:“四年秋九月,筑盛乐城于故城南八里。”
公元386年四月,拓跋什翼犍孙子、代王拓跋珪创建北魏,定都盛乐,称魏王。
拓跋珪即位以来,先后驰驱阴山南北和大漠东西,征伐四方,其北部疆域恢复到西部大人时所统领的范围。
阴山以南占领了前套之地,并收复了桓穆时期西晋割让的句注、陉岭以北土地。
拓跋珪还大破库莫奚、解如部、高车、匈奴别部、柔然等部族,获得很多人口。
如今他环顾四周,除了东西边尚有后燕与铁弗匈奴外,北方再无敌手。
恰在此时,拓跋珪接到密报,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正密谋对付北魏。
原本拓跋珪在吞并了贺兰部后,便有意南下朔方,如今见刘卫辰蠢蠢欲动,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澎湃地复仇血液,立即召集部下商议对策。
在王宫内,魏王拓跋珪坐在高台上,下面站满了魏国宗室以及文武重臣。
“诸位爱卿,入秋以来,朔方匈奴人蠢蠢欲动,数次派遣小股骑兵,偷偷渡过黄河,以探察我魏国地形,刘卫辰北上之心是昭然若揭。”
“寡人欲起兵南下,消灭刘卫辰,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南部大人长孙嵩不同意拓跋珪之意,劝道:“大王,刘卫辰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哦?长孙大人既然不认为刘卫辰有威胁,那请问危险来自何方?”
“大王,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北方!”
“据臣所知,刘卫辰已先后与河西、柔然结盟,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攻打我北魏。”
“河西太过遥远,卫朔不一定会出兵。”
“反倒是柔然,其位于我魏国大后方,且又拥有铁骑大军,若不予以重视,恐将酿成大祸。”
“刘卫辰呢?难道不管近在咫尺的刘卫辰?”拓跋珪不甘道,他始终对刘卫辰念念不忘。
“大王,以臣之见,只需遣一重臣坐镇盛乐,再留下少量精兵,足以挡住刘卫辰兵锋。”
“待大王解决掉柔然铁骑,再率主力回援,彼时刘卫辰一无援兵,二又遭我军主力围攻,焉有不败之理?”
“尔等以为长孙大人建议如何?”
“长孙大人之计十分妥当,望我王听之。”
“臣亦赞同南部大人意见。”
拓跋珪见手下重臣如燕凤、许谦、张兖、奚斤、安同等皆同意长孙嵩提议,遂决定先北上迎击柔然,而后再南下收拾刘卫辰。
br /> “孩儿遵命。”
“你们两个给我记住,河西也好、后秦也罢,都不值得信任,我们可以信任者,只有手中的刀枪。”
……
北方盛乐城,一派繁荣景象,经代、魏数代经营已今非昔比。
虽是北方战乱期,但城中百姓生活丰裕,街市井然有序,南来北往商客络绎不绝,店铺林立,好不热闹。
其实盛乐城并不是一座王宫,而是两座,被称为东西二都。
旧都原为西汉成乐县治所,后来拓跋氏始祖拓跋力微于魏晋时期南迁至此。
拓跋鲜卑迁居盛乐后,迅速崛起,先后建立代国和北魏。
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之前,曾在后赵襄国和邺做人质,耳闻目睹了中原的农耕文明。
那里是麦棉之乡,中原的农耕文明,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后,开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于公元340年春,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三年,出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把都城移到云中的盛乐宫。
云中宫西距云中故城四十里,东距盛乐不足四十里,北距阴山八十里,南距黄河君子津(今清水河县喇嘛湾)百里。
新盛乐恰好处于敕勒川平原中心地带,四周一马平川,为荒干水、白渠水、金河的下游,易于灌溉,土地肥沃。
代王拓跋什翼犍移都云中盛乐宫,并没有废除旧都盛乐。
移都的第二年,他又在旧城的南八里建筑盛乐城。
《魏书?序纪》记载:“四年秋九月,筑盛乐城于故城南八里。”
公元386年四月,拓跋什翼犍孙子、代王拓跋珪创建北魏,定都盛乐,称魏王。
拓跋珪即位以来,先后驰驱阴山南北和大漠东西,征伐四方,其北部疆域恢复到西部大人时所统领的范围。
阴山以南占领了前套之地,并收复了桓穆时期西晋割让的句注、陉岭以北土地。
拓跋珪还大破库莫奚、解如部、高车、匈奴别部、柔然等部族,获得很多人口。
如今他环顾四周,除了东西边尚有后燕与铁弗匈奴外,北方再无敌手。
恰在此时,拓跋珪接到密报,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正密谋对付北魏。
原本拓跋珪在吞并了贺兰部后,便有意南下朔方,如今见刘卫辰蠢蠢欲动,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澎湃地复仇血液,立即召集部下商议对策。
在王宫内,魏王拓跋珪坐在高台上,下面站满了魏国宗室以及文武重臣。
“诸位爱卿,入秋以来,朔方匈奴人蠢蠢欲动,数次派遣小股骑兵,偷偷渡过黄河,以探察我魏国地形,刘卫辰北上之心是昭然若揭。”
“寡人欲起兵南下,消灭刘卫辰,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南部大人长孙嵩不同意拓跋珪之意,劝道:“大王,刘卫辰不过疥癣之疾,不足为虑。”
“哦?长孙大人既然不认为刘卫辰有威胁,那请问危险来自何方?”
“大王,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北方!”
“据臣所知,刘卫辰已先后与河西、柔然结盟,其目的自然是为了攻打我北魏。”
“河西太过遥远,卫朔不一定会出兵。”
“反倒是柔然,其位于我魏国大后方,且又拥有铁骑大军,若不予以重视,恐将酿成大祸。”
“刘卫辰呢?难道不管近在咫尺的刘卫辰?”拓跋珪不甘道,他始终对刘卫辰念念不忘。
“大王,以臣之见,只需遣一重臣坐镇盛乐,再留下少量精兵,足以挡住刘卫辰兵锋。”
“待大王解决掉柔然铁骑,再率主力回援,彼时刘卫辰一无援兵,二又遭我军主力围攻,焉有不败之理?”
“尔等以为长孙大人建议如何?”
“长孙大人之计十分妥当,望我王听之。”
“臣亦赞同南部大人意见。”
拓跋珪见手下重臣如燕凤、许谦、张兖、奚斤、安同等皆同意长孙嵩提议,遂决定先北上迎击柔然,而后再南下收拾刘卫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