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仙踪侠隐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骑青骢入翠微,张琴只剑与身随。
花落尽、马蹄绯,桃源深处不思归。
梦里江湖醉几回,醒来魂断泪盈杯。
歌一曲,付之谁?红颜似水马如飞。
——调寄《渔歌子》
话说江南乃钟秀隽美之境,山水灵逸,无边风月。夫锦绣蕃昌宝地,寺塔观苑,奇景雅致;亭台楼阁,雨岸烟汀;水石清华,泉冽茗香。益以画桥流水遗声;垂条烟柳曳痕;日出江花胜火;风动芙蕖连池;月落古庭凝香;彩舫花灯戏水,盖为胜景之极。
是以自古此地多有高人雅士结伴同游,或于青山秀水之间;或于水月楼台之上;或于繁花巷陌之中;或于乌篷渡船之内,煮酒烹茶,谈古论今,吟风颂月,好不逍遥自在。
更有那官宦弟子、富庶商贾附庸风雅之徒负贵好权,不吝奉出金银财宝、珍玩名器,藉此笼络能人志士以壮声威。
然而方今之世天下震荡,人心惶乱。朝廷则多行夜禁、海禁等诸多禁令,就连江湖上的夜泊船火亦鲜见焉。
再说那武林之上,因地方权贵士族争权夺势,朝廷自顾不暇。江南一带业已成诸家博弈纷争之地。一来各门各派均自仰仗一方豪势称雄,皆因各为其主,各谋其事,则稍有龃龉便以刀剑论事;二来此地帮派教会众多,武学世家林立,赌斗争胜成风。坊间谚云:“四门八派十二帮,衡山绝技冠群芳。一岛一坞两座楼,水月灵宫拔头筹。”大抵道出了江南一隅的武林势力。
这些习武之人大都暴戾之气未除而好胜之心难却。其所侍招式武功殊途合进,所用兵刃暗器不尽相同。狭路相逢,未免要一较输赢决之而后快,种种缘由因此祸起。各中详细暂且不表,单从另一件祸事说起……
时值六月,正是雨水缠绵、薄雾笼纱之季。通往杭州城门的青石板官道上,一胖一瘦两个和尚正沐雨徐行。
其中这瘦和尚身形颀长,方脸阔鼻,肩负行囊,背斜一把燕尾戒刀。那胖和尚则手拄浑铁禅杖,大腹便便,慈眉善目,头戴一顶青竹箬笠。此外二人的打扮皆是茶褐色常服,青条玉色袈裟,草履僧鞋,别无二致。这二僧且行且谈,悠然自若,丝毫不顾冷雨侵肌之寒。
只听那瘦和尚谓胖和尚言道:“师兄,玄虚子道长致书邀我二人到他道观中一叙,书信中话犹未尽,似有难言之隐。你我这样闲游岂不水过三秋了?何不改走水路或寻两匹快马,也可省些时日啊!”
胖和尚莞尔答道:“师弟,我观今年的气候大不似往年。连月这般大雨,交通往来怕要多生阻隔。慢说江河泛滥,水路定然艰险。恐怕就连驿道也已是*****马不能行了。前日我已托一行脚的香客帮忙打探,说是近来各地风雨成灾,江南多家商号都暂歇了营生。看来我二人若要如期而至,多有不易呀!”
瘦和尚一向敬服师兄虑事周详,听罢茫然似有失落之意。
胖和尚见状有意开解,恰巧前方烟雨朦胧之处有一道有名的景致,遂以手指道:“师弟且看,眼下不及一盏茶的功夫,我二人便已走到这苏堤石桥了。此去道虽难行,你我脚力却不差。岂不闻‘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乎?”
瘦和尚心思本不在什么景致上,却听师兄言语中又旁引苏轼之词,当下心机一动,蓦地笑吟吟道:“师兄讲话从来都是引经据典,怎奈却偏推崇苏轼?以我看苏子瞻这阙词固然算得上精妙,却在禅意上自将矛盾,仍未到我佛门清净之界啊!”
胖和尚听他言及禅意不禁“噢?”了一声问道:“怎讲?”
“师兄可把这‘一蓑烟雨任平生’作何解释?”瘦和尚问。
胖和尚不假思索道:“苏轼被贬后与友人同游,行至沙湖道中忽逢大雨而作此《定风波》。这一句乃是说自己蓑衣而行,纵使一生风雨也可处之泰然。苏东坡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却有此吟,足见其豪放超逸的胸襟。亦是我等修行之人超然物外、顿悟成佛之道啊!”
瘦和尚故作庄容,驳道:“非也!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亦云:‘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苏轼词虽洒脱,然而他既言不惧风雨,又何故穿上蓑衣呢?这岂不是执念未破、尘根未断么?”言罢颇为自得。
“一蓑烟雨任平生”本是苏轼《定风波》全词文眼,把整首词带到了极高的境界,亦是胖和尚平生钟爱之句,早被他玩味品赏的透彻无比了。不想自己师弟拔新领异,竟对这首词有独得之见,令胖和尚新奇之余更怀一丝钦佩。
胖和尚暗自叹道:我这师弟纵然也是佛门中人却天性恣意不拘。寺中那些《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宗门经典,他未必尽存于心。方才他所言虽有咬文嚼字之嫌,却也言之凿凿,不可谓不洞达禅理。难怪可淳禅师曾说他即便念佛不专,甚至有时言行出位,却灵性自通,早晚得入法门,又以偈语评他:“佛祖面前浑不问,七经不修亦入禅。”想来他也是另有佛缘……
胖和尚想到深处忽闻瘦和尚击节而歌道:“前朝居士披蓑衣,后世和尚戴竹笠,都言自己佛子弟,不解雨中清净意……”唱罢冁然朗笑。
胖和尚本有一番禅悟说与师弟,却被他这一唱一笑断了念头,忖道:这“前朝居士披蓑衣”奚落的自然是东坡居士苏轼,而这“后世和尚戴竹笠”则是在嘲笑自己了。原来他与我参禅是虚,拿我打趣倒是实。我这师弟呀,戏谑嬉闹的脾性何时能改?念此胖和尚也大笑起来。
瘦和尚嘿嘿陪笑:“师兄平日里不是舌粲莲花么,怎么今日只能勉强笑笑,莫不是被我道破禅机无言以辩了?”他又刻意向胖和尚侧身施礼道:“多年来与师兄说禅论道从未有赢,今日可算我略胜一筹?”
胖和尚且让他得意一阵,继而以言相激道:“师弟贯通佛法令人欣慰,适才那几句唱词也颇合禅意。只是师弟你自诩独得雨中清净,我看倒也未必。”
瘦和尚正在得意之间,却听胖和尚话下并非诚服,问道:“师兄此话何意?”
“阿弥陀佛!”胖和尚双手合十道,“出家人衣是僧衣,三衣本是粪扫之衣。鞋是草履,蒲草乃是无情众生。头是光头,剃度之身早无亲情牵挂。这三样东西本就是绝情之物,即便它们被雨淋透,对师弟你来讲又算得什么烦恼呢?故而师弟所得‘清净’乃是因你身外无情所困,却不一定是‘真清净’。”
瘦和尚听后似有所悟又似有不解,“若这样说,师兄头上箬笠乃是临行前可淳禅师亲赠。师弟们都说这是禅师将箬笠作为信证传与你,其中深意便是希望将来由师兄你继席禅师的衣钵。这顶寄托了禅师无限恩情的箬笠,师兄却舍得拿它来挡雨,可是因为做到了真正的清净么?”
胖和尚淡淡一笑:“师弟以为这箬笠是何物?”
瘦和尚想了想,笑答道:“这箬笠虽说是可淳禅师随身之物,但一来不是我佛门中法器,二来用料做工也无甚稀奇。若说是什么信证,我倒不以为然。说句欠恭敬的话,依我看此物经禅师几载寒暑佩戴,为今也只不过是一件破烂旧物罢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师弟果然慧根不凡。需知清净不在物而在人,不在外而在心。”胖和尚欣然答道,“师弟,你虽身在雨中却把心放在了玄虚子道长的道观。身心不在... -->>
一骑青骢入翠微,张琴只剑与身随。
花落尽、马蹄绯,桃源深处不思归。
梦里江湖醉几回,醒来魂断泪盈杯。
歌一曲,付之谁?红颜似水马如飞。
——调寄《渔歌子》
话说江南乃钟秀隽美之境,山水灵逸,无边风月。夫锦绣蕃昌宝地,寺塔观苑,奇景雅致;亭台楼阁,雨岸烟汀;水石清华,泉冽茗香。益以画桥流水遗声;垂条烟柳曳痕;日出江花胜火;风动芙蕖连池;月落古庭凝香;彩舫花灯戏水,盖为胜景之极。
是以自古此地多有高人雅士结伴同游,或于青山秀水之间;或于水月楼台之上;或于繁花巷陌之中;或于乌篷渡船之内,煮酒烹茶,谈古论今,吟风颂月,好不逍遥自在。
更有那官宦弟子、富庶商贾附庸风雅之徒负贵好权,不吝奉出金银财宝、珍玩名器,藉此笼络能人志士以壮声威。
然而方今之世天下震荡,人心惶乱。朝廷则多行夜禁、海禁等诸多禁令,就连江湖上的夜泊船火亦鲜见焉。
再说那武林之上,因地方权贵士族争权夺势,朝廷自顾不暇。江南一带业已成诸家博弈纷争之地。一来各门各派均自仰仗一方豪势称雄,皆因各为其主,各谋其事,则稍有龃龉便以刀剑论事;二来此地帮派教会众多,武学世家林立,赌斗争胜成风。坊间谚云:“四门八派十二帮,衡山绝技冠群芳。一岛一坞两座楼,水月灵宫拔头筹。”大抵道出了江南一隅的武林势力。
这些习武之人大都暴戾之气未除而好胜之心难却。其所侍招式武功殊途合进,所用兵刃暗器不尽相同。狭路相逢,未免要一较输赢决之而后快,种种缘由因此祸起。各中详细暂且不表,单从另一件祸事说起……
时值六月,正是雨水缠绵、薄雾笼纱之季。通往杭州城门的青石板官道上,一胖一瘦两个和尚正沐雨徐行。
其中这瘦和尚身形颀长,方脸阔鼻,肩负行囊,背斜一把燕尾戒刀。那胖和尚则手拄浑铁禅杖,大腹便便,慈眉善目,头戴一顶青竹箬笠。此外二人的打扮皆是茶褐色常服,青条玉色袈裟,草履僧鞋,别无二致。这二僧且行且谈,悠然自若,丝毫不顾冷雨侵肌之寒。
只听那瘦和尚谓胖和尚言道:“师兄,玄虚子道长致书邀我二人到他道观中一叙,书信中话犹未尽,似有难言之隐。你我这样闲游岂不水过三秋了?何不改走水路或寻两匹快马,也可省些时日啊!”
胖和尚莞尔答道:“师弟,我观今年的气候大不似往年。连月这般大雨,交通往来怕要多生阻隔。慢说江河泛滥,水路定然艰险。恐怕就连驿道也已是*****马不能行了。前日我已托一行脚的香客帮忙打探,说是近来各地风雨成灾,江南多家商号都暂歇了营生。看来我二人若要如期而至,多有不易呀!”
瘦和尚一向敬服师兄虑事周详,听罢茫然似有失落之意。
胖和尚见状有意开解,恰巧前方烟雨朦胧之处有一道有名的景致,遂以手指道:“师弟且看,眼下不及一盏茶的功夫,我二人便已走到这苏堤石桥了。此去道虽难行,你我脚力却不差。岂不闻‘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乎?”
瘦和尚心思本不在什么景致上,却听师兄言语中又旁引苏轼之词,当下心机一动,蓦地笑吟吟道:“师兄讲话从来都是引经据典,怎奈却偏推崇苏轼?以我看苏子瞻这阙词固然算得上精妙,却在禅意上自将矛盾,仍未到我佛门清净之界啊!”
胖和尚听他言及禅意不禁“噢?”了一声问道:“怎讲?”
“师兄可把这‘一蓑烟雨任平生’作何解释?”瘦和尚问。
胖和尚不假思索道:“苏轼被贬后与友人同游,行至沙湖道中忽逢大雨而作此《定风波》。这一句乃是说自己蓑衣而行,纵使一生风雨也可处之泰然。苏东坡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却有此吟,足见其豪放超逸的胸襟。亦是我等修行之人超然物外、顿悟成佛之道啊!”
瘦和尚故作庄容,驳道:“非也!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亦云:‘凡有所相,皆是虚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苏轼词虽洒脱,然而他既言不惧风雨,又何故穿上蓑衣呢?这岂不是执念未破、尘根未断么?”言罢颇为自得。
“一蓑烟雨任平生”本是苏轼《定风波》全词文眼,把整首词带到了极高的境界,亦是胖和尚平生钟爱之句,早被他玩味品赏的透彻无比了。不想自己师弟拔新领异,竟对这首词有独得之见,令胖和尚新奇之余更怀一丝钦佩。
胖和尚暗自叹道:我这师弟纵然也是佛门中人却天性恣意不拘。寺中那些《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宗门经典,他未必尽存于心。方才他所言虽有咬文嚼字之嫌,却也言之凿凿,不可谓不洞达禅理。难怪可淳禅师曾说他即便念佛不专,甚至有时言行出位,却灵性自通,早晚得入法门,又以偈语评他:“佛祖面前浑不问,七经不修亦入禅。”想来他也是另有佛缘……
胖和尚想到深处忽闻瘦和尚击节而歌道:“前朝居士披蓑衣,后世和尚戴竹笠,都言自己佛子弟,不解雨中清净意……”唱罢冁然朗笑。
胖和尚本有一番禅悟说与师弟,却被他这一唱一笑断了念头,忖道:这“前朝居士披蓑衣”奚落的自然是东坡居士苏轼,而这“后世和尚戴竹笠”则是在嘲笑自己了。原来他与我参禅是虚,拿我打趣倒是实。我这师弟呀,戏谑嬉闹的脾性何时能改?念此胖和尚也大笑起来。
瘦和尚嘿嘿陪笑:“师兄平日里不是舌粲莲花么,怎么今日只能勉强笑笑,莫不是被我道破禅机无言以辩了?”他又刻意向胖和尚侧身施礼道:“多年来与师兄说禅论道从未有赢,今日可算我略胜一筹?”
胖和尚且让他得意一阵,继而以言相激道:“师弟贯通佛法令人欣慰,适才那几句唱词也颇合禅意。只是师弟你自诩独得雨中清净,我看倒也未必。”
瘦和尚正在得意之间,却听胖和尚话下并非诚服,问道:“师兄此话何意?”
“阿弥陀佛!”胖和尚双手合十道,“出家人衣是僧衣,三衣本是粪扫之衣。鞋是草履,蒲草乃是无情众生。头是光头,剃度之身早无亲情牵挂。这三样东西本就是绝情之物,即便它们被雨淋透,对师弟你来讲又算得什么烦恼呢?故而师弟所得‘清净’乃是因你身外无情所困,却不一定是‘真清净’。”
瘦和尚听后似有所悟又似有不解,“若这样说,师兄头上箬笠乃是临行前可淳禅师亲赠。师弟们都说这是禅师将箬笠作为信证传与你,其中深意便是希望将来由师兄你继席禅师的衣钵。这顶寄托了禅师无限恩情的箬笠,师兄却舍得拿它来挡雨,可是因为做到了真正的清净么?”
胖和尚淡淡一笑:“师弟以为这箬笠是何物?”
瘦和尚想了想,笑答道:“这箬笠虽说是可淳禅师随身之物,但一来不是我佛门中法器,二来用料做工也无甚稀奇。若说是什么信证,我倒不以为然。说句欠恭敬的话,依我看此物经禅师几载寒暑佩戴,为今也只不过是一件破烂旧物罢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师弟果然慧根不凡。需知清净不在物而在人,不在外而在心。”胖和尚欣然答道,“师弟,你虽身在雨中却把心放在了玄虚子道长的道观。身心不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