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盛唐不夜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显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李治,李治在说了那句话之后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放到了李显身上,一瞬间李显觉得自己要被烤死了。
“我……我没啥……要补充的……啊?!”李显有些紧张的看着李治,不知道李治怎么突然要问他这个背景板,他哪里懂打仗啊。
问题是……李治觉得可以培养李显一下啊,现在李治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李显写的那一溜计划表呢,那上面的改革虽然只是一个总览可是看上去对皇权集中是非常有用的——所有的皇帝都希望军权是在自己手里的,按照道理来说其实皇子是不轻易领兵的,但是架不住李治觉得李显有天赋啊,任何父母都舍不得埋没孩子的天赋的。
虽然这孩子略山寨,可是李显懂事听话,不结党不营私,相较于别的儿子,这个儿子简直是太贴心了,如果让他们选的话,他们宁愿要这么一个儿子。
李显这样不发表意见,反而让李治觉得他是在避嫌,脸上越发的和蔼了:“你想到什么就直接说。”
下面的人眼神乱飞,李弘和李贤就开始琢磨他们亲爹这些话的含义。
李显整个人都木了,这又是怎么了?李治非要他说什么,难道是真的有什么内涵?可是……李显眼睛在所有人身上转了一圈,非常想在别人的身上找到答案,只不过看了一圈除了收获探究的眼神*n以外,再没有别的了。
李显:突然好想念郑老师,如果郑玘在场的话哪怕就是看着对方平静的眼神表情也能让李显安下心来,只可惜郑玘没过来,吏部尚书带着另外一个侍郎过来的,郑玘被留在部里干活呢。
顶着周围人关注的目光,李显小心翼翼的看了李治一眼,绞尽脑汁想了一下才说道:“那个……讨伐时俘虏的高句丽人要怎么安置?”
李治想了想直接说道:“遣司平太常伯绥纳亡余!”
司平太常伯就是新走马上任的杨昉,李显听了之后略有些奇怪,这种事情……为什么要让工部尚书去?难道不应该是户部尚书去吗?由此可见唐朝的时候官员们干活也不是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就完了,基本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哦不,是大唐朝廷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
李显说完了就眼巴巴的看着李治,只希望他这位便宜爹别再继续问了,再继续问他真的要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什么让李治怀疑了。
好在李治通过这次问话多少也知道了李显的水平——大概就是在纸上谈兵这个档次吧,于是也就非常痛快的放行了。
李显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王府之后到底也没搞明白今天这是要干嘛了,李显回去之后想要补觉,结果却又睡不着了,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烦躁。
然后……他就接到了李治的通知:你的王傅……又下岗了,哦,是又离职了。
李显:……
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很稳当,沛王傅从开始到现在也一直没换过,怎么就他的王傅一直在换呢?满朝文武会不会觉得他的王傅是个消耗品?
李显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瞬间觉得……王傅什么的……还是不要再来了吧,反正无论谁来都不可能代替郑玘在他心里的位置。
李治也有点发愁了,阎立本的确年纪很大了,眼看都是要致仕的年纪了,再让他教李显也不合适,而且现在对李显而言王傅更多就是起一个监督作用了,教导是教导不了什么了——他这个儿子今天研究食谱,明天研究水利,后天还研究兵事,哪个王傅能跟得上这样的跳跃思维啊!
就算是皇家对儿子的培养虽然是多方位的但是却还是会有一个基调,李弘作为太子自然是总览,而李贤和李显就是两边辅佐,李贤素有贤名,读书比太子还好,算是儿子里面最有才华的,文有李贤辅佐,至于武……说实话,皇子一般是不会让他接触兵权的,也就是说他可以懂,但是不能真的有权利,至于李贤身上的职衔,那还真就是个勋职罢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只不过李治也打算看看,李弘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平平,实际上李治自己就不是很在行,只不过他有个好爹,再加上唐初人才辈出,将领不少,当然这也跟唐朝的开放政策有关系——这次出兵的李瑾行可是靺鞨人呢,他是突地稽的儿子,也是靺鞨人的首领,自他归顺大唐之后也算是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
说起来,让李瑾行去打高句丽他应该是很高兴的——靺鞨部落跟高句丽也算是有国仇家恨了,当初要不是被高句丽各种打击,突地稽也不至于被逼的跑到扶余城来要求内附朝廷,当然了,突地稽内附那会儿其实还是隋朝。
不过后来换了唐朝之后,突地稽也还是很老实的跟着老大混,老大让出去打就去打,为唐朝的边境平稳也贡献了不少力量,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治其实是很欣赏李瑾行的,所以这次他让李瑾行出征,李瑾行应该能给他带来好消息。
李家是马上得天下的,但是后代一代比一代文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李治知道自己往好了说是个仁善之君,但是他很多时候缺乏一种决断力,虽然也并不是真的优柔寡断却也不是那么强硬。
越是这样,他就越想培养一个比较强硬的继承人来,他这一代各种休养生息就够了,下一代不能继续文弱下去,否则中央就很难集权了,最主要的是兵权很可能会旁落。
如今看来李弘并不能达到李治的期望,李贤倒是比较全面可是也没看出在军事上有什么天分,现在横空出世一个李显……他想培养一下了,在自家人手里总比在别人手里强,而且他也算看出来了李显在骨子里其实是个比较懒散的人也没什么野心,就算他执掌一部分兵权也不会对李弘的太子之位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是李贤的话……那可就说不准了,李治不想让玄武门之变在自己儿子身上上演,就只能找个稳妥的人,兵权在自家人手里总比在别人手里强!
只不过目前他还要再看,跟高句丽的战争应该不是非常困难,只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而已,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在商议军情的时候让李显多多参与,培养一下看他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吧。
可以说李治为了儿子们也算是操碎了心,他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去见列祖列宗了,只是在这之前他要将所有儿子的后路都安排好,他一共八个儿子只剩下这四个了,这四个就千万不能再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上天似乎并没有听到李治的心声,李弘的身体……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差了,之前李治因为身体不好命太子监国,可以说有一部分政务都移交到了太子手里,让太子去处理,李治只是做个最后把关的人——当然那些政务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部分是交到了武后手里。
李弘之前自然是各种不平,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哪怕不能独当一面也能处理很多事物了,阿娘应该“还政”于他的,可以说李弘在这个时候已经将武后暗中视为争权的对象了,只是他自己都没怎么意识到而已。
可惜他的身体不好,结婚这么久了依旧没有孩子,太子膝下久虚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哪怕太子妃生不出来太子身边可不只有这么一个女人的,若是所有女人都没有动静,那就有问题了。
只不过太子今年刚十七,大家还没有迫切的盯着这一方面而已。
李弘的身体,太平盛世的时候坚持一下还是行的,但是一旦遇到紧急事务,比如说这次突然而来的军情,他就有些撑不住了,毕竟打仗不是儿戏,很多环节都要协调好,军粮军马的处置,士兵们的武器衣服各种补给,总而言之后勤是个非常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刘邦称帝之后定萧何为首功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后勤的重要性。
在这个关头,李弘就累病了,他身体原本就不好,现在军情来了就要随时处理,遇到大事儿哪怕是半夜都要起来处理军务,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能去劳动已经休息并且身体不好的皇父,就只能自己扛了——至于武后,武后如今的确是参政了,但是她的人跟军权一点边都沾不上。
李治对武后再怎么能容忍也是有底线的,他能容忍武后在文治上插手,却决不允许武后染指军权!
这样三天两头下来,李弘直接就倒了,他一倒底下也跟着乱了——皇帝和太子都没心力处置政务了,自然会人心惶惶,当然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主要官员还都是比较靠谱的,虽然人心略有些浮躁,但是工作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就是效率慢了点,有太子和皇帝在的时候,他们是能拿主意的,但是换成这些主管官员……那就要扯皮了,这一扯皮就容易耽误时间。
李治有些无奈,太子身体不好他也不能硬压着太子去干活,而最近天气湿热,他的老毛病又有点犯了,就算想要勤政也有点支撑不住,而且大臣也不可能让他这么辛苦啊。
没办法,李治只能下了道手谕:命李贤和东宫官员代为处理政务!
李显在知道这件事儿之后心里觉得有点不好,太子和李贤的争斗就差摆到台面上来了,之前李弘凭着太... -->>
李显有些莫名其妙的看着李治,李治在说了那句话之后所有人的目光也都放到了李显身上,一瞬间李显觉得自己要被烤死了。
“我……我没啥……要补充的……啊?!”李显有些紧张的看着李治,不知道李治怎么突然要问他这个背景板,他哪里懂打仗啊。
问题是……李治觉得可以培养李显一下啊,现在李治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李显写的那一溜计划表呢,那上面的改革虽然只是一个总览可是看上去对皇权集中是非常有用的——所有的皇帝都希望军权是在自己手里的,按照道理来说其实皇子是不轻易领兵的,但是架不住李治觉得李显有天赋啊,任何父母都舍不得埋没孩子的天赋的。
虽然这孩子略山寨,可是李显懂事听话,不结党不营私,相较于别的儿子,这个儿子简直是太贴心了,如果让他们选的话,他们宁愿要这么一个儿子。
李显这样不发表意见,反而让李治觉得他是在避嫌,脸上越发的和蔼了:“你想到什么就直接说。”
下面的人眼神乱飞,李弘和李贤就开始琢磨他们亲爹这些话的含义。
李显整个人都木了,这又是怎么了?李治非要他说什么,难道是真的有什么内涵?可是……李显眼睛在所有人身上转了一圈,非常想在别人的身上找到答案,只不过看了一圈除了收获探究的眼神*n以外,再没有别的了。
李显:突然好想念郑老师,如果郑玘在场的话哪怕就是看着对方平静的眼神表情也能让李显安下心来,只可惜郑玘没过来,吏部尚书带着另外一个侍郎过来的,郑玘被留在部里干活呢。
顶着周围人关注的目光,李显小心翼翼的看了李治一眼,绞尽脑汁想了一下才说道:“那个……讨伐时俘虏的高句丽人要怎么安置?”
李治想了想直接说道:“遣司平太常伯绥纳亡余!”
司平太常伯就是新走马上任的杨昉,李显听了之后略有些奇怪,这种事情……为什么要让工部尚书去?难道不应该是户部尚书去吗?由此可见唐朝的时候官员们干活也不是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就完了,基本上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哦不,是大唐朝廷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
李显说完了就眼巴巴的看着李治,只希望他这位便宜爹别再继续问了,再继续问他真的要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什么让李治怀疑了。
好在李治通过这次问话多少也知道了李显的水平——大概就是在纸上谈兵这个档次吧,于是也就非常痛快的放行了。
李显深一脚浅一脚的回到王府之后到底也没搞明白今天这是要干嘛了,李显回去之后想要补觉,结果却又睡不着了,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烦躁。
然后……他就接到了李治的通知:你的王傅……又下岗了,哦,是又离职了。
李显:……
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很稳当,沛王傅从开始到现在也一直没换过,怎么就他的王傅一直在换呢?满朝文武会不会觉得他的王傅是个消耗品?
李显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瞬间觉得……王傅什么的……还是不要再来了吧,反正无论谁来都不可能代替郑玘在他心里的位置。
李治也有点发愁了,阎立本的确年纪很大了,眼看都是要致仕的年纪了,再让他教李显也不合适,而且现在对李显而言王傅更多就是起一个监督作用了,教导是教导不了什么了——他这个儿子今天研究食谱,明天研究水利,后天还研究兵事,哪个王傅能跟得上这样的跳跃思维啊!
就算是皇家对儿子的培养虽然是多方位的但是却还是会有一个基调,李弘作为太子自然是总览,而李贤和李显就是两边辅佐,李贤素有贤名,读书比太子还好,算是儿子里面最有才华的,文有李贤辅佐,至于武……说实话,皇子一般是不会让他接触兵权的,也就是说他可以懂,但是不能真的有权利,至于李贤身上的职衔,那还真就是个勋职罢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只不过李治也打算看看,李弘在军事方面的天赋平平,实际上李治自己就不是很在行,只不过他有个好爹,再加上唐初人才辈出,将领不少,当然这也跟唐朝的开放政策有关系——这次出兵的李瑾行可是靺鞨人呢,他是突地稽的儿子,也是靺鞨人的首领,自他归顺大唐之后也算是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
说起来,让李瑾行去打高句丽他应该是很高兴的——靺鞨部落跟高句丽也算是有国仇家恨了,当初要不是被高句丽各种打击,突地稽也不至于被逼的跑到扶余城来要求内附朝廷,当然了,突地稽内附那会儿其实还是隋朝。
不过后来换了唐朝之后,突地稽也还是很老实的跟着老大混,老大让出去打就去打,为唐朝的边境平稳也贡献了不少力量,也正是因为这样,李治其实是很欣赏李瑾行的,所以这次他让李瑾行出征,李瑾行应该能给他带来好消息。
李家是马上得天下的,但是后代一代比一代文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李治知道自己往好了说是个仁善之君,但是他很多时候缺乏一种决断力,虽然也并不是真的优柔寡断却也不是那么强硬。
越是这样,他就越想培养一个比较强硬的继承人来,他这一代各种休养生息就够了,下一代不能继续文弱下去,否则中央就很难集权了,最主要的是兵权很可能会旁落。
如今看来李弘并不能达到李治的期望,李贤倒是比较全面可是也没看出在军事上有什么天分,现在横空出世一个李显……他想培养一下了,在自家人手里总比在别人手里强,而且他也算看出来了李显在骨子里其实是个比较懒散的人也没什么野心,就算他执掌一部分兵权也不会对李弘的太子之位造成太大的影响,如果是李贤的话……那可就说不准了,李治不想让玄武门之变在自己儿子身上上演,就只能找个稳妥的人,兵权在自家人手里总比在别人手里强!
只不过目前他还要再看,跟高句丽的战争应该不是非常困难,只不过是一群丧家之犬而已,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在商议军情的时候让李显多多参与,培养一下看他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吧。
可以说李治为了儿子们也算是操碎了心,他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去见列祖列宗了,只是在这之前他要将所有儿子的后路都安排好,他一共八个儿子只剩下这四个了,这四个就千万不能再有什么问题。
只不过上天似乎并没有听到李治的心声,李弘的身体……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差了,之前李治因为身体不好命太子监国,可以说有一部分政务都移交到了太子手里,让太子去处理,李治只是做个最后把关的人——当然那些政务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部分是交到了武后手里。
李弘之前自然是各种不平,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哪怕不能独当一面也能处理很多事物了,阿娘应该“还政”于他的,可以说李弘在这个时候已经将武后暗中视为争权的对象了,只是他自己都没怎么意识到而已。
可惜他的身体不好,结婚这么久了依旧没有孩子,太子膝下久虚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哪怕太子妃生不出来太子身边可不只有这么一个女人的,若是所有女人都没有动静,那就有问题了。
只不过太子今年刚十七,大家还没有迫切的盯着这一方面而已。
李弘的身体,太平盛世的时候坚持一下还是行的,但是一旦遇到紧急事务,比如说这次突然而来的军情,他就有些撑不住了,毕竟打仗不是儿戏,很多环节都要协调好,军粮军马的处置,士兵们的武器衣服各种补给,总而言之后勤是个非常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刘邦称帝之后定萧何为首功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后勤的重要性。
在这个关头,李弘就累病了,他身体原本就不好,现在军情来了就要随时处理,遇到大事儿哪怕是半夜都要起来处理军务,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不能去劳动已经休息并且身体不好的皇父,就只能自己扛了——至于武后,武后如今的确是参政了,但是她的人跟军权一点边都沾不上。
李治对武后再怎么能容忍也是有底线的,他能容忍武后在文治上插手,却决不允许武后染指军权!
这样三天两头下来,李弘直接就倒了,他一倒底下也跟着乱了——皇帝和太子都没心力处置政务了,自然会人心惶惶,当然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主要官员还都是比较靠谱的,虽然人心略有些浮躁,但是工作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就是效率慢了点,有太子和皇帝在的时候,他们是能拿主意的,但是换成这些主管官员……那就要扯皮了,这一扯皮就容易耽误时间。
李治有些无奈,太子身体不好他也不能硬压着太子去干活,而最近天气湿热,他的老毛病又有点犯了,就算想要勤政也有点支撑不住,而且大臣也不可能让他这么辛苦啊。
没办法,李治只能下了道手谕:命李贤和东宫官员代为处理政务!
李显在知道这件事儿之后心里觉得有点不好,太子和李贤的争斗就差摆到台面上来了,之前李弘凭着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