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重生之围棋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小强和刘大锤的比赛已经进行到下午4点。由于形势的胶着,整个对局室显得有点沉闷。这个时候,李小强稍微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点。然后开始了本局最长的一次长考。
“职业棋手到底在长考什么呢?”
说实话,棋手的“长考”并不复杂。除了武宫正树那种5个小时莫名其妙类似于“坐禅”的长考外。职业棋手的长考,无非是两种情况。第1种,是“不知道下在什么地方”,因为没有找到好的选点,希望通过自己的“长考”,找出最好的“下一手”。第2种,就是“可以选择的地方太多了”,因此希望通过自己的“长考”,在里面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实话实说,职业棋手“不知道怎么下”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大家的长考,更多是第2种情况。李小强今天的“长考”有点复杂,也比较有趣。他的“长考”,是由于第一种情况引起的,可是他想着想着,却好像又出现了第2种情况。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考虑的; 时间有点长。
说实话,李小强选择前面那种“厚实”的下法。本意当然不是“避战”,和刘大锤对局,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能够完全避开战斗。他之所以这样选择,首先是不想“为战而战”,赛前李小强就提醒自己,不要盲目的主动出击。其中,选择“厚实”的下法,也想让自己在可能出现的战斗中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
李小强就像一位没有经验的猎手,在那装模作样的等待对手的出击。等着等着,等到下午4点,等到棋盘上100多手棋,预想之中的战斗场面根本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李小强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再不挑起战斗就晚了,自己毕竟有目数上的“赤字”。可是当李小强准备“主动出击”的时候。第1种情况出现了,他根本就找不到好的选点,因此他要长考。
李小强的目光不停的在棋盘上巡视,每一个角落都不肯放过,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力点。这是当然的,想要“发力”的话,首先必须就要有目标,李小强现在连目标都没有,他怎么发力?
说一千道一万,围棋中的战斗。都是由死活问题引起的。无论双方战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能让棋盘上出现战争,一定是死活问题!大到一条大龙的死活,小到一个棋子的死活。自己棋子的死活问题,对手棋子的死活问题,大大小小的死活问题,各种各样的死活问题。这一切,就是围棋中所有战斗的本源。
所以吴清源先生会说,死活是围棋的本质之一。
棋盘上没有了死活问题。可是棋局还要继续。李小强想要争胜负的话,好像就只剩下一条路:
“围!”围空!在棋盘上进行“圈地运动”。
“战”和“围”,就是围棋中最重要的两个思想。围棋中的“围”的手段,往往体现在它的官子上面。所以吴清源先生会说。官子是围棋的另一个本质。
按照李小强的理解,吴大师的“本质”论,其实就是说围棋中的“战”和“围”。
严格来说,无论是“战”还是“围”。都是无法完全割裂的,它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高度统一”性。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应该还是有共识的。但是到底以谁为主呢?这里面总应该有个“主次问题”吧。实话实说,就是这个“主次问题”,是围棋中最大的一个分歧点,也是围棋中所有争议的根源。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这个问题上孜孜以求。
到底是以“战”为主,还是以“围”为主。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也让围棋形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流派,一个是“战斗派”,另外一个就是“抠目流”。有趣的是,围棋的进步和发展,其实就是在这两个流派中不停碰撞,不停竞争中螺旋发展进步的。也正是有这两个最主要的流派,给世人呈现出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棋风”。让围棋这项古老的智力游戏充满了魅力。
中国古棋普遍“好战”,战斗是那个时候的主流。但是在中国古代棋手中,同样有“非主流”,例如清代“围棋四大家”之一的程兰如,他的围棋水平也就仅仅比黄范施他们差一线。他就应该算是“抠目流”,和他类似的还有徐星友。再往前推,在我国明代的“三大派”中,其实也有很多“抠目流”。永嘉派的祖师爷鲍一中是“战斗派”,京师派的李釜李大魔头是“战斗派”。“新安派”的杰出代表程汝亮,唯一能够和李大魔头抗衡的那个,他就是不折不扣的“抠目流”。
在日本围棋中,应该从秀策算起,“抠目流”成了日本围棋的主流,但是在日本围棋中,同样有很多“战斗派”。从丈和到坂田,从坂田到加藤,在这些人的棋里面,“力量”的成分应该要多一点。
在这个年代,由于日本围棋是不折不扣的霸主,他们的主流思想肯定影响了很多人。不仅职业棋手受到影响,普通棋迷其实也受到影响。自然而然,“战斗派”被忽视了,甚至是被鄙视了。这种情况一直到新世纪以后才有所改变。
毫无疑问,李小强就是一个坚定的“战斗派”。他可是知道未来围棋发展趋势的,如果不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那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傻瓜。我们李小强显然不是大傻瓜,他不仅不傻,他其实还有自己想法的。
李小强可是以“大宗师”作为自己目标的人。“抠目流”发展到极致,应该就是像李石佛,孔二杰那样的“控制流”。在他们的围棋中,“抠目”为主,“力量”为辅,主次非常分明。“抠目”的最高表现,就是围棋的“精细化”。必须承认,围棋的“精细化”应该是有极限的。
“他总是能够在棋盘上找到别人看不到的那半目。”
这是曹燕子对自己徒弟的评价。好吧。就算李石佛能够精细到六分之一目。他要寻找那“半目”的话,是不是需要3个这样的手段?这其中,万一被人家躲过了一个呢。。。
李石佛后面的“九连亚”,应该有这样的问题在里面吧。由于他的出现,让整个围棋界的官子水平整体上提高了一个档次。当大家对他已经非常熟悉,他这方面的优势就越来越小了。李石佛其实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后面想做出改变。李小强揣测,他并不是想改变他的“控制流”。他只是想在“力量”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自己“控制流”的水准。只是很可惜,他想再次做出改变的时候。岁月已经没有给他机会了。
必须承认,围棋的“精细化”应该有一个极限。而围棋中的“战斗”是没有极限的。人们对围棋“战斗”的认识,不仅没有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准,甚至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没有力量的“控制流”只能是一个笑话。很不幸,后世的日本围棋,好像就成了这样的笑话。
“你李石佛是很牛,你可以精确到六分之一目,我李小强当然没有你那么变态。不过托你的福,你透露出来的信息我已经知道很多了。按照我的智商,以后精确到三分之一目应该还是可以的。就算你的官子能够赢我半目,但是。。。如果。。。我的力量赢你个半目一目呢。。。”
李小强一直认为... -->>
李小强和刘大锤的比赛已经进行到下午4点。由于形势的胶着,整个对局室显得有点沉闷。这个时候,李小强稍微调整了一下姿势,让自己坐的更舒服一点。然后开始了本局最长的一次长考。
“职业棋手到底在长考什么呢?”
说实话,棋手的“长考”并不复杂。除了武宫正树那种5个小时莫名其妙类似于“坐禅”的长考外。职业棋手的长考,无非是两种情况。第1种,是“不知道下在什么地方”,因为没有找到好的选点,希望通过自己的“长考”,找出最好的“下一手”。第2种,就是“可以选择的地方太多了”,因此希望通过自己的“长考”,在里面选择一种“最优方案”。
实话实说,职业棋手“不知道怎么下”的情况并不是很多。大家的长考,更多是第2种情况。李小强今天的“长考”有点复杂,也比较有趣。他的“长考”,是由于第一种情况引起的,可是他想着想着,却好像又出现了第2种情况。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考虑的; 时间有点长。
说实话,李小强选择前面那种“厚实”的下法。本意当然不是“避战”,和刘大锤对局,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能够完全避开战斗。他之所以这样选择,首先是不想“为战而战”,赛前李小强就提醒自己,不要盲目的主动出击。其中,选择“厚实”的下法,也想让自己在可能出现的战斗中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
李小强就像一位没有经验的猎手,在那装模作样的等待对手的出击。等着等着,等到下午4点,等到棋盘上100多手棋,预想之中的战斗场面根本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李小强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再不挑起战斗就晚了,自己毕竟有目数上的“赤字”。可是当李小强准备“主动出击”的时候。第1种情况出现了,他根本就找不到好的选点,因此他要长考。
李小强的目光不停的在棋盘上巡视,每一个角落都不肯放过,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力点。这是当然的,想要“发力”的话,首先必须就要有目标,李小强现在连目标都没有,他怎么发力?
说一千道一万,围棋中的战斗。都是由死活问题引起的。无论双方战斗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能让棋盘上出现战争,一定是死活问题!大到一条大龙的死活,小到一个棋子的死活。自己棋子的死活问题,对手棋子的死活问题,大大小小的死活问题,各种各样的死活问题。这一切,就是围棋中所有战斗的本源。
所以吴清源先生会说,死活是围棋的本质之一。
棋盘上没有了死活问题。可是棋局还要继续。李小强想要争胜负的话,好像就只剩下一条路:
“围!”围空!在棋盘上进行“圈地运动”。
“战”和“围”,就是围棋中最重要的两个思想。围棋中的“围”的手段,往往体现在它的官子上面。所以吴清源先生会说。官子是围棋的另一个本质。
按照李小强的理解,吴大师的“本质”论,其实就是说围棋中的“战”和“围”。
严格来说,无论是“战”还是“围”。都是无法完全割裂的,它们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具有“高度统一”性。对于这个问题,人们应该还是有共识的。但是到底以谁为主呢?这里面总应该有个“主次问题”吧。实话实说,就是这个“主次问题”,是围棋中最大的一个分歧点,也是围棋中所有争议的根源。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这个问题上孜孜以求。
到底是以“战”为主,还是以“围”为主。这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也让围棋形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流派,一个是“战斗派”,另外一个就是“抠目流”。有趣的是,围棋的进步和发展,其实就是在这两个流派中不停碰撞,不停竞争中螺旋发展进步的。也正是有这两个最主要的流派,给世人呈现出各种各样风格迥异的“棋风”。让围棋这项古老的智力游戏充满了魅力。
中国古棋普遍“好战”,战斗是那个时候的主流。但是在中国古代棋手中,同样有“非主流”,例如清代“围棋四大家”之一的程兰如,他的围棋水平也就仅仅比黄范施他们差一线。他就应该算是“抠目流”,和他类似的还有徐星友。再往前推,在我国明代的“三大派”中,其实也有很多“抠目流”。永嘉派的祖师爷鲍一中是“战斗派”,京师派的李釜李大魔头是“战斗派”。“新安派”的杰出代表程汝亮,唯一能够和李大魔头抗衡的那个,他就是不折不扣的“抠目流”。
在日本围棋中,应该从秀策算起,“抠目流”成了日本围棋的主流,但是在日本围棋中,同样有很多“战斗派”。从丈和到坂田,从坂田到加藤,在这些人的棋里面,“力量”的成分应该要多一点。
在这个年代,由于日本围棋是不折不扣的霸主,他们的主流思想肯定影响了很多人。不仅职业棋手受到影响,普通棋迷其实也受到影响。自然而然,“战斗派”被忽视了,甚至是被鄙视了。这种情况一直到新世纪以后才有所改变。
毫无疑问,李小强就是一个坚定的“战斗派”。他可是知道未来围棋发展趋势的,如果不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那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傻瓜。我们李小强显然不是大傻瓜,他不仅不傻,他其实还有自己想法的。
李小强可是以“大宗师”作为自己目标的人。“抠目流”发展到极致,应该就是像李石佛,孔二杰那样的“控制流”。在他们的围棋中,“抠目”为主,“力量”为辅,主次非常分明。“抠目”的最高表现,就是围棋的“精细化”。必须承认,围棋的“精细化”应该是有极限的。
“他总是能够在棋盘上找到别人看不到的那半目。”
这是曹燕子对自己徒弟的评价。好吧。就算李石佛能够精细到六分之一目。他要寻找那“半目”的话,是不是需要3个这样的手段?这其中,万一被人家躲过了一个呢。。。
李石佛后面的“九连亚”,应该有这样的问题在里面吧。由于他的出现,让整个围棋界的官子水平整体上提高了一个档次。当大家对他已经非常熟悉,他这方面的优势就越来越小了。李石佛其实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后面想做出改变。李小强揣测,他并不是想改变他的“控制流”。他只是想在“力量”方面有所突破,从而在整体上提高自己“控制流”的水准。只是很可惜,他想再次做出改变的时候。岁月已经没有给他机会了。
必须承认,围棋的“精细化”应该有一个极限。而围棋中的“战斗”是没有极限的。人们对围棋“战斗”的认识,不仅没有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准,甚至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没有力量的“控制流”只能是一个笑话。很不幸,后世的日本围棋,好像就成了这样的笑话。
“你李石佛是很牛,你可以精确到六分之一目,我李小强当然没有你那么变态。不过托你的福,你透露出来的信息我已经知道很多了。按照我的智商,以后精确到三分之一目应该还是可以的。就算你的官子能够赢我半目,但是。。。如果。。。我的力量赢你个半目一目呢。。。”
李小强一直认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