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汉魏文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勋借着上班时间,不干正事儿,先计划自己的江东之行。他摊开竹简,写下了“郭嘉”二字——这是行程的第一步,得跟郭奉孝仔细探问探问、研究研究此刻江东地区的形势。
其实就大局而言,他拥有前一世的记忆,就比这年月所有人全都清楚,洞若观火,但一则史书上往往会忽略很多细节,而往往细节才决定成败,二则也不知道通过自己小蝴蝶翅膀的煽动,会不会对江东和孙家的历史造成什么影响——别以为我在中原,就影响不到边地,这不连皇帝都莫名其妙地比原本历史上早了整一年就逃出长安来了吗?故而,必得先跟曹家情报头子郭嘉碰碰头不可。
话说是不是因为郭嘉搞情报,所以显得有点儿阴沉,才不为他人所喜呢?这年月的士人普遍忽视情报的重要性,进而总觉得相关人等好发人*、卑鄙龌龊,不愿意亲近。或许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偏见,所以并不觉得郭奉孝面目可憎,所以理解不了大家伙儿对他的恶评?这一猜测,究竟有多少接近事实呢?
啊呀,思路跑远了,还是继续琢磨江东之行吧。是勋随即又在郭嘉的名字下面,再写了“元龙”二字——他跟陈登交情不一般,所以本能地就直接写字了,而不及名。自己先得东行前往广陵去,见见陈登,再跟他打问一下江东的情况,其后即从江都附近渡江,直薄吴郡。
到了吴郡,肯定先见孙策,顺便见见他麾下那些孙家班的人杰。话说孙家的武将,比方说程普、韩当、蒋钦、周泰,很可能领兵镇守地方,未必就能见得着,那么孙策身边,这时候都会有谁在呢?
孙策的舅舅吴景、堂兄孙贲、妹夫弘咨、从兄孙(俞)河。按照这年月军阀武装的惯例,这些人肯定身居中枢高位,但是真没啥见的必要……居于高位并不代表他就不打酱油。孙家一门当中,只有孙权孙仲谋值得去见一面,那小子应该还没有成年吧?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外放出去当阳羡长了?
真是琢磨不清真正的治国之才,都有哪些已经到了孙策的麾下——老班底只有一个朱治是可以保证的,新班底嘛,吕范、步骘、虞翻是不是已经加入革命队伍了,是不是暂且沉沦下僚等着明眼人来发掘,自己确实是记不大清。倒是孙策麾下著名的四大谋主。应该已经攒齐了吧?
一想到那四位。是勋当即就来了精神头儿。提笔写下人名——张昭、张纮、秦松、陈端。那二张都是一定程度上心向朝廷的,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在曹操南征之际属于“投降派”,其实他们不是不敢跟曹操打。而只是不敢跟官军打而已。或许,自己可以跟他们多套套近乎,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限制住孙策的离心倾向?
不过,“江东二张”还则罢了,自己是真想见见秦文表和陈子正都是何如人也啊。这两位在史书上都只留下一个名字而已,失其行事,但既然能够被孙策引为谋主,想必也是一时的人杰了。陈端陈子正死得最早,甚至有可能比孙策死得还早。秦松秦文表倒是起码活到了赤壁鏖战之时,也跟二张似的主张降曹。孙权就曾经借着夸周瑜贬过他,说:“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在自己的记忆当中,这二位跟张纮一样,都是广陵人,而张昭是彭城人,或许通过陈登,可以搜集到相关他们最详细的情报?
提起彭城……自己是不是先得去趟彭城国的留县,拜见陶商啊?既然昔日曾受陶谦的恩惠——起码在这时代士人的眼中,自己是因陶谦而起家的——还是先去见见为好,反正直线东进,也不怎么绕路。嗯,去完彭城,再南下下邳,去拜见老丈人曹豹,完了再去见陈元龙好了。
跳过这一段,见完了孙家班子,就得在吴郡联络一下当地世家,“顾陆朱张”自然是不可少的,余杭的《左氏》大家高岱高孔文也应该去见一见,至于乌程的邹他、钱铜等辈,就先算了吧。要是严白虎还活着,没被孙策捏掉,倒是也可以一见,正好就宣诏让孙、严罢兵,拖慢孙策统一江东的进程。
得跟曹操说,我这一趟不是光去见孙策,而是持节宣抚扬州,这样离了吴郡就继续南下,前往会稽。会稽有前吴郡太守盛宪盛孝章、前丹扬太守周昕周泰明,都是些跟孙策不怎么对付的高门大家,必须加以笼络。这时候的会稽太守是王朗,在打仗方面是彻底的废物点心,根本挡不住孙策南下的脚步,要不... -->>
是勋借着上班时间,不干正事儿,先计划自己的江东之行。他摊开竹简,写下了“郭嘉”二字——这是行程的第一步,得跟郭奉孝仔细探问探问、研究研究此刻江东地区的形势。
其实就大局而言,他拥有前一世的记忆,就比这年月所有人全都清楚,洞若观火,但一则史书上往往会忽略很多细节,而往往细节才决定成败,二则也不知道通过自己小蝴蝶翅膀的煽动,会不会对江东和孙家的历史造成什么影响——别以为我在中原,就影响不到边地,这不连皇帝都莫名其妙地比原本历史上早了整一年就逃出长安来了吗?故而,必得先跟曹家情报头子郭嘉碰碰头不可。
话说是不是因为郭嘉搞情报,所以显得有点儿阴沉,才不为他人所喜呢?这年月的士人普遍忽视情报的重要性,进而总觉得相关人等好发人*、卑鄙龌龊,不愿意亲近。或许是因为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偏见,所以并不觉得郭奉孝面目可憎,所以理解不了大家伙儿对他的恶评?这一猜测,究竟有多少接近事实呢?
啊呀,思路跑远了,还是继续琢磨江东之行吧。是勋随即又在郭嘉的名字下面,再写了“元龙”二字——他跟陈登交情不一般,所以本能地就直接写字了,而不及名。自己先得东行前往广陵去,见见陈登,再跟他打问一下江东的情况,其后即从江都附近渡江,直薄吴郡。
到了吴郡,肯定先见孙策,顺便见见他麾下那些孙家班的人杰。话说孙家的武将,比方说程普、韩当、蒋钦、周泰,很可能领兵镇守地方,未必就能见得着,那么孙策身边,这时候都会有谁在呢?
孙策的舅舅吴景、堂兄孙贲、妹夫弘咨、从兄孙(俞)河。按照这年月军阀武装的惯例,这些人肯定身居中枢高位,但是真没啥见的必要……居于高位并不代表他就不打酱油。孙家一门当中,只有孙权孙仲谋值得去见一面,那小子应该还没有成年吧?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外放出去当阳羡长了?
真是琢磨不清真正的治国之才,都有哪些已经到了孙策的麾下——老班底只有一个朱治是可以保证的,新班底嘛,吕范、步骘、虞翻是不是已经加入革命队伍了,是不是暂且沉沦下僚等着明眼人来发掘,自己确实是记不大清。倒是孙策麾下著名的四大谋主。应该已经攒齐了吧?
一想到那四位。是勋当即就来了精神头儿。提笔写下人名——张昭、张纮、秦松、陈端。那二张都是一定程度上心向朝廷的,所以在原本的历史上,在曹操南征之际属于“投降派”,其实他们不是不敢跟曹操打。而只是不敢跟官军打而已。或许,自己可以跟他们多套套近乎,在一定程度上暂时限制住孙策的离心倾向?
不过,“江东二张”还则罢了,自己是真想见见秦文表和陈子正都是何如人也啊。这两位在史书上都只留下一个名字而已,失其行事,但既然能够被孙策引为谋主,想必也是一时的人杰了。陈端陈子正死得最早,甚至有可能比孙策死得还早。秦松秦文表倒是起码活到了赤壁鏖战之时,也跟二张似的主张降曹。孙权就曾经借着夸周瑜贬过他,说:“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在自己的记忆当中,这二位跟张纮一样,都是广陵人,而张昭是彭城人,或许通过陈登,可以搜集到相关他们最详细的情报?
提起彭城……自己是不是先得去趟彭城国的留县,拜见陶商啊?既然昔日曾受陶谦的恩惠——起码在这时代士人的眼中,自己是因陶谦而起家的——还是先去见见为好,反正直线东进,也不怎么绕路。嗯,去完彭城,再南下下邳,去拜见老丈人曹豹,完了再去见陈元龙好了。
跳过这一段,见完了孙家班子,就得在吴郡联络一下当地世家,“顾陆朱张”自然是不可少的,余杭的《左氏》大家高岱高孔文也应该去见一见,至于乌程的邹他、钱铜等辈,就先算了吧。要是严白虎还活着,没被孙策捏掉,倒是也可以一见,正好就宣诏让孙、严罢兵,拖慢孙策统一江东的进程。
得跟曹操说,我这一趟不是光去见孙策,而是持节宣抚扬州,这样离了吴郡就继续南下,前往会稽。会稽有前吴郡太守盛宪盛孝章、前丹扬太守周昕周泰明,都是些跟孙策不怎么对付的高门大家,必须加以笼络。这时候的会稽太守是王朗,在打仗方面是彻底的废物点心,根本挡不住孙策南下的脚步,要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