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明末之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子龙返回山东后,立刻向李啸禀报了与清廷会谈的全部成果。
听到陈子龙他们最终与清廷达成了自已想要的协议,李啸心下十分欣喜。
“李大人,你说,崇祯皇帝会同意我等谈成的这份协议么?”陈子龙轻声问道。
听陈子龙这般发问,李大人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沉重了。
是啊,自已这般辛苦谈成的这份协议,那位多疑犹豫又怕担责任的崇祯皇帝,真的会加以同意么?
李啸的心里,其实和知道消息后的杨嗣昌一样,完全没底。
最终他轻叹一声,将这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叉开了去。
李啸本以为,可能自已只能在这山东之地,静候京师传来议和成功与否的消息,却没想到,自陈子龙返回山东后,又过了八天,便有宣旨太监,快马从京师前来登州城中,令李啸进京觐见皇帝。
宣旨太监在收了李啸赠送的50两银子的程仪后,便一脸笑容地告诉李啸,皇上欲召李啸进京,询问与清廷议和的具体情况,让李啸跟随自已,一道返回京师之中。
李啸迅速想到,看来皇帝对于议和一事,还是犹豫反复,难以决断,才要自已这般赶往京师而去啊。
他略一沉吟,便立刻答应与宣旨太监一同进京面圣。
次日天亮,李啸便带上李浩然和一百名铠甲鲜明,身披鲜红披风的护卫骑兵,与宣旨太监一道,一同进京而去。
一路上,李啸等人晓行夜宿,不敢稍怠,一路上过莱州,青州,武定,南皮,霸州等地,终于在六天后的晚上,顺利抵达京师。
黯淡星光下,站在黑暗沉寂,只有声声微弱的刁斗声传来的京城大街之上,李啸心下莫名沉重。
与宣旨太监分别后,李啸并未直去馆驿休息,而是首先去杨嗣昌府邸,连夜拜访杨嗣昌。
听闻赤凤伯李啸到来,本已睡下的杨嗣昌,立刻起身,着衣整装,一边令下人先带李啸的一众护卫入馆驿休息,随后便于客厅接见李啸。
客厅中,李啸与杨嗣昌分宾主而坐。在听了杨嗣昌一脸忧色地讲述完上次觐见崇祯的经过后,李啸不觉喟然一声长叹。
“赤凤伯,以你看来,我们还能说动皇帝同意议和么?”杨嗣昌的声音很低。
李啸沉默无言,跳跃烛光下,他那闪亮的目光,却有如黑夜中的宝石。
直面杨嗣昌探询的眼神,李啸最终还是微笑道:“杨尚书,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做臣子的,只要能尽自已能力,去为君上分忧,便是尽了本份。至于皇上究竟做何观想,李某却亦是难知圣意啊。”
当天晚上,李啸与杨嗣昌谈了许久,直至三更,面对艰难时势叹息不已的两人,才终于停止了这番让人压抑而沉重的谈话。李啸随后告辞离去,复入馆驿歇息。
不过,李啸却是一夜未眠。
他知道,皇帝是否同意议和,直接关系到大明帝国的生死存亡,在这样极其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李啸心情十分沉重,也十分忐忑。
直到将近天亮时分,李啸才迷糊地打了个盹。
果然,次日早朝毕,便有太监来传唤,让李啸入宫觐见皇帝。
李啸连忙穿好皇帝上次所赐的蟒袍玉带,整束一番后,便随太监入宫而去。
崇祯皇帝在东暖阁中,接见了李啸。
“臣,李啸,拜见皇上,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哦,爱卿平身。”
“谢皇上。”
李啸站起身来,崇祯复将他上下打量一番,便赞道:“赤凤伯身着这蟒袍玉带,倒愈发显得英武非凡,气势卓然矣。”
李啸拱手谢道:“皇上谬赞,微臣何以克当。”
崇祯从龙椅上轻轻地传来一句:“赤凤伯,朕唤你千里来京师,你却知可是为了何事?”
李啸沉声道:“微臣惶恐,安敢妄揣圣意。不过,皇上既已问微臣,微臣斗胆言之,想必皇上要咨臣议和之事吧。”
崇祯直视着李啸平静的面孔,郑重道:“正是如此。朕听杨文弱言,这议和条款,多为与你商讨后所拟定。朕看了辽东巡抚方一藻的折子,上面我大明使者与清廷所定之条款,却是多与你去年对朕所言之内容相似。故朕以为,这议和之事这般重大,还需请赤凤伯亲来京城,向朕明言其故方好。”
李啸急回道:“微臣浅陋,才学皆是不足,恐有污圣听。但皇上既有心咨询微臣,微臣定当言无不尽,知无不言。”
崇祯轻轻地点了点头,便道:“李啸,朕且问你,我大明真要与那清人这般议和,才能存续国本,匡扶国势么?”
听了皇帝这般问自已,李啸心头一阵苦涩。
这个已派人谈妥了议和条件,现在又开始反复犹疑的皇帝,竟是如此的瞻前顾后,处事不决。
想来去年自已便向他表明过相关的态度,现在看来,却又不得不再费一番唇舌,来向他说明了。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大明现在内忧外患,沉竒已深,官军疲于奔命,百姓难以为生,这般艰难情状之下,如若不能息宁边境,暂时对清人讲和,让官军全力剿杀国中流贼的话,如何可重振本已蜩螗沉沦的国势,如何可复兴大明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啊。”
听了李啸这沉重而诚恳的话语,崇祯眉头深皱,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啸,你可知那历史上宋金议和之事么?那,那可是被人唾骂千古的丑事啊。”许久,崇祯的话语,才微弱地响起。
“皇上,嘴巴长在人身上,别人要怎么说,微臣自无法干涉。但微臣倒以为,宋金议和,彼此息兵,非但不是什么遗臭万年的丑事,而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
见皇帝想用这个话题为自已摭掩,李啸毫不客气地亮明了自已的观点。
“哦?李啸,你,你竟是这般认为?”崇祯皇帝听了李啸的话,明显地吃了一惊。
“正是。臣历史粗疏,大概了解... -->>
陈子龙返回山东后,立刻向李啸禀报了与清廷会谈的全部成果。
听到陈子龙他们最终与清廷达成了自已想要的协议,李啸心下十分欣喜。
“李大人,你说,崇祯皇帝会同意我等谈成的这份协议么?”陈子龙轻声问道。
听陈子龙这般发问,李大人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沉重了。
是啊,自已这般辛苦谈成的这份协议,那位多疑犹豫又怕担责任的崇祯皇帝,真的会加以同意么?
李啸的心里,其实和知道消息后的杨嗣昌一样,完全没底。
最终他轻叹一声,将这个敏感而沉重的话题叉开了去。
李啸本以为,可能自已只能在这山东之地,静候京师传来议和成功与否的消息,却没想到,自陈子龙返回山东后,又过了八天,便有宣旨太监,快马从京师前来登州城中,令李啸进京觐见皇帝。
宣旨太监在收了李啸赠送的50两银子的程仪后,便一脸笑容地告诉李啸,皇上欲召李啸进京,询问与清廷议和的具体情况,让李啸跟随自已,一道返回京师之中。
李啸迅速想到,看来皇帝对于议和一事,还是犹豫反复,难以决断,才要自已这般赶往京师而去啊。
他略一沉吟,便立刻答应与宣旨太监一同进京面圣。
次日天亮,李啸便带上李浩然和一百名铠甲鲜明,身披鲜红披风的护卫骑兵,与宣旨太监一道,一同进京而去。
一路上,李啸等人晓行夜宿,不敢稍怠,一路上过莱州,青州,武定,南皮,霸州等地,终于在六天后的晚上,顺利抵达京师。
黯淡星光下,站在黑暗沉寂,只有声声微弱的刁斗声传来的京城大街之上,李啸心下莫名沉重。
与宣旨太监分别后,李啸并未直去馆驿休息,而是首先去杨嗣昌府邸,连夜拜访杨嗣昌。
听闻赤凤伯李啸到来,本已睡下的杨嗣昌,立刻起身,着衣整装,一边令下人先带李啸的一众护卫入馆驿休息,随后便于客厅接见李啸。
客厅中,李啸与杨嗣昌分宾主而坐。在听了杨嗣昌一脸忧色地讲述完上次觐见崇祯的经过后,李啸不觉喟然一声长叹。
“赤凤伯,以你看来,我们还能说动皇帝同意议和么?”杨嗣昌的声音很低。
李啸沉默无言,跳跃烛光下,他那闪亮的目光,却有如黑夜中的宝石。
直面杨嗣昌探询的眼神,李啸最终还是微笑道:“杨尚书,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做臣子的,只要能尽自已能力,去为君上分忧,便是尽了本份。至于皇上究竟做何观想,李某却亦是难知圣意啊。”
当天晚上,李啸与杨嗣昌谈了许久,直至三更,面对艰难时势叹息不已的两人,才终于停止了这番让人压抑而沉重的谈话。李啸随后告辞离去,复入馆驿歇息。
不过,李啸却是一夜未眠。
他知道,皇帝是否同意议和,直接关系到大明帝国的生死存亡,在这样极其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李啸心情十分沉重,也十分忐忑。
直到将近天亮时分,李啸才迷糊地打了个盹。
果然,次日早朝毕,便有太监来传唤,让李啸入宫觐见皇帝。
李啸连忙穿好皇帝上次所赐的蟒袍玉带,整束一番后,便随太监入宫而去。
崇祯皇帝在东暖阁中,接见了李啸。
“臣,李啸,拜见皇上,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哦,爱卿平身。”
“谢皇上。”
李啸站起身来,崇祯复将他上下打量一番,便赞道:“赤凤伯身着这蟒袍玉带,倒愈发显得英武非凡,气势卓然矣。”
李啸拱手谢道:“皇上谬赞,微臣何以克当。”
崇祯从龙椅上轻轻地传来一句:“赤凤伯,朕唤你千里来京师,你却知可是为了何事?”
李啸沉声道:“微臣惶恐,安敢妄揣圣意。不过,皇上既已问微臣,微臣斗胆言之,想必皇上要咨臣议和之事吧。”
崇祯直视着李啸平静的面孔,郑重道:“正是如此。朕听杨文弱言,这议和条款,多为与你商讨后所拟定。朕看了辽东巡抚方一藻的折子,上面我大明使者与清廷所定之条款,却是多与你去年对朕所言之内容相似。故朕以为,这议和之事这般重大,还需请赤凤伯亲来京城,向朕明言其故方好。”
李啸急回道:“微臣浅陋,才学皆是不足,恐有污圣听。但皇上既有心咨询微臣,微臣定当言无不尽,知无不言。”
崇祯轻轻地点了点头,便道:“李啸,朕且问你,我大明真要与那清人这般议和,才能存续国本,匡扶国势么?”
听了皇帝这般问自已,李啸心头一阵苦涩。
这个已派人谈妥了议和条件,现在又开始反复犹疑的皇帝,竟是如此的瞻前顾后,处事不决。
想来去年自已便向他表明过相关的态度,现在看来,却又不得不再费一番唇舌,来向他说明了。
“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大明现在内忧外患,沉竒已深,官军疲于奔命,百姓难以为生,这般艰难情状之下,如若不能息宁边境,暂时对清人讲和,让官军全力剿杀国中流贼的话,如何可重振本已蜩螗沉沦的国势,如何可复兴大明昔日的辉煌与荣耀啊。”
听了李啸这沉重而诚恳的话语,崇祯眉头深皱,长长地叹了口气。
“李啸,你可知那历史上宋金议和之事么?那,那可是被人唾骂千古的丑事啊。”许久,崇祯的话语,才微弱地响起。
“皇上,嘴巴长在人身上,别人要怎么说,微臣自无法干涉。但微臣倒以为,宋金议和,彼此息兵,非但不是什么遗臭万年的丑事,而是审时度势的明智之举。”
见皇帝想用这个话题为自已摭掩,李啸毫不客气地亮明了自已的观点。
“哦?李啸,你,你竟是这般认为?”崇祯皇帝听了李啸的话,明显地吃了一惊。
“正是。臣历史粗疏,大概了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