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扬锋汉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接连两天的走亲访友让杨湫有些不耐,对着袁氏撒娇道:“娘,这里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每天呆在院里我都快长霉了。”
袁涛笑道:“表妹,汝阳是酒祖之乡,魏太祖说的‘何以解忧,唯以杜康’就出自这里。”
杨湫皱皱鼻头,道:“酒难闻死了,我才不喜欢呢。”
袁氏想起一事,笑道:“马庄乡的节妇冢(1)可还在?”
袁涛应道:“还在。十二年前有人立庙于冢前,香火颇旺。”
袁氏笑道:“当年谢太尉听闻梁祝故事,上上奏朝庭,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明日前去祭拜一番。”
祝英台,梁祝,杨安玄被点醒,后世为了梁祝故里没少争论,自己得空一定要注明此事,若能传于后世,省得争论不休。
袁氏兴致勃勃把梁祝两人的故事讲给儿女听,大体上和后世听到的凄美故事相同:祝英台女扮男装到红罗山书院读书,遇到梁山伯,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兄弟,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祝英台返家,梁山伯得师母指点,带着祝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亲遭拒,悲愤而死。祝家逼悲痛欲绝的祝英台嫁与马家,花轿行至梁山伯墓,祝英台下轿哭拜亡灵,悲痛而死,葬于梁山伯墓东侧。
湫儿听得珠泪涟涟,泣声道:“祝英台好可怜啊,她爹爹为什么不把她许配给那个梁山伯。”
袁氏搂着女儿无语,这世间女子婚嫁几人能遂心愿,但愿湫儿将来能嫁与有情郎。
…………
汝南城东十里,马庄乡。
牛车从义妇冢的牌坊下经过,沿着山道上坡,不远便是梁祝庙。
袁氏带着湫儿下车入庙烧香,然后到后面的梁祝坟前凭吊,杨安玄和袁涛烧完香后在庙前闲谈。
这几日杨安玄目睹袁家之窘状,有心相帮,只是授人以鱼些许钱财只能救急,唯有资助族中像袁宏、袁涛这样的年轻入品子弟迅速崛起,成名为官,才能改变袁家衰败面貌。
梁祝故事家喻户晓,流传深远,可谓千古绝唱,但完整的故事成于唐,传唱表演更在宋代了。
杨安玄看着袁涛,思忖着若是表兄能将梁祝故事编写成志怪小说,必然成为一代大家。
现在流传的梁祝故事虽然感人,还是少了些艺术加工,特别是最能打动人的化蝶没有衍生出来。
杨安玄略思片刻,道:“梁祝故事让人感动,表兄可有意将其编成文字流传于世。”
袁涛有些意动,道:“若得闲暇,仆倒愿一试。”
杨安玄笑道:“我在洛阳时曾听一个野道士说起过梁祝,与时下的传说略有不同。”
将梁祝故事从卜卦求学说起,草桥结拜、高山流水、十八相送、下山求亲、楼台相会、山伯之死到最后的化蝶双飞。
袁涛起初微笑聆听,表弟所讲与自己所知大同小异。逐渐面容渐肃,听到祝英台哭祭时已泪落满襟。
两人身侧围了一圈听故事的人,无不凄然落泪。待杨安玄讲到两人化蝶相伴飞舞,众人且喜且悲,叹息不已。
最后杨安玄以一首诗作结: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山上桃花红似火,一双蝴蝶又飞来。
袁涛醒悟过来,若将表弟所述的梁祝故事编写成志怪小说,必能流传于世,自己的声名也会随着小说传扬开来。
整衣对着杨安玄揖了一礼,袁涛感激地道:“愚兄回去便照表弟所说将书写出,还望表弟多加指点。”
杨安玄讲楼台相会的时候,袁氏和湫儿回转,没有打断杨安玄的述说,站在人群中听了后半截,饶是如此两人还是听得泪流满面。
袁氏拭泪道:“玄儿这个梁祝化蝶的传说从何处听来,为娘也不知晓。梁祝二人化身为蝶,倒是凄美,让人心伤之余略感庆幸。”
杨湫拉住杨安玄道:“梁山泊和祝英台真可怜,我再也不扑蝴蝶了。坏三哥,惹人家哭,前面人家都没听到,你要再说一遍。”
杨安玄笑道:“回家后让表兄写成书,让他说给你们听。”
袁涛归心似箭,表弟给自己指了条成名捷径,他要趁着此刻才思汹涌尽快将《梁祝》写出。
袁氏明白儿子这是在变相地相助袁家,笑道:“涛儿,姑母这次来带了些云节纸,你且取去,写好后记得念给姑母听。”
袁涛房中的灯一直亮到天明。辰正刚过,袁涛便兴冲冲地拿了写好的故事来找杨安玄,两人在一起边看边改,杨安玄将后世记得的曲词添加进去润色,这让袁涛对表弟十分服气,这上中品的定品实不虚得。
三天后,《梁祝》故事按照杨安玄的指点装订成书册。袁涛先给姑母及族中奶、婶、嫂等各辈的妇人诵读了一回,赚取了许多眼泪。
信心十足的袁涛决定,等祭祖之后带着书稿前去参加文士聚会,自己即将成为汝阳最显目的才俊了。
。
接连两天的走亲访友让杨湫有些不耐,对着袁氏撒娇道:“娘,这里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每天呆在院里我都快长霉了。”
袁涛笑道:“表妹,汝阳是酒祖之乡,魏太祖说的‘何以解忧,唯以杜康’就出自这里。”
杨湫皱皱鼻头,道:“酒难闻死了,我才不喜欢呢。”
袁氏想起一事,笑道:“马庄乡的节妇冢(1)可还在?”
袁涛应道:“还在。十二年前有人立庙于冢前,香火颇旺。”
袁氏笑道:“当年谢太尉听闻梁祝故事,上上奏朝庭,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明日前去祭拜一番。”
祝英台,梁祝,杨安玄被点醒,后世为了梁祝故里没少争论,自己得空一定要注明此事,若能传于后世,省得争论不休。
袁氏兴致勃勃把梁祝两人的故事讲给儿女听,大体上和后世听到的凄美故事相同:祝英台女扮男装到红罗山书院读书,遇到梁山伯,两人志趣相投结为兄弟,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祝英台返家,梁山伯得师母指点,带着祝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亲遭拒,悲愤而死。祝家逼悲痛欲绝的祝英台嫁与马家,花轿行至梁山伯墓,祝英台下轿哭拜亡灵,悲痛而死,葬于梁山伯墓东侧。
湫儿听得珠泪涟涟,泣声道:“祝英台好可怜啊,她爹爹为什么不把她许配给那个梁山伯。”
袁氏搂着女儿无语,这世间女子婚嫁几人能遂心愿,但愿湫儿将来能嫁与有情郎。
…………
汝南城东十里,马庄乡。
牛车从义妇冢的牌坊下经过,沿着山道上坡,不远便是梁祝庙。
袁氏带着湫儿下车入庙烧香,然后到后面的梁祝坟前凭吊,杨安玄和袁涛烧完香后在庙前闲谈。
这几日杨安玄目睹袁家之窘状,有心相帮,只是授人以鱼些许钱财只能救急,唯有资助族中像袁宏、袁涛这样的年轻入品子弟迅速崛起,成名为官,才能改变袁家衰败面貌。
梁祝故事家喻户晓,流传深远,可谓千古绝唱,但完整的故事成于唐,传唱表演更在宋代了。
杨安玄看着袁涛,思忖着若是表兄能将梁祝故事编写成志怪小说,必然成为一代大家。
现在流传的梁祝故事虽然感人,还是少了些艺术加工,特别是最能打动人的化蝶没有衍生出来。
杨安玄略思片刻,道:“梁祝故事让人感动,表兄可有意将其编成文字流传于世。”
袁涛有些意动,道:“若得闲暇,仆倒愿一试。”
杨安玄笑道:“我在洛阳时曾听一个野道士说起过梁祝,与时下的传说略有不同。”
将梁祝故事从卜卦求学说起,草桥结拜、高山流水、十八相送、下山求亲、楼台相会、山伯之死到最后的化蝶双飞。
袁涛起初微笑聆听,表弟所讲与自己所知大同小异。逐渐面容渐肃,听到祝英台哭祭时已泪落满襟。
两人身侧围了一圈听故事的人,无不凄然落泪。待杨安玄讲到两人化蝶相伴飞舞,众人且喜且悲,叹息不已。
最后杨安玄以一首诗作结: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山上桃花红似火,一双蝴蝶又飞来。
袁涛醒悟过来,若将表弟所述的梁祝故事编写成志怪小说,必能流传于世,自己的声名也会随着小说传扬开来。
整衣对着杨安玄揖了一礼,袁涛感激地道:“愚兄回去便照表弟所说将书写出,还望表弟多加指点。”
杨安玄讲楼台相会的时候,袁氏和湫儿回转,没有打断杨安玄的述说,站在人群中听了后半截,饶是如此两人还是听得泪流满面。
袁氏拭泪道:“玄儿这个梁祝化蝶的传说从何处听来,为娘也不知晓。梁祝二人化身为蝶,倒是凄美,让人心伤之余略感庆幸。”
杨湫拉住杨安玄道:“梁山泊和祝英台真可怜,我再也不扑蝴蝶了。坏三哥,惹人家哭,前面人家都没听到,你要再说一遍。”
杨安玄笑道:“回家后让表兄写成书,让他说给你们听。”
袁涛归心似箭,表弟给自己指了条成名捷径,他要趁着此刻才思汹涌尽快将《梁祝》写出。
袁氏明白儿子这是在变相地相助袁家,笑道:“涛儿,姑母这次来带了些云节纸,你且取去,写好后记得念给姑母听。”
袁涛房中的灯一直亮到天明。辰正刚过,袁涛便兴冲冲地拿了写好的故事来找杨安玄,两人在一起边看边改,杨安玄将后世记得的曲词添加进去润色,这让袁涛对表弟十分服气,这上中品的定品实不虚得。
三天后,《梁祝》故事按照杨安玄的指点装订成书册。袁涛先给姑母及族中奶、婶、嫂等各辈的妇人诵读了一回,赚取了许多眼泪。
信心十足的袁涛决定,等祭祖之后带着书稿前去参加文士聚会,自己即将成为汝阳最显目的才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