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明朝那些事儿(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时的徐阶已经比皇帝还皇帝了,隆庆被他抓在手里,动弹不得。皇帝说:中秋节到了,咱们摆个宴席,庆祝一下。
徐阶说:铺张浪费,你就不要办了。
皇帝说:那好,我听你的。
不久之后,皇帝又说:我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北京,想要出去转转。
徐阶真是个直爽人,说了一大堆话,概括起来两个字:不行。
隆庆终于出离愤怒了,我爹还不敢这么管我呢!你凭什么?!一气之下,他毅然收拾行李,还是去了。
虽然这次英雄的举动为他赢得了一次自助游的机会,但长此以往,怎么得了?高拱又走了,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就在皇帝大人苦苦思索对策的时候,一件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徐阶致仕了,他放弃了首辅的位置,打好包裹,准备回松江老家。
这在当年,算是一件奇闻。要知道,以徐首辅的地位和威望,想干多久就干多久,想灭谁就灭谁,完全是天下无敌的状态,所谓金盆洗手、急流勇退,那只是一个遥远的童话。
然而童话确实成为了现实,而原因也十分简单——疲惫,以及欣慰。
隆庆二年(1568),徐阶六十六岁,暂住北京,即将退休。
四十八年前,他十八岁,家住松江府华亭县,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叫聂豹的七品知县,听从了他的教诲:
“我将致良知之学传授于你。”
四十五年前,他二十一岁,来到北京考中了进士。在大明门前,他见到了首辅杨廷和,听到了他高声的预言:
“此子之功名,必不在我辈之下!”
三十八年前,他二十八岁,面对首辅张璁的怒吼,他从容不迫地这样回答:
“我从未曾依附于你!”
然后他前途尽毁,家破人亡,被发配蛮荒之地,在那里,他第一次见识了这个世界的黑暗与残忍。
二十年前,他四十六岁,看着自己的老师夏言被人杀死,不发一言。
因为他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规则,报仇雪恨也好,伸张正义也罢,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四年前,他六十二岁,经过十余年的忍耐与经营,他除掉了严嵩,杀死了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工于心计、城府深不可测的政治家,世间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现在,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当年的青年才俊,现在的老年首辅;当年的热血激情,现在的老到深沉。从黑发到白发,从幼稚到成熟,一切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志向。
徐阶这一辈子,被人整过,也整过人,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但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没有背弃自己当年的誓言。在他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许多正直的官员得以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高拱与张居正的伟大新政由他而起,我想,这已经足够了。
在为国效力的同时,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斗争事业。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第一线勤勤恳恳地斗,奋发图强地斗,干了一辈子斗争工作,也该歇歇了。
虽然皇帝陛下第一时间就批了他的致仕申请,且唯恐他反悔,当即公布天下,发退休金让他走人,明显有点不够意思,但徐阶却并不在意,因为他已欣慰地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那个报国救民的理想,将由一个更为优秀的人去实现。
张居正,我相信,你会比我做得更好。
除了张居正外,对另一个人的提拔与关照也让他备感安心。他认为,这个人将成为张居正的得力帮手。
这个走运的人,就是我们的老相识海瑞先生,自打从牢里放出来,那可真叫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官复原职,很快就升了官,当了大理寺丞(正五品),专管审案,也算发挥特长。
不久之后,这位当年的小教谕竟然当上了都察院佥都御史(正四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级官员。
海瑞能够飞黄腾达,全靠徐阶。在徐首辅看来,海瑞是个靠得住的清官,是应该重用的,临退休前把他提拔起来,将来还有个指望。
然而事实证明,这正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错误的任命,很快,一次致命的打击就将向他袭来。
但此时的徐阶依然是幸福的。他看着自己亲手创造的一切,微笑着离开了这里,离开了这个带给他痛苦、仇恨、喜悦和宽慰的地方。
隆庆二年(1568)十一月,徐阶回到了松江府华亭县,他又看到了熟悉的风景,和他离弃多年的家。
四十多年前,他从这里出发前往北京,一切就此开始,而现在,是结束的时候了。
他推开了家中的那扇门。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回家了,终于。
你的命运,在我的手中
世界上的事情实在是说不准的,短短两年,高拱和郭朴走了,徐阶也走了,原本甩尾巴的张居正一下子排到了第三。当然,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因为甩尾巴的依旧是他。
所谓老实人不吃亏,李春芳现在有了充分的心得,像他这样的好好先生,从来不争不闹,居然也成了首辅,而陈以勤则当上了次辅。这两位老好人脾气不大,才能不高,以一团和气为指导思想,整天就忙着和稀泥,劝架,从不惹事,看起来,和平终于来临了。
不过终究只是看起来而已,很快,一场新的狂风巨浪就将掀起,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个极为神秘的人
物。
隆庆三年(1569),赋闲在家的徐阶突然接到了仆人的通告,说有人来拜会他。作为朝廷前任首辅,地方上那些小芝麻官自然要经常上门拜码头,为省事起见,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仆人会直接打发他们走人。
但这一次,是个例外。仆人告诉他,来访的这位虽不是官,却比官还牛,口口声声说有紧急机密的事情要找徐阶,且口气极大,极其嚣张。
于是徐阶也好奇了,他把这个人叫了进来。
这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自称姓邵,别号“大侠”,没有官职,没有身份。然而他进来之后,只说了一句话,就让久经沙场的徐阶目瞪口呆。
他说的这句话是:我能帮助你再当上首辅,你愿意吗?
等徐阶确定自己的耳朵没有问题后,便大笑了起来。他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笑,在他四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遇到过无数怪事、怪人,但眼前此情此景,实在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我在内阁混了十几年,九死一生才当上首辅,天下到处都是我的门生亲信,皇帝都要服我管。你既无官职,也无名望,也就算个二流子,竟然要扶持我当首辅!
差点笑岔气的徐阶挥了挥手,让人把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赶了出去,在他看来,这是退休生活中一次有趣的娱乐插曲。
但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他放声大笑之时,这位邵大侠并没有丝毫惊慌与尴尬,在他的眼中,只有两种情绪在闪动:失望,以及仇恨。
于是被赶出徐家之后,他立刻调转了方向,前往另一个地方——河南。在那里,他将会见第二个人,并兑现自己的诺言。
十几天后,高拱在自己的家中见到了这位邵大侠,也听到了他的承诺,但与徐阶不同的是,他相信了眼前的这位神秘访客。而一个传奇也就此开始。
我最早是从一些杂谈笔记中看到这一记载的,当时只是一笑了之,从古至今,像邵大侠这样的政治骗子一向不缺,拿着几份文件,村长就敢认部长的,也不在少数。
一个无权无势的无名小卒,怎么可能把高拱扶上首辅的宝座?打死我也不信。
然而打不死,所以我信了。
因为在后来的查阅中,我发现,有许多可信度很高的史料也记载了这件事,而种种蛛丝马迹同时证明:这位邵大侠虽然是个骗子,却是骗子中的极品。
邵大侠,真名不详(一说名邵方),具体情况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混混。
这位仁兄自小就不读书,喜欢混社会。一般说来,年轻人混到二十多岁,就该去找工作娶老婆了,但他却是个例外。对他而言,混混已经成为了一种事业,从南混到北,从东混到西,最后混到了京城。
正是在京城,他圆满完成了转型,成功地由一个小混混变成了巨混混。因为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虽不起眼,品级不高,也不是内阁成员、六部部长,却有着不亚于内阁首辅的权势。
他的名字叫做陈洪,时任御用监掌事太监。
前面曾经说过,在太监的部门中,司礼监权力最大,因为他们负责批红,任何命令没有他们打钩都不能算数。而这位陈洪兄虽也干过司礼监,此时却只是个管日用品的御用监。
但事实上,这位陈兄是当年最牛的太监之一,究其原因,那还要感谢嘉靖同志。
因为嘉靖不信任太监,加上当时的内阁过于强悍,都是夏言、严嵩、徐阶之流老奸巨猾的人物,所以司礼监的诸位仁兄早就被废了武功,又练不成葵花宝典,每天除了在公文上打钩外,屁都不敢放一个。
于是御用监脱颖而出了,你再威风再嚣张,吃喝拉撒总得有人管吧,日常用品总得有人送吧,这就是关系,这就是机会。所以不起眼的陈洪,却有着极为惊人的能量。
但太监是不能自己随意出宫的,有钱没处花,有劲没处使,于是邵大侠就成为了陈太监的联络员,而高拱,就是陈洪的第一个同盟者。
绝顶聪明的徐阶赶走了高拱,安插了张居正,在他看来,高拱已经永无天日,事情已经万无一失,却没有想到,还是留下了这唯一的破绽。
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经过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幕交易与协商,高拱又回来了,此时距他离去仅仅过了一年。
得意了,翻身了,凭借着一个太监的帮助,高拱以十倍于胡汉三的精神状态回到了京城,在他看来,天下已尽在掌握。
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三年后,他将沿原路返回老家,而赶他回家的,是另一个太监。
所谓人走茶凉,有时候也不一定。听说高拱回来了,隆庆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他,并刻意叮嘱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说是这样说,但毕竟人走了一年,原先在内阁排老四,现在也只能去甩尾巴了。朝廷的规矩,就算天王老子,也不能插队!
但皇帝大人实在很够意思,为保证高老师不至于被排在前面的几位熬死,他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正是这个花招成就了高拱。
在下令高拱为大学士进入内阁的同时,隆庆兄还悄悄地送给他的老师一个职务——吏部尚书。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根据历朝的惯例,为保证皇帝大权在握,内阁大学士不能兼管吏部。因为吏部是人事部,是中央六部中权力最大的部门,如果把人事权和政务处理权都交到一个人的手中,不出鬼才怪。
但咱们谁跟谁啊,战火中结交,斗争中成长,是铁得不能再铁的兄弟,不信你高老师还能信谁?
于是大权在手的高拱准备行动了,为了得到那最高权力的宝座,为了实现自己报国救民的抱负,必须先铲除几个敌人。
高拱黑名单上的第一个目标,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那群叽叽喳喳的言官们终于要吃苦头了,高学士不是隆庆皇帝,说整你就整你,绝不打折扣。于是短短几个月中,二十多名言官不是撤职,就是调任,反正当年只要朝高先生吐过口水的,基本都被罚了款。
这些小鱼小虾都在其次,高先生最惦记的,还是欧阳一敬。
为了对付这位传说中的骂神,高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正当他要下手的时候,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来——欧阳兄主动辞职了。
骂神不愧为骂神,骂人厉害,闪人也快,见势不妙立刻就溜号了。但不知是不是骂人太多,过于缺德,或是高老师玩了什么把戏,这位兄弟在回家的路上竟然不明不白地死了。对他而言,没有死在骂人的工作岗位上,实在是一种遗憾。
现在只剩下胡应嘉了,欧阳一敬好歹还是个帮凶,胡先生可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那是怎么也跑不掉的。但让高拱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是没能整治这位仁兄。
因为胡应嘉的避祸方法更有创意,他直接就死掉了。
在得到高拱上台的消息后,胡应嘉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几天后就不幸死亡了,对一个死了的人,还能怎么整治呢?也就这样吧。
言官们完蛋了,高拱快刀斩乱麻,准备对付下一个对手,和那些只会骂人的家伙比起来,这个敌人才是真正的威胁。
高拱王者归来之时,在欣喜之余,他也惊奇地发现,自己只能排在第五了,而多出来的那个第四内阁学士,就是赵贞吉。
说起这位赵兄,也算是老面孔,之前他曾多次出场,骂过严嵩,支持过王学,时任礼部尚书,现在入阁,可谓功德圆满了。
但自打这位声名显赫的尚书大人来后,内阁的其他四位同志就没过上一天舒坦日子,因为赵兄弟一反常态,热衷于惹麻烦,一天到晚都要没事找事,从李春芳到陈以勤,都挨过他的骂,最惨的是张居正,每天都被横眉冷对,心理压力极大。
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心态问题。
要知道,李春芳和张居正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陈以勤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而赵学士,是嘉靖二十年(1541)。
论资历,他是内阁里最老的。他当官的时候,其他的内阁同事们还在家啃书本。现在他虽然也入了阁,却排在最后,连张居正都不如,咱中国就讲究个论资排辈,你要他倚老而不卖老,那实在是要求太高。
但好在李春芳和陈以勤都是老实人,张居正翅膀没硬,也不怎么吭声,所以内阁里每天都能听见赵学士大发感慨,叹息“老子当年”之类的话,也没人敢管。
现在高拱回来了,排在了最后,赵学士终于找到了心理安慰,开始找高拱的麻烦。
可实在不巧,高学士也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论资历旗鼓相当,而他也不把赵贞吉放在眼里:混那么多年才入阁,只能说你无能!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目标是首辅,就算赵贞吉不找他,他也要去解决赵贞吉,不把你解决掉,我怎么当老四?
很快,他就纠集手下的言官弹劾赵贞吉,加上他还是吏部尚书,各级官员一起上,不搞掉你誓不罢休!
可赵学士也不是省油的灯。事实上,在当时的内阁里,唯一能与高拱对抗的人就是他,因为十分凑巧,在内阁里他恰好分管打手机关——都察院。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时的都察院可算是疯人院,里面许多人都是穷极无聊,一放出来就咬,咬住了就不放,一时之间又是口水满天飞。
然而赵贞吉没有高兴多久,就惊奇地发现,那些言官突然安静了下来,也不再卖力骂人了,不管他好说歹说,就是不动。
对于此中奥妙,我们还是请高拱同志来解释一下:
“别忘了,老子是吏部尚书,还管京察!”
要明白,言官骂人那是要计算成本的,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海瑞那种赔钱赚吆喝的也着实少见。
赵贞吉绝望了,高拱已经胜券在握。但就在此时,一件出乎双方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高学士排到了第四,而赵学士也排到了第三。
因为陈以勤辞职了。
陈以勤实在受不了了,他本就是个老实人,准备干几年就回家养老,偏偏这二位不让他休息,整天闹来闹去,高拱是他当年的同事,而赵贞吉是他的老乡,帮谁也不好,于是他心一横——不干了,回家!
但辞职的归辞职,该斗的还得斗,很快赵学士就败下阵来,收拾包袱回家了。而高拱则再接再厉,直接超越了张居正,排到了李春芳的后面,成为了次辅。
全国人民都知道,李春芳是热爱和平的,于是大权就落在了高拱的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应该收手了,然而直到此时,他才终于亮出了自己名单上的最后一个敌人——徐阶。
斗争形势是复杂的,斗争路线是曲折的,而敌人是狡猾狡猾的,所以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找好突破口,才能一举搞定。
而现在,这个突破口已经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海瑞。
此时的徐阶已经比皇帝还皇帝了,隆庆被他抓在手里,动弹不得。皇帝说:中秋节到了,咱们摆个宴席,庆祝一下。
徐阶说:铺张浪费,你就不要办了。
皇帝说:那好,我听你的。
不久之后,皇帝又说:我这么多年一直待在北京,想要出去转转。
徐阶真是个直爽人,说了一大堆话,概括起来两个字:不行。
隆庆终于出离愤怒了,我爹还不敢这么管我呢!你凭什么?!一气之下,他毅然收拾行李,还是去了。
虽然这次英雄的举动为他赢得了一次自助游的机会,但长此以往,怎么得了?高拱又走了,身边连个出主意的人都没有,就在皇帝大人苦苦思索对策的时候,一件出乎他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徐阶致仕了,他放弃了首辅的位置,打好包裹,准备回松江老家。
这在当年,算是一件奇闻。要知道,以徐首辅的地位和威望,想干多久就干多久,想灭谁就灭谁,完全是天下无敌的状态,所谓金盆洗手、急流勇退,那只是一个遥远的童话。
然而童话确实成为了现实,而原因也十分简单——疲惫,以及欣慰。
隆庆二年(1568),徐阶六十六岁,暂住北京,即将退休。
四十八年前,他十八岁,家住松江府华亭县,在那里他遇见了一个叫聂豹的七品知县,听从了他的教诲:
“我将致良知之学传授于你。”
四十五年前,他二十一岁,来到北京考中了进士。在大明门前,他见到了首辅杨廷和,听到了他高声的预言:
“此子之功名,必不在我辈之下!”
三十八年前,他二十八岁,面对首辅张璁的怒吼,他从容不迫地这样回答:
“我从未曾依附于你!”
然后他前途尽毁,家破人亡,被发配蛮荒之地,在那里,他第一次见识了这个世界的黑暗与残忍。
二十年前,他四十六岁,看着自己的老师夏言被人杀死,不发一言。
因为他已经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规则,报仇雪恨也好,伸张正义也罢,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四年前,他六十二岁,经过十余年的忍耐与经营,他除掉了严嵩,杀死了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工于心计、城府深不可测的政治家,世间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现在,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当年的青年才俊,现在的老年首辅;当年的热血激情,现在的老到深沉。从黑发到白发,从幼稚到成熟,一切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志向。
徐阶这一辈子,被人整过,也整过人,干过好事,也干过坏事,但无论何时何地,他始终没有背弃自己当年的誓言。在他几十年的从政生涯中,许多正直的官员得以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活得到保障,高拱与张居正的伟大新政由他而起,我想,这已经足够了。
在为国效力的同时,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斗争事业。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第一线勤勤恳恳地斗,奋发图强地斗,干了一辈子斗争工作,也该歇歇了。
虽然皇帝陛下第一时间就批了他的致仕申请,且唯恐他反悔,当即公布天下,发退休金让他走人,明显有点不够意思,但徐阶却并不在意,因为他已欣慰地看到,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那个报国救民的理想,将由一个更为优秀的人去实现。
张居正,我相信,你会比我做得更好。
除了张居正外,对另一个人的提拔与关照也让他备感安心。他认为,这个人将成为张居正的得力帮手。
这个走运的人,就是我们的老相识海瑞先生,自打从牢里放出来,那可真叫一发不可收拾,先是官复原职,很快就升了官,当了大理寺丞(正五品),专管审案,也算发挥特长。
不久之后,这位当年的小教谕竟然当上了都察院佥都御史(正四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高级官员。
海瑞能够飞黄腾达,全靠徐阶。在徐首辅看来,海瑞是个靠得住的清官,是应该重用的,临退休前把他提拔起来,将来还有个指望。
然而事实证明,这正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错误的任命,很快,一次致命的打击就将向他袭来。
但此时的徐阶依然是幸福的。他看着自己亲手创造的一切,微笑着离开了这里,离开了这个带给他痛苦、仇恨、喜悦和宽慰的地方。
隆庆二年(1568)十一月,徐阶回到了松江府华亭县,他又看到了熟悉的风景,和他离弃多年的家。
四十多年前,他从这里出发前往北京,一切就此开始,而现在,是结束的时候了。
他推开了家中的那扇门。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回家了,终于。
你的命运,在我的手中
世界上的事情实在是说不准的,短短两年,高拱和郭朴走了,徐阶也走了,原本甩尾巴的张居正一下子排到了第三。当然,这只是看上去很美,因为甩尾巴的依旧是他。
所谓老实人不吃亏,李春芳现在有了充分的心得,像他这样的好好先生,从来不争不闹,居然也成了首辅,而陈以勤则当上了次辅。这两位老好人脾气不大,才能不高,以一团和气为指导思想,整天就忙着和稀泥,劝架,从不惹事,看起来,和平终于来临了。
不过终究只是看起来而已,很快,一场新的狂风巨浪就将掀起,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一个极为神秘的人
物。
隆庆三年(1569),赋闲在家的徐阶突然接到了仆人的通告,说有人来拜会他。作为朝廷前任首辅,地方上那些小芝麻官自然要经常上门拜码头,为省事起见,但凡遇到这种情况,仆人会直接打发他们走人。
但这一次,是个例外。仆人告诉他,来访的这位虽不是官,却比官还牛,口口声声说有紧急机密的事情要找徐阶,且口气极大,极其嚣张。
于是徐阶也好奇了,他把这个人叫了进来。
这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自称姓邵,别号“大侠”,没有官职,没有身份。然而他进来之后,只说了一句话,就让久经沙场的徐阶目瞪口呆。
他说的这句话是:我能帮助你再当上首辅,你愿意吗?
等徐阶确定自己的耳朵没有问题后,便大笑了起来。他没有说话,只是不停地笑,在他四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遇到过无数怪事、怪人,但眼前此情此景,实在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我在内阁混了十几年,九死一生才当上首辅,天下到处都是我的门生亲信,皇帝都要服我管。你既无官职,也无名望,也就算个二流子,竟然要扶持我当首辅!
差点笑岔气的徐阶挥了挥手,让人把眼前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赶了出去,在他看来,这是退休生活中一次有趣的娱乐插曲。
但他并没有注意到,在他放声大笑之时,这位邵大侠并没有丝毫惊慌与尴尬,在他的眼中,只有两种情绪在闪动:失望,以及仇恨。
于是被赶出徐家之后,他立刻调转了方向,前往另一个地方——河南。在那里,他将会见第二个人,并兑现自己的诺言。
十几天后,高拱在自己的家中见到了这位邵大侠,也听到了他的承诺,但与徐阶不同的是,他相信了眼前的这位神秘访客。而一个传奇也就此开始。
我最早是从一些杂谈笔记中看到这一记载的,当时只是一笑了之,从古至今,像邵大侠这样的政治骗子一向不缺,拿着几份文件,村长就敢认部长的,也不在少数。
一个无权无势的无名小卒,怎么可能把高拱扶上首辅的宝座?打死我也不信。
然而打不死,所以我信了。
因为在后来的查阅中,我发现,有许多可信度很高的史料也记载了这件事,而种种蛛丝马迹同时证明:这位邵大侠虽然是个骗子,却是骗子中的极品。
邵大侠,真名不详(一说名邵方),具体情况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混混。
这位仁兄自小就不读书,喜欢混社会。一般说来,年轻人混到二十多岁,就该去找工作娶老婆了,但他却是个例外。对他而言,混混已经成为了一种事业,从南混到北,从东混到西,最后混到了京城。
正是在京城,他圆满完成了转型,成功地由一个小混混变成了巨混混。因为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虽不起眼,品级不高,也不是内阁成员、六部部长,却有着不亚于内阁首辅的权势。
他的名字叫做陈洪,时任御用监掌事太监。
前面曾经说过,在太监的部门中,司礼监权力最大,因为他们负责批红,任何命令没有他们打钩都不能算数。而这位陈洪兄虽也干过司礼监,此时却只是个管日用品的御用监。
但事实上,这位陈兄是当年最牛的太监之一,究其原因,那还要感谢嘉靖同志。
因为嘉靖不信任太监,加上当时的内阁过于强悍,都是夏言、严嵩、徐阶之流老奸巨猾的人物,所以司礼监的诸位仁兄早就被废了武功,又练不成葵花宝典,每天除了在公文上打钩外,屁都不敢放一个。
于是御用监脱颖而出了,你再威风再嚣张,吃喝拉撒总得有人管吧,日常用品总得有人送吧,这就是关系,这就是机会。所以不起眼的陈洪,却有着极为惊人的能量。
但太监是不能自己随意出宫的,有钱没处花,有劲没处使,于是邵大侠就成为了陈太监的联络员,而高拱,就是陈洪的第一个同盟者。
绝顶聪明的徐阶赶走了高拱,安插了张居正,在他看来,高拱已经永无天日,事情已经万无一失,却没有想到,还是留下了这唯一的破绽。
隆庆三年(1569)十二月,经过无数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幕交易与协商,高拱又回来了,此时距他离去仅仅过了一年。
得意了,翻身了,凭借着一个太监的帮助,高拱以十倍于胡汉三的精神状态回到了京城,在他看来,天下已尽在掌握。
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三年后,他将沿原路返回老家,而赶他回家的,是另一个太监。
所谓人走茶凉,有时候也不一定。听说高拱回来了,隆庆十分高兴,亲自接见他,并刻意叮嘱好好工作,天天向上。
说是这样说,但毕竟人走了一年,原先在内阁排老四,现在也只能去甩尾巴了。朝廷的规矩,就算天王老子,也不能插队!
但皇帝大人实在很够意思,为保证高老师不至于被排在前面的几位熬死,他玩了一个小小的花招,正是这个花招成就了高拱。
在下令高拱为大学士进入内阁的同时,隆庆兄还悄悄地送给他的老师一个职务——吏部尚书。
这是一个非同小可的任命。根据历朝的惯例,为保证皇帝大权在握,内阁大学士不能兼管吏部。因为吏部是人事部,是中央六部中权力最大的部门,如果把人事权和政务处理权都交到一个人的手中,不出鬼才怪。
但咱们谁跟谁啊,战火中结交,斗争中成长,是铁得不能再铁的兄弟,不信你高老师还能信谁?
于是大权在手的高拱准备行动了,为了得到那最高权力的宝座,为了实现自己报国救民的抱负,必须先铲除几个敌人。
高拱黑名单上的第一个目标,不是一个,而是一群。
那群叽叽喳喳的言官们终于要吃苦头了,高学士不是隆庆皇帝,说整你就整你,绝不打折扣。于是短短几个月中,二十多名言官不是撤职,就是调任,反正当年只要朝高先生吐过口水的,基本都被罚了款。
这些小鱼小虾都在其次,高先生最惦记的,还是欧阳一敬。
为了对付这位传说中的骂神,高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正当他要下手的时候,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传来——欧阳兄主动辞职了。
骂神不愧为骂神,骂人厉害,闪人也快,见势不妙立刻就溜号了。但不知是不是骂人太多,过于缺德,或是高老师玩了什么把戏,这位兄弟在回家的路上竟然不明不白地死了。对他而言,没有死在骂人的工作岗位上,实在是一种遗憾。
现在只剩下胡应嘉了,欧阳一敬好歹还是个帮凶,胡先生可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那是怎么也跑不掉的。但让高拱想不到的是,他竟然还是没能整治这位仁兄。
因为胡应嘉的避祸方法更有创意,他直接就死掉了。
在得到高拱上台的消息后,胡应嘉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几天后就不幸死亡了,对一个死了的人,还能怎么整治呢?也就这样吧。
言官们完蛋了,高拱快刀斩乱麻,准备对付下一个对手,和那些只会骂人的家伙比起来,这个敌人才是真正的威胁。
高拱王者归来之时,在欣喜之余,他也惊奇地发现,自己只能排在第五了,而多出来的那个第四内阁学士,就是赵贞吉。
说起这位赵兄,也算是老面孔,之前他曾多次出场,骂过严嵩,支持过王学,时任礼部尚书,现在入阁,可谓功德圆满了。
但自打这位声名显赫的尚书大人来后,内阁的其他四位同志就没过上一天舒坦日子,因为赵兄弟一反常态,热衷于惹麻烦,一天到晚都要没事找事,从李春芳到陈以勤,都挨过他的骂,最惨的是张居正,每天都被横眉冷对,心理压力极大。
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一个心态问题。
要知道,李春芳和张居正都是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陈以勤是嘉靖二十三年(1544)的,而赵学士,是嘉靖二十年(1541)。
论资历,他是内阁里最老的。他当官的时候,其他的内阁同事们还在家啃书本。现在他虽然也入了阁,却排在最后,连张居正都不如,咱中国就讲究个论资排辈,你要他倚老而不卖老,那实在是要求太高。
但好在李春芳和陈以勤都是老实人,张居正翅膀没硬,也不怎么吭声,所以内阁里每天都能听见赵学士大发感慨,叹息“老子当年”之类的话,也没人敢管。
现在高拱回来了,排在了最后,赵学士终于找到了心理安慰,开始找高拱的麻烦。
可实在不巧,高学士也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论资历旗鼓相当,而他也不把赵贞吉放在眼里:混那么多年才入阁,只能说你无能!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目标是首辅,就算赵贞吉不找他,他也要去解决赵贞吉,不把你解决掉,我怎么当老四?
很快,他就纠集手下的言官弹劾赵贞吉,加上他还是吏部尚书,各级官员一起上,不搞掉你誓不罢休!
可赵学士也不是省油的灯。事实上,在当时的内阁里,唯一能与高拱对抗的人就是他,因为十分凑巧,在内阁里他恰好分管打手机关——都察院。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时的都察院可算是疯人院,里面许多人都是穷极无聊,一放出来就咬,咬住了就不放,一时之间又是口水满天飞。
然而赵贞吉没有高兴多久,就惊奇地发现,那些言官突然安静了下来,也不再卖力骂人了,不管他好说歹说,就是不动。
对于此中奥妙,我们还是请高拱同志来解释一下:
“别忘了,老子是吏部尚书,还管京察!”
要明白,言官骂人那是要计算成本的,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海瑞那种赔钱赚吆喝的也着实少见。
赵贞吉绝望了,高拱已经胜券在握。但就在此时,一件出乎双方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高学士排到了第四,而赵学士也排到了第三。
因为陈以勤辞职了。
陈以勤实在受不了了,他本就是个老实人,准备干几年就回家养老,偏偏这二位不让他休息,整天闹来闹去,高拱是他当年的同事,而赵贞吉是他的老乡,帮谁也不好,于是他心一横——不干了,回家!
但辞职的归辞职,该斗的还得斗,很快赵学士就败下阵来,收拾包袱回家了。而高拱则再接再厉,直接超越了张居正,排到了李春芳的后面,成为了次辅。
全国人民都知道,李春芳是热爱和平的,于是大权就落在了高拱的手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应该收手了,然而直到此时,他才终于亮出了自己名单上的最后一个敌人——徐阶。
斗争形势是复杂的,斗争路线是曲折的,而敌人是狡猾狡猾的,所以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找好突破口,才能一举搞定。
而现在,这个突破口已经出现了,他的名字叫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