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珠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明枝哪里猜得到这二人心中所想,不过就算猜得到,也不会多做理会。
她一向以稳为上,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不会只寻两个农官便做罢手。
遣了人去街上探查动乱情况,得知已是暂时平歇,衙门正收拾手尾后,赵明枝终于松了口气。
她又忙了几桩事,见时辰差不多了,才着人宣召李掌柜入宫。
此人来的稍晚,手里捧着厚厚的册子,一进门,只匆匆行一礼,别无多话,便将那册子呈了上来,果然是先前答应过的城中粮谷团行花名册,并其所认献粮、认田数目。
赵明枝对册一翻,头一页已是将数目做了合计,竟出乎意料的比想象中好一点,等翻到其间一一浏览,再做提问时,那李掌柜更是回答得当,显然对其中内容熟记于心。
他把数报完,京中粮谷团行一共多少间,其中给了回复的有多少,联络不上的又有多少,仍有多少待复,继续又道:“因今日时间有些着急,还有些粮铺未能联络上……”
“有些粮行主家已经南迁,只剩铺中掌柜的或是家人伙计在,都说自己不能做主,要发信去问,也有说正在卖产卖铺,叫小的和接手者去问的……”
能凑出这样一笔数,自然是裴雍转赠给她的恒盛等几粮行倾尽了家底,认田、献粮最多。
然则除却恒盛几处,按数目来排,下面却是稀稀拉拉。
譬如京中规模最大,分铺最多的昌隆粮行,认真一数,认田只有百亩,献粮也不过百石,当真有些不堪入目。
赵明枝早做过了解,此时一看其中不少名字熟悉得很,便问道:“这昌隆粮行是不是那韩承贤名下产业?”
李掌柜回道:“殿下记得不错,韩承贤只说自己要返乡归根,虽是有心,实在无力认田,便认了百亩,叫留在京中的下仆帮忙看着,又因库中粮谷所剩无多,不是卖了,便是运走了,凡所有的已经尽在此处……”
赵明枝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她见到另一个眼熟名字,复又问道:“这得惠粮行主家是许邛罢?怎的名下写有两条数?”
李掌柜忙道:“正想同殿下说明此事,得惠粮行在册中一共上下两条数,第一条是和众人一齐报来,第二条却是他单独来找,私下添上去的,还特地嘱咐不要叫旁人瞧见。”
赵明枝低头去看,只见第一条上所列献粮不过数十石,认田也仅有十来顷,比起韩承贤之流只好一点罢了,可再去看第二条数,其中献粮数千石,认田更是足有数千顷,是得惠粮行公开认领的数百倍有余。
“民间风气,已至如此了吗?”赵明枝盯着手中书册,许久之后才轻声道。
献粮认田本是好事,有一天竟会有人做了好事如此害怕公诸于众,而看许邛表现,不愿公开并非出仅仅出于守拙中庸,明显更害怕的是被行团同业者视为叛徒。
管中窥豹,可想而知此时在众人眼中形势如何,赵家人形象又是如何,竟连面子情也懒得给了。
李掌柜张了张口,道:“虽有自私贪生者,可一样也有许邛这样心怀大义的……”
赵明枝摇头道:“谁人不贪生,谁人不自私?不过本性而已,其实并不过为,更不能责备,只是此时大义者反要躲闪背人,归根到底,自然是朝廷之过,天子之责。”
她可以随意臧否朝堂并赵家人,李掌柜却不敢听,更不能附和,只好装成哑巴束手站着。
不过李掌柜到底脑子灵活,沉默了几息,复又道:“不如小的再去劝说一番,各家粮行不敢多认,其实也有无人带头缘故,咱们家这些年行事以低调为上,难当头首,可只要行首中有人牵头,想来有用……”
又道:“另也遣人快马加鞭南下送信……”
这样答复,就是不愿意的意思了,还有什么必要再做啰嗦?
赵明枝阖上手中册子,道:“不必如此,认田也好,献粮也罢,本就全是应当出于自愿,还不至于到了需要倒劝的地步。”
此时发信去问,以如今情况,那信回来早不知是猴年马月,如果回信中没有一口答应,还要再一问一回,来来往往,等稻子熟了都还未能给个答复,毫无意义。
她自认不管认田还是献粮,一旦把目光放长远,只要大晋能得喘息,于京中粮商来说,绝对是得大于失的。
而要是京城失陷,朝廷真正南迁,最后少不得一个国破结果,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就算最后新朝换了旧朝,乱世之下,谁又敢保证自己能苟全呢?
况且那吃亏之说,也仅仅是赚得没有昧着良心的时候那样多而已,其实一样获利不菲。
不过以赵家人从前行事,谁人又敢相信,又愿相信呢?
今日果,昨日因,也怪不得别人。
她道一声“辛苦了”,又温言勉励了几句,便将此事揭过,又让人把自己原本准备的稻种图样取了出来。
李掌柜拿了那图样,先听赵明枝说完,才认真去看上面文字描述、再品查图画模样,最后道:“只看这图,虽有些眼熟,但小的一向看禾苗谷穗却是不如手下专精,一下不太敢做辨认,不知能不能让我把这图带去粮行里,使人多刻印几份,拿去各处分发,想来不出三日,就能得到些消息回来。”
又道:“实在不行,要是以朝廷名义对外张扬不太妥当,也可以交由粮行这一头出面张榜贴示,铺子里用赏银也好、粮谷也罢,都可以拿来当做酬谢……”
赵明枝闻言不由得颔首。
且不论差事最后办得如何,这样态度实在难做挑剔。
等两边说得七七八八了,赵明枝免不得又问道:“我听说今日城中多有冲闯粮铺的,闹得极大,伤者也甚众,下午时分虽已暂时平息,却不知外头如何传的,以你看来,是个什么情况?”
李掌柜道:“小的进宫时外头安静得很,先是京都府衙出动,后又来了不少军官,看起来同平日里已经无甚差别。”
他不敢去看赵明枝,只盯着面前地上的大块砖石道:“好叫殿下知晓,此事其实早有征兆,各家粮铺都把着粮食囤着等待高价,日日压着卖,三五天还罢了,拖到今日,许多铺子里连几石粮都不曾备着,买家在外排了半日队,本就一肚子火,如何能不气?倒也不能全怪闹事的。”
又道:“外头各色传言都有,多数觉得粮行活该,也有觉得虽粮行嘴大,说那些流民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如同狗咬狗,最好先罚粮行,叫他们老实把私藏的粮食都卖了,又将流民该打的打,该关的关,不能留他们在外头瞎跑,又四处惹事……”
说起话来倒是两不相帮。
赵明枝又问道:“城中近日南下的多么?”
李掌柜道:“不敢欺瞒殿下,能走的早已走得七七八八了,当日陛下南行时已是跟了一批,徐州被围时又跑了一批,此时虽还有走的,比之从前其实好多了——也要多亏殿下到得及时,算是稳住民心了。”
赵明枝微微一顿,却是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奉承话罢了,并不怎么当真。
她把前日裴雍所给那库房清单中存粮、稻种又问了几句,才将人放走。
李掌柜既走,先使人将那图纸送去印制,自己却不着急回粮行。
他本要转向城西,只是还未行到半路,就听得道旁一间酒楼处有人叫道:“李掌柜且留步1
是个面熟的小厮。
李掌柜转头去看,只觉奇怪,正要问话,却又听得酒楼之上一人叫道:“李兄,快请上来1
他抬头一看,从窗口伸头出来的竟是下午才见过的韩员外。
李掌柜一拱手,道:“在下身上还有事,却不知员外有什么吩咐,不如晚些时候……”
他一边说,胯下马匹不曾停住,正要重新打马,那酒楼大门处却跑出一人来,正是下午所见行团中另一人。
>
赵明枝哪里猜得到这二人心中所想,不过就算猜得到,也不会多做理会。
她一向以稳为上,这么重要的事情,当然不会只寻两个农官便做罢手。
遣了人去街上探查动乱情况,得知已是暂时平歇,衙门正收拾手尾后,赵明枝终于松了口气。
她又忙了几桩事,见时辰差不多了,才着人宣召李掌柜入宫。
此人来的稍晚,手里捧着厚厚的册子,一进门,只匆匆行一礼,别无多话,便将那册子呈了上来,果然是先前答应过的城中粮谷团行花名册,并其所认献粮、认田数目。
赵明枝对册一翻,头一页已是将数目做了合计,竟出乎意料的比想象中好一点,等翻到其间一一浏览,再做提问时,那李掌柜更是回答得当,显然对其中内容熟记于心。
他把数报完,京中粮谷团行一共多少间,其中给了回复的有多少,联络不上的又有多少,仍有多少待复,继续又道:“因今日时间有些着急,还有些粮铺未能联络上……”
“有些粮行主家已经南迁,只剩铺中掌柜的或是家人伙计在,都说自己不能做主,要发信去问,也有说正在卖产卖铺,叫小的和接手者去问的……”
能凑出这样一笔数,自然是裴雍转赠给她的恒盛等几粮行倾尽了家底,认田、献粮最多。
然则除却恒盛几处,按数目来排,下面却是稀稀拉拉。
譬如京中规模最大,分铺最多的昌隆粮行,认真一数,认田只有百亩,献粮也不过百石,当真有些不堪入目。
赵明枝早做过了解,此时一看其中不少名字熟悉得很,便问道:“这昌隆粮行是不是那韩承贤名下产业?”
李掌柜回道:“殿下记得不错,韩承贤只说自己要返乡归根,虽是有心,实在无力认田,便认了百亩,叫留在京中的下仆帮忙看着,又因库中粮谷所剩无多,不是卖了,便是运走了,凡所有的已经尽在此处……”
赵明枝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她见到另一个眼熟名字,复又问道:“这得惠粮行主家是许邛罢?怎的名下写有两条数?”
李掌柜忙道:“正想同殿下说明此事,得惠粮行在册中一共上下两条数,第一条是和众人一齐报来,第二条却是他单独来找,私下添上去的,还特地嘱咐不要叫旁人瞧见。”
赵明枝低头去看,只见第一条上所列献粮不过数十石,认田也仅有十来顷,比起韩承贤之流只好一点罢了,可再去看第二条数,其中献粮数千石,认田更是足有数千顷,是得惠粮行公开认领的数百倍有余。
“民间风气,已至如此了吗?”赵明枝盯着手中书册,许久之后才轻声道。
献粮认田本是好事,有一天竟会有人做了好事如此害怕公诸于众,而看许邛表现,不愿公开并非出仅仅出于守拙中庸,明显更害怕的是被行团同业者视为叛徒。
管中窥豹,可想而知此时在众人眼中形势如何,赵家人形象又是如何,竟连面子情也懒得给了。
李掌柜张了张口,道:“虽有自私贪生者,可一样也有许邛这样心怀大义的……”
赵明枝摇头道:“谁人不贪生,谁人不自私?不过本性而已,其实并不过为,更不能责备,只是此时大义者反要躲闪背人,归根到底,自然是朝廷之过,天子之责。”
她可以随意臧否朝堂并赵家人,李掌柜却不敢听,更不能附和,只好装成哑巴束手站着。
不过李掌柜到底脑子灵活,沉默了几息,复又道:“不如小的再去劝说一番,各家粮行不敢多认,其实也有无人带头缘故,咱们家这些年行事以低调为上,难当头首,可只要行首中有人牵头,想来有用……”
又道:“另也遣人快马加鞭南下送信……”
这样答复,就是不愿意的意思了,还有什么必要再做啰嗦?
赵明枝阖上手中册子,道:“不必如此,认田也好,献粮也罢,本就全是应当出于自愿,还不至于到了需要倒劝的地步。”
此时发信去问,以如今情况,那信回来早不知是猴年马月,如果回信中没有一口答应,还要再一问一回,来来往往,等稻子熟了都还未能给个答复,毫无意义。
她自认不管认田还是献粮,一旦把目光放长远,只要大晋能得喘息,于京中粮商来说,绝对是得大于失的。
而要是京城失陷,朝廷真正南迁,最后少不得一个国破结果,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就算最后新朝换了旧朝,乱世之下,谁又敢保证自己能苟全呢?
况且那吃亏之说,也仅仅是赚得没有昧着良心的时候那样多而已,其实一样获利不菲。
不过以赵家人从前行事,谁人又敢相信,又愿相信呢?
今日果,昨日因,也怪不得别人。
她道一声“辛苦了”,又温言勉励了几句,便将此事揭过,又让人把自己原本准备的稻种图样取了出来。
李掌柜拿了那图样,先听赵明枝说完,才认真去看上面文字描述、再品查图画模样,最后道:“只看这图,虽有些眼熟,但小的一向看禾苗谷穗却是不如手下专精,一下不太敢做辨认,不知能不能让我把这图带去粮行里,使人多刻印几份,拿去各处分发,想来不出三日,就能得到些消息回来。”
又道:“实在不行,要是以朝廷名义对外张扬不太妥当,也可以交由粮行这一头出面张榜贴示,铺子里用赏银也好、粮谷也罢,都可以拿来当做酬谢……”
赵明枝闻言不由得颔首。
且不论差事最后办得如何,这样态度实在难做挑剔。
等两边说得七七八八了,赵明枝免不得又问道:“我听说今日城中多有冲闯粮铺的,闹得极大,伤者也甚众,下午时分虽已暂时平息,却不知外头如何传的,以你看来,是个什么情况?”
李掌柜道:“小的进宫时外头安静得很,先是京都府衙出动,后又来了不少军官,看起来同平日里已经无甚差别。”
他不敢去看赵明枝,只盯着面前地上的大块砖石道:“好叫殿下知晓,此事其实早有征兆,各家粮铺都把着粮食囤着等待高价,日日压着卖,三五天还罢了,拖到今日,许多铺子里连几石粮都不曾备着,买家在外排了半日队,本就一肚子火,如何能不气?倒也不能全怪闹事的。”
又道:“外头各色传言都有,多数觉得粮行活该,也有觉得虽粮行嘴大,说那些流民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如同狗咬狗,最好先罚粮行,叫他们老实把私藏的粮食都卖了,又将流民该打的打,该关的关,不能留他们在外头瞎跑,又四处惹事……”
说起话来倒是两不相帮。
赵明枝又问道:“城中近日南下的多么?”
李掌柜道:“不敢欺瞒殿下,能走的早已走得七七八八了,当日陛下南行时已是跟了一批,徐州被围时又跑了一批,此时虽还有走的,比之从前其实好多了——也要多亏殿下到得及时,算是稳住民心了。”
赵明枝微微一顿,却是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奉承话罢了,并不怎么当真。
她把前日裴雍所给那库房清单中存粮、稻种又问了几句,才将人放走。
李掌柜既走,先使人将那图纸送去印制,自己却不着急回粮行。
他本要转向城西,只是还未行到半路,就听得道旁一间酒楼处有人叫道:“李掌柜且留步1
是个面熟的小厮。
李掌柜转头去看,只觉奇怪,正要问话,却又听得酒楼之上一人叫道:“李兄,快请上来1
他抬头一看,从窗口伸头出来的竟是下午才见过的韩员外。
李掌柜一拱手,道:“在下身上还有事,却不知员外有什么吩咐,不如晚些时候……”
他一边说,胯下马匹不曾停住,正要重新打马,那酒楼大门处却跑出一人来,正是下午所见行团中另一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