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大明:我成了皇长孙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知道您老在说什么,我户部实在时做不到啊!您就缓缓吧!
户部尚书真的是苦不堪言,一方面,实在是人手有限,就算是将那些举人、秀才全给算上,那也够呛。
另一方面,就算是真的有那么多人,那总不能用完就丢吧?
这些人要真的任命,那核查完这件事之后这些人怎么办?
朝廷总不会不管不顾,自然要给他们官职,而且,更大可能会在户部任职。
这件事本就事关重大,要是这些人里真有那立了大功的,肯定会在皇上这里得到重用,久而久之,这些人会不会直接接任自己的职位?
真不是户部尚书小心眼,这件事本就不能不防,作为天子近臣,虽伴君如伴虎,但只有在皇上面前有脸的人,走到外面才会有人对你另眼相看,这就是官场,这也是所谓的捧高踩低。
就像是一位百亿票房的影帝说的那样,小人物的时候,在剧组里边,能碰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可现在,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会亲切关心你的一举一动。
这也不能说是趋炎附势,只能说这就是圈子里潜规则的一种。
而且,任命官员,那可不是一句话的事,自古朝中大臣任免,那就从来不是简单的事,这其中不仅关乎朝廷,其中还包括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
陛下这可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信不信今天这个消息传出去,明天奏折就会多出几百本?
“那就例行检查,太仓、军仓也到了例行检查的时间,不要像之前一样糊弄就行,今年必须要将情况检查清楚!那陈粮、坏粮情况,粮仓老化情况,全都仔细核查,该处理就处理,特别要注意储存情况,防止走水!”
“是!臣自当全力以赴,不辱圣命!”
好不容易等到一次同意,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好,都下去忙去吧!”
今日之后,大明一定会开始忙碌起来。
朱元璋将众人遣散之后,也是难得地没有熬夜批改奏章。
至于朱标等人,自然是回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朱标一回到东宫,直接让人将朱雄英给叫过来。
父子两人坐在太子书房里,朱标脸色沉重地询问:
“大明要有小冰期的事,已经得到了证实。”
朱雄英这会儿也没有入睡,一听父亲叫自己,心里明白为了啥事的他拎着自己的画稿就朝着父亲的书房而去。
“嗯,那父亲打算怎么做?”
历史上大明什么情况朱雄英也大概了解: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它的税收制度承袭唐宋,在唐朝时候官员将租、庸、调整为两税法,就是根据田间地头的粮食收成一年只收两次税。
明朝在刚刚建立之后,前期一年也是只收两次税,夏季到来,地里麦子成熟的时候就收一次税,然后等到秋天水稻成熟再收一次税。因为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大部分百姓都有土地种植,但也有一些例外。
如果家中并没有田地的话,那么就收取其他的物品,比如说织布的人就收布匹当作税收,如果是开矿的话就收取矿产。
明朝的税收相比其他王朝来说算得上是很轻的,明朝时期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商人,商业税收最初是三十取一。
低税收对于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国家却没有那么乐观了。
百姓交上来的税收过少,政府每一年的花费却并没有减少,尤其是明朝后期,当出现战乱的时候,用在士兵身上的花费就更多了。
为了得到军费,连皇帝都要找官员求告,这也是后人非常同情崇祯的一点。
为了保证国库收入,明朝晚期开始在原有税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加派。
现在大明不要说度过五百多年的小冰期了,就连现在出征讨伐周边番邦也都是问题。
大明国库,也不知道能支持大明大动干戈,发动几次战事。
“陛下已经决定,要清除辽东地区,另外,还要在各地广修粮仓,开荒种粮,以后粮食就由官府征收,商人不再允许贩卖。……”
听着父亲将奉天殿发生的一切一条一条讲出来,朱雄英也在心里有了大概的条理。
都说高筑墙,广积粮,对于爷爷能想到开荒多种粮朱雄英能理解,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对于官府管理这一条,朱雄英是真的没有想到。
这种朝廷掌控的政策,不知道为什么,朱雄英隐隐地觉得这与后世的国家宏观调控很是相似。
粮食这个东西,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粮食的自给自足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粮食自给自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我们无法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粮食是各种依赖进口,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可以说,粮食的自给自足,才是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这种东西,本就应该掌控在国家机器手中,而不仅仅由市场决定。
现在爷爷决定将粮食大权独揽,那也算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朱雄英自然不会说什么,但对于广开荒,多种粮这一想法,朱雄英那是很有意见的:
“父亲,儿子说句不好听的,开荒种粮实在是不可取,我大明并不是缺少荒地,实际上是缺少开荒的人手,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
朱雄英拿出自制的炭笔,直接就在图纸上画了起来。
可一提到劳动力,朱雄英语气一滞,想了想,觉得劳动力这个词对于朱标这个古人来说还是太过前卫,还是换了一种说法:
“这个劳动力,就是说人口,我大明虽然也经历了十几年的和平发展,但人口数并没有得到爆炸性的增长,这大明境内的良田都种不过来,为什么还要去开荒呢?”
知道您老在说什么,我户部实在时做不到啊!您就缓缓吧!
户部尚书真的是苦不堪言,一方面,实在是人手有限,就算是将那些举人、秀才全给算上,那也够呛。
另一方面,就算是真的有那么多人,那总不能用完就丢吧?
这些人要真的任命,那核查完这件事之后这些人怎么办?
朝廷总不会不管不顾,自然要给他们官职,而且,更大可能会在户部任职。
这件事本就事关重大,要是这些人里真有那立了大功的,肯定会在皇上这里得到重用,久而久之,这些人会不会直接接任自己的职位?
真不是户部尚书小心眼,这件事本就不能不防,作为天子近臣,虽伴君如伴虎,但只有在皇上面前有脸的人,走到外面才会有人对你另眼相看,这就是官场,这也是所谓的捧高踩低。
就像是一位百亿票房的影帝说的那样,小人物的时候,在剧组里边,能碰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可现在,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是洋溢的笑脸,会亲切关心你的一举一动。
这也不能说是趋炎附势,只能说这就是圈子里潜规则的一种。
而且,任命官员,那可不是一句话的事,自古朝中大臣任免,那就从来不是简单的事,这其中不仅关乎朝廷,其中还包括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
陛下这可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信不信今天这个消息传出去,明天奏折就会多出几百本?
“那就例行检查,太仓、军仓也到了例行检查的时间,不要像之前一样糊弄就行,今年必须要将情况检查清楚!那陈粮、坏粮情况,粮仓老化情况,全都仔细核查,该处理就处理,特别要注意储存情况,防止走水!”
“是!臣自当全力以赴,不辱圣命!”
好不容易等到一次同意,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好,都下去忙去吧!”
今日之后,大明一定会开始忙碌起来。
朱元璋将众人遣散之后,也是难得地没有熬夜批改奏章。
至于朱标等人,自然是回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朱标一回到东宫,直接让人将朱雄英给叫过来。
父子两人坐在太子书房里,朱标脸色沉重地询问:
“大明要有小冰期的事,已经得到了证实。”
朱雄英这会儿也没有入睡,一听父亲叫自己,心里明白为了啥事的他拎着自己的画稿就朝着父亲的书房而去。
“嗯,那父亲打算怎么做?”
历史上大明什么情况朱雄英也大概了解: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它的税收制度承袭唐宋,在唐朝时候官员将租、庸、调整为两税法,就是根据田间地头的粮食收成一年只收两次税。
明朝在刚刚建立之后,前期一年也是只收两次税,夏季到来,地里麦子成熟的时候就收一次税,然后等到秋天水稻成熟再收一次税。因为古代属于农耕社会,大部分百姓都有土地种植,但也有一些例外。
如果家中并没有田地的话,那么就收取其他的物品,比如说织布的人就收布匹当作税收,如果是开矿的话就收取矿产。
明朝的税收相比其他王朝来说算得上是很轻的,明朝时期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商人,商业税收最初是三十取一。
低税收对于百姓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于国家却没有那么乐观了。
百姓交上来的税收过少,政府每一年的花费却并没有减少,尤其是明朝后期,当出现战乱的时候,用在士兵身上的花费就更多了。
为了得到军费,连皇帝都要找官员求告,这也是后人非常同情崇祯的一点。
为了保证国库收入,明朝晚期开始在原有税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加派。
现在大明不要说度过五百多年的小冰期了,就连现在出征讨伐周边番邦也都是问题。
大明国库,也不知道能支持大明大动干戈,发动几次战事。
“陛下已经决定,要清除辽东地区,另外,还要在各地广修粮仓,开荒种粮,以后粮食就由官府征收,商人不再允许贩卖。……”
听着父亲将奉天殿发生的一切一条一条讲出来,朱雄英也在心里有了大概的条理。
都说高筑墙,广积粮,对于爷爷能想到开荒多种粮朱雄英能理解,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但对于官府管理这一条,朱雄英是真的没有想到。
这种朝廷掌控的政策,不知道为什么,朱雄英隐隐地觉得这与后世的国家宏观调控很是相似。
粮食这个东西,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根基,粮食的自给自足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
粮食自给自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如果我们无法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粮食是各种依赖进口,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可以说,粮食的自给自足,才是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这种东西,本就应该掌控在国家机器手中,而不仅仅由市场决定。
现在爷爷决定将粮食大权独揽,那也算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朱雄英自然不会说什么,但对于广开荒,多种粮这一想法,朱雄英那是很有意见的:
“父亲,儿子说句不好听的,开荒种粮实在是不可取,我大明并不是缺少荒地,实际上是缺少开荒的人手,也就是所谓的劳动力。”
朱雄英拿出自制的炭笔,直接就在图纸上画了起来。
可一提到劳动力,朱雄英语气一滞,想了想,觉得劳动力这个词对于朱标这个古人来说还是太过前卫,还是换了一种说法:
“这个劳动力,就是说人口,我大明虽然也经历了十几年的和平发展,但人口数并没有得到爆炸性的增长,这大明境内的良田都种不过来,为什么还要去开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