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最后一位大少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学回到院子之后,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去赶集,农历五月初一这一天也是如此。
朱贤德回乡,是来再次求助的,想邦兴公、或者是朱学休求助,让光裕堂捐献物资。
等朱学休稍微忙过,探望过邦兴公,朱贤德就迫不及待的找到了机会与朱学休协商。
小书房里,长桌前,叔侄俩一横坐,一侧坐,商量事宜。
“我希望光裕堂能助我一把,捐献一些粮食,救难民于水火、解政府悬壶之危。”朱贤德说的特别的严重,炯炯有神的看着朱学休。
仙霞贯以及周边最看重的就是粮食,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那都是大户乡绅、普通老百姓的命根子,乡间交易,基本上都是以物换物,粮食换一切。
光裕堂也毫不另外,族里最看重的就是粮食,只要收上来,运出去,那就是几倍的利润,甚至十几倍的润,不肯轻易在本地出售,而捐献物资,肯定是白白拿去,即使后续可能会有回报,但当时流失的是真金白银,白花花的银子。
朱学休相信朱贤德晓得粮食对于光裕堂的重要性,听到对方的话语,心里一愣,回味了许久,这才反声问道:“你要多少?”
“我可要说清楚,现在光裕堂的粮食不止我们一家,高田村也是有股份的,只要是他们的粮食,我们帮着卖,售出之后,除了原有的米价,另外的收益三七分成,回报他们将壮丁送到护卫队……”
“这是阿公订的,若是你想要粮食,数量太多的话,说不定就要动用高田村的储粮,你可要考虑清楚。”朱学休将族里的实情告诉朱贤德。
朱贤德一听,心里一愣,不答反问,道:“那有多少?我是说我们族里有多少?”
“一千多担,差不多两千的样子。”
家里有多少粮食,朱学休身为当家人自然是清楚,报出数目之后,又说道:“但是我不可能把所有粮食都抽给你,要是给了你,我们的人就得喝西北风!”
“嗯,我晓得。”朱贤德点了点头。
略微想想,朱贤德伸出手掌,竖起两个手指,凑成一个八字。道:“这个数吧,太少了无济于事,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你都不晓得前几个月赣县被炸成什么样子。”
“惨不忍睹!”朱贤德自问自答。
听到是这样,朱学休顿时就笑了。
不仅朱学休是邦兴公带着长大,长期接受他的熏染,朱贤德也是这样。
邦兴公回乡时,朱贤德也不过是十几岁,受到了邦兴公的许多思想,包括这行礼,只要邦兴公送礼,从不小气,出手特别的大方,明言送礼送的重了,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记住自己,要是少了,依照常规送礼,可能会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邦兴公出手大方,也从不失手,几乎没有失败的痕迹,朱学休、朱贤德都学的正着,学了个精透。
“可以,这个我可以给你。”朱学休点头,表示同意。
朱贤德听见,大喜,道:“你什么时候给我?”
“越快越好!”又是自问自答,朱贤德表现的急不迫切,看着有些不解的侄子,嘴里道:“你不晓得,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不仅我们这里,许多地方都缺粮食,不然我不可能找你。”
“现在捐出来效果最好,能让百姓真正的得到粮食,解水火之危!”朱贤德道,言辞恳切。
朱学休听见,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记得刚才朱贤德开篇就说的这话,现在又要急着拿出来,再次带上这句话,好像现在不捐出来,就不能解人们的水火之危。
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粮价高企之际,不仅朱贤德想要,朱学休也一样想着在这个时候售卖,这能卖出个好价钱,说不定收入比平时高几成。
想是这样想,不过朱学休还是同意,点点头,道:“我们也正准备这段时间出手,粮食都装好了,就等着发车、装船,如果你需要,我就把它给你。”
朱贤德虽然经常在外,常年不归家,但是助力不少,属于光裕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道朝廷有人好做官,有条门路自然不一样。更何况朱贤德这是在家乡为官,属于现官、又是现管,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
朱学休不可能短视,自掘门路。
因此,不管是朱贤德的官场需要,需要拿着这批粮食去铺前程,还是真如他嘴里所说的救难民于水火之中,朱学休都不想管,只负责出粮食,其它的让朱贤德去打点。
想到这里,朱学休问道:“你什么时候要,在哪交接?”
听到族里的粮食已经装袋,朱贤德更喜,喜行于色,听到朱学休问话,脱口便道:“明天,明天我派卡车上来。”
“就在县城吧,我们的粮食是不是基本都在县城装船?”
雩县的水域是赣江上游,叫贡江,也叫贡水,贡水的上游,叫梅江,紫溪河属于梅江的一部分。
梅江虽长,但是因为水浅,运载能力不强,所以为了免得中途换船、搬迁,光裕堂售卖的粮食一般都集中在雩县城北的马子口渡口装船发货。
当年工农(和)红(谐)军、苏维埃政(和谐)府就从这里北上,开始了万里长征,当天晚上,马子口渡口火焰冲天,无数火把和马灯点亮,照映江水,让红军将军在此北渡,人声鼎沸,演绎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传说。
“是的,就是在县城,马子口。”朱学休确认。
朱贤德一听,顿时两眼放光,道:“那行,明天你把粮食运到马子口,我派人来接。”
“有可能我自己也会来!”
朱贤德嘴里说完,转身就走,手里拿着刚刚从头顶脱下来不久,放在长桌前的高帽,现在又拿着它走出了房门。
朱贤德到了院外,这才把帽子戴上,稍稍整理仪容,登上他所属的小汽车扬尘而去,连时间已至正午,朱学休强烈留客,希望朱贤德在院子里用中午饭再走,朱贤德也不愿意留下来,行色匆匆。
送走了朱贤德,院子里还有一拨客人等着朱学休见面,他们留在院子里已经好多天,始终不愿意离去。
这拨客人虽然朱学休见过一面,但是对方言语匆匆,说话更是遮遮掩掩,表达的不清不楚,这让朱学休很不痛快,看到对方不愿意离去,朱学休干脆供着他们,不理不睬。
客人传达了数次想要见面的请求,但是朱学休还是没有拿定心思,不愿意和这拨客人见面,这让前来报讯的两位客人很是不满。
这两位客人前来光裕堂报讯,报的是死讯,朱学休三叔朱贤民的死讯。朱贤忠死于抗日战场,但却不是国民(和)政(谐)府的军队,而是属于第三方势力。
客人不说自己的阵营,说话更是遮遮掩掩,但是自己的亲叔叔参军,加了哪方势力,朱学休心里还是一清二楚。
... -->>
朱学回到院子之后,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去赶集,农历五月初一这一天也是如此。
朱贤德回乡,是来再次求助的,想邦兴公、或者是朱学休求助,让光裕堂捐献物资。
等朱学休稍微忙过,探望过邦兴公,朱贤德就迫不及待的找到了机会与朱学休协商。
小书房里,长桌前,叔侄俩一横坐,一侧坐,商量事宜。
“我希望光裕堂能助我一把,捐献一些粮食,救难民于水火、解政府悬壶之危。”朱贤德说的特别的严重,炯炯有神的看着朱学休。
仙霞贯以及周边最看重的就是粮食,不管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那都是大户乡绅、普通老百姓的命根子,乡间交易,基本上都是以物换物,粮食换一切。
光裕堂也毫不另外,族里最看重的就是粮食,只要收上来,运出去,那就是几倍的利润,甚至十几倍的润,不肯轻易在本地出售,而捐献物资,肯定是白白拿去,即使后续可能会有回报,但当时流失的是真金白银,白花花的银子。
朱学休相信朱贤德晓得粮食对于光裕堂的重要性,听到对方的话语,心里一愣,回味了许久,这才反声问道:“你要多少?”
“我可要说清楚,现在光裕堂的粮食不止我们一家,高田村也是有股份的,只要是他们的粮食,我们帮着卖,售出之后,除了原有的米价,另外的收益三七分成,回报他们将壮丁送到护卫队……”
“这是阿公订的,若是你想要粮食,数量太多的话,说不定就要动用高田村的储粮,你可要考虑清楚。”朱学休将族里的实情告诉朱贤德。
朱贤德一听,心里一愣,不答反问,道:“那有多少?我是说我们族里有多少?”
“一千多担,差不多两千的样子。”
家里有多少粮食,朱学休身为当家人自然是清楚,报出数目之后,又说道:“但是我不可能把所有粮食都抽给你,要是给了你,我们的人就得喝西北风!”
“嗯,我晓得。”朱贤德点了点头。
略微想想,朱贤德伸出手掌,竖起两个手指,凑成一个八字。道:“这个数吧,太少了无济于事,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你都不晓得前几个月赣县被炸成什么样子。”
“惨不忍睹!”朱贤德自问自答。
听到是这样,朱学休顿时就笑了。
不仅朱学休是邦兴公带着长大,长期接受他的熏染,朱贤德也是这样。
邦兴公回乡时,朱贤德也不过是十几岁,受到了邦兴公的许多思想,包括这行礼,只要邦兴公送礼,从不小气,出手特别的大方,明言送礼送的重了,才能让对方接受自己、记住自己,要是少了,依照常规送礼,可能会没有任何效果。
因此,邦兴公出手大方,也从不失手,几乎没有失败的痕迹,朱学休、朱贤德都学的正着,学了个精透。
“可以,这个我可以给你。”朱学休点头,表示同意。
朱贤德听见,大喜,道:“你什么时候给我?”
“越快越好!”又是自问自答,朱贤德表现的急不迫切,看着有些不解的侄子,嘴里道:“你不晓得,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不仅我们这里,许多地方都缺粮食,不然我不可能找你。”
“现在捐出来效果最好,能让百姓真正的得到粮食,解水火之危!”朱贤德道,言辞恳切。
朱学休听见,不由得撇了撇嘴,他记得刚才朱贤德开篇就说的这话,现在又要急着拿出来,再次带上这句话,好像现在不捐出来,就不能解人们的水火之危。
青黄不接的时候,正是粮价高企之际,不仅朱贤德想要,朱学休也一样想着在这个时候售卖,这能卖出个好价钱,说不定收入比平时高几成。
想是这样想,不过朱学休还是同意,点点头,道:“我们也正准备这段时间出手,粮食都装好了,就等着发车、装船,如果你需要,我就把它给你。”
朱贤德虽然经常在外,常年不归家,但是助力不少,属于光裕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道朝廷有人好做官,有条门路自然不一样。更何况朱贤德这是在家乡为官,属于现官、又是现管,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
朱学休不可能短视,自掘门路。
因此,不管是朱贤德的官场需要,需要拿着这批粮食去铺前程,还是真如他嘴里所说的救难民于水火之中,朱学休都不想管,只负责出粮食,其它的让朱贤德去打点。
想到这里,朱学休问道:“你什么时候要,在哪交接?”
听到族里的粮食已经装袋,朱贤德更喜,喜行于色,听到朱学休问话,脱口便道:“明天,明天我派卡车上来。”
“就在县城吧,我们的粮食是不是基本都在县城装船?”
雩县的水域是赣江上游,叫贡江,也叫贡水,贡水的上游,叫梅江,紫溪河属于梅江的一部分。
梅江虽长,但是因为水浅,运载能力不强,所以为了免得中途换船、搬迁,光裕堂售卖的粮食一般都集中在雩县城北的马子口渡口装船发货。
当年工农(和)红(谐)军、苏维埃政(和谐)府就从这里北上,开始了万里长征,当天晚上,马子口渡口火焰冲天,无数火把和马灯点亮,照映江水,让红军将军在此北渡,人声鼎沸,演绎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和传说。
“是的,就是在县城,马子口。”朱学休确认。
朱贤德一听,顿时两眼放光,道:“那行,明天你把粮食运到马子口,我派人来接。”
“有可能我自己也会来!”
朱贤德嘴里说完,转身就走,手里拿着刚刚从头顶脱下来不久,放在长桌前的高帽,现在又拿着它走出了房门。
朱贤德到了院外,这才把帽子戴上,稍稍整理仪容,登上他所属的小汽车扬尘而去,连时间已至正午,朱学休强烈留客,希望朱贤德在院子里用中午饭再走,朱贤德也不愿意留下来,行色匆匆。
送走了朱贤德,院子里还有一拨客人等着朱学休见面,他们留在院子里已经好多天,始终不愿意离去。
这拨客人虽然朱学休见过一面,但是对方言语匆匆,说话更是遮遮掩掩,表达的不清不楚,这让朱学休很不痛快,看到对方不愿意离去,朱学休干脆供着他们,不理不睬。
客人传达了数次想要见面的请求,但是朱学休还是没有拿定心思,不愿意和这拨客人见面,这让前来报讯的两位客人很是不满。
这两位客人前来光裕堂报讯,报的是死讯,朱学休三叔朱贤民的死讯。朱贤忠死于抗日战场,但却不是国民(和)政(谐)府的军队,而是属于第三方势力。
客人不说自己的阵营,说话更是遮遮掩掩,但是自己的亲叔叔参军,加了哪方势力,朱学休心里还是一清二楚。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