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拥兵百万让交权?朕这生如履薄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乡勇,便将船只划走,要么杀个回马枪,要么前往左近渔村继续袭扰。”
“更有甚者,他们还懂得一些粗浅的兵法,诸如兵分两路、佯攻等等。令乡勇疲于奔命,各处救火……”
刘伯温忽然福至心灵一般,开口道:“这上面所说的是,倭寇被一股神秘力量彻底消灭。”
“不论男女老幼,悉数杀毙,不留后患……这种做法,我倒是觉得跟铁浮屠的行事风格,有几分相似。”
“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幕后势力手笔。”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宋濂闻言,立即把头摇成了个拨浪鼓,“虽然铁浮屠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有道是隔行如隔山。”
“骑兵与水兵的差异未免太大了,根本不能形成有效共体。莫说平素的操练演戏了,就算是当真上了战场,这两支兵种之间的差距,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太过风马牛不相及了。”
“可倘若当真是这样的话,那究竟是谁消灭了倭寇,保护了我大明渔民们的安全呢?”
众人沉默了。
他们各自的心中,此时早已经掀起了狂风巨浪。
今天在御书房,听到的消息已经足够震撼了,他们现在需要一点时间去消化自己方才看见的这种种。
先是神秘水兵携大量战船,仿佛天降一般出现在了应天府的秦淮河上。
然后,捷报传来,一直让人头大的倭寇,竟然被人给直接杀穿、杀尽了!
“莫非……这二者之间,当真有什么内在联系?”
宋濂试探性地问道。
此时他的脑袋仍然嗡嗡的,被震撼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刘伯温稍微好一点,她所感受到的,无非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欣慰和认可。
当然了,该被震撼到的,那是当真一点没少啊。
“我在想,这股神秘力量究竟是何须人也。这钟不可能是铁浮屠了吧?”
宋濂双手一滩,双眼满是震撼,他说道。
“铁浮屠装甲极厚,重量很大。寻常的战船根本没办法承载住它的重量……这么说来,莫非除开湘王朱柏,这天下当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了不成?”
“旁的倒也没什么好计较的,但唯有一条: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两件事情之间,是否有其必然因果!”
刘伯温此时仍然心有余悸,震撼的后遗症不断涌现。
“不论如何,这两件事情发生得未免有些太过于蹊跷了。”
“这幕后主使者,必然是会心思缜密之人!”
对于刘伯温的这个看法,众人倒是认可的。
“不论如何,我还是觉得这幕后之人,应当就是湘王殿下了。”
徐达冷静分析道。
“毕竟在我大明境内,但凡敢在船身悬挂‘湘’字号旗,便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刘伯温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善长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他决定跳出来和稀泥、混淆视听了。
“我听闻,铁浮屠的盔甲造价过于高昂,光是骑手和胯下战马所着的甲胄,就能抵得上足足五十人的斥候装备了。”
“而如今正在秦淮河上驶过的战舰,即便是造价最低廉的那一艘,所需要用到的铸铁重量,也至少要五百铁浮屠的甲胄才行。”
“所以说,想要养这么大一支舰队,所需要的耗费的财力、资源,远比组建铁浮屠要多得多!”
听完李善长的这一席话,众人总算明白了过来,自己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是何等的坐井观天!
即便是刘伯温,也下意识张大了嘴,一脸的难以置信。
至于宋濂、徐达,下巴早就被震惊得掉到了地上!
应天府,东宫。
太子朱标原本在书房温书,许是有些乏了,便起身打算去御花园走走,散散心。
刚出了书房大门,便见锦衣卫毛骧匆匆前来汇报工作。
他便又坐回到太师椅上,仔细听取了锦衣卫最近在应天府的工作进展。
进度不错,效率也远比他预想中要快。
太子朱标勉励了毛骧两句,毛骧刚准备离开,却是忽然想起了一桩事,赶忙回身再度行礼。
“太子殿下,微臣想起来,还有一桩海外的事情,忘记同太子殿下禀告了。”
“无妨,直说便是。”
朱标不由来了兴趣,好奇海外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同自己禀报的。
于是,毛骧便将刚确认过的,湘王朱柏派遣其麾下的一支水师远赴倭岛,将作乱大明沿海的倭寇悉数屠灭的消息,原原本本告诉给了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眉头紧锁,眼中尽是惊骇之色,其内心之震惊,简直难以言喻。
“你的意思是说,孤那十二皇弟麾下,除开铁浮屠以外,竟然还有一支可以远赴重洋的水师?”
毛骧点了点头,又从怀中摸出一摞宣纸:“太子殿下明鉴。这是锦衣卫用无常薄临摹下来的军舰图。”
朱标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孤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是,太子殿下。”毛骧又行了个礼,弯着腰从书房里倒退了出去。
而后,他小心翼翼将房门合上,这才轻手轻脚走远了。
等到毛骧走得远了,朱标脸上的表情这才彻底失控。
他颤抖着手,翻开了那一摞宣纸。
造型威武、霸气,防御惊人的楼船战舰,顷刻间便映入了朱标的眼帘。
光是看到那威风凛凛的造型,朱标便已经没有办法挪开目光了。
他甚至可以想见,倭岛上的那群倭寇,在看到这种擎天巨舰后,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是绝望?
还是后悔?
或者,二者兼有吧。
自打元末开始,沿海地区便经常受到倭寇袭扰。
在大明帝国建立以来,倭寇们袭扰的频次逐年攀升,搞得渔民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尤其前一段时间,倭寇们更是得寸进尺,不但袭扰渔民,抢夺财务、粮食,更是多次出现了拔刀杀人的恶行。
好些沿海渔村,都被屠戮一空。
造下如此杀孽,可谓是人神共愤。
当地治下的衙门,也曾多次组织乡勇进行巡逻、出击,可收效甚微。
倭寇没啥几个,反倒是占用了当地青壮的劳动力,落下了粮食的耕种。
原本,太子朱标是打算这几天,先把手上的事情处理完,砍掉被地方豪强腐蚀的朝廷官员,然后便立即着手解决这桩事情的。
却是不曾想,竟然是让十二皇弟抢先了一步。
原本令他颇为担忧记挂的十二皇弟,在不知不觉间竟然造已经成长为了参天巨树!
其麾下不但拥有铁浮屠这般骁勇善战的重甲骑兵,更是还拥有了可远渡重洋的坚船利舰。
这个消息,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顿时便在太子朱标的心里,掀起了滔天浪花!
此时此刻,太子朱标也不得不收起了兄长心态。
需要重新出发,认真审视,才能明白自己与十二皇弟之间的优劣来。
单看湘王朱柏目前所展现出来的军事力量,不论是铁浮屠还是远洋舰队,都已经是大明军队难以解决的大麻烦了。
若是有朝一日,在战场上刀兵相见,想要彻底覆灭这八千人的铁浮屠,大明保守估计要伤亡至少四十万人。
至于他的远洋舰队嘛,上了陆地还好说,但要是在水中作战,恐怕赌上大明所有的战舰,都不一定能取得胜利。
或许,大明的军队,可以战胜十二皇弟。
但却肯定是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而这种代价,是北地鞑子、东海倭寇、南越蛮夷乃至宗族豪强们,加在一起所需要的代价,更为沉重!
甚至,不夸张地说,太子朱标甚至认为,倘若十二皇弟因为不满父皇的做法,硬是要率众兵向他讨要一个说法。
那么大明的国力,将会被削弱到最虚弱的时候!
甚至,那时候还会不会有大明,都得两说。
手足相残这种事情,朱元璋是不愿意看到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会处心积虑将朱柏尽早送出应天府,甚至连自己的寿辰都不愿意让他参加之后再走。
其目的,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兄弟反目,手足相残。
朱柏只需要一辈子做个安安分分、无忧无虑的藩王就可以了。
至于治理国家,有太子朱标在,不必他们操心。
可现在看来,不论眼界、实力还是才学,湘王朱柏似乎都不在太子朱标之下。
朱柏越是优秀,朱元璋便越是寝食难安。
毕竟他钦点的接班人是朱标。
其实朱标自己也很清楚,在父皇的眼中,唯有他才是儿子,至于弟弟们,则全都是皇子。
儿子和皇子,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自小被区别对待的兄弟们,倘若自甘平凡也就罢了,才疏学浅也没问题。
怕,就是怕朱柏这样的。
实力出众,才华出众,学识出众,甚至连驭下手段都极为出众。
不论铁浮屠还是远洋舰队,那都是这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划时代的杀人利器。
太子朱标的表情阴晴不定,时而宽慰,时而严肃,时而眉头紧锁。
他似乎是在考虑一个什么决定,却迟迟没有能够下定决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直到夜色渐浓,朱标才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想通了。
父皇所希望看到的,无非是大明的统治能够稳固,长治久安,国祚绵长。
既然如此,那为了预防手足相残,自己倘若让出这个储君的位置,是否就能够彻底杜绝这种事情发生呢?
朱标的脑海中,逐渐回忆起了自己与十二皇弟朱柏相识的点点滴滴。
最终,他还是将这个想法强压到了心底。
姑且……再看看吧!
倘若十二皇弟当真比自己更加优秀、也更加稳重,那这储君之位,倒也并非全然不可以考虑禅让。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
“十二皇弟,你可要足够争气啊,千万莫要让孤失望。”
朱标自言自语道。
……
朱元璋寿辰!
湘王朱柏送出的大手笔!
乡勇,便将船只划走,要么杀个回马枪,要么前往左近渔村继续袭扰。”
“更有甚者,他们还懂得一些粗浅的兵法,诸如兵分两路、佯攻等等。令乡勇疲于奔命,各处救火……”
刘伯温忽然福至心灵一般,开口道:“这上面所说的是,倭寇被一股神秘力量彻底消灭。”
“不论男女老幼,悉数杀毙,不留后患……这种做法,我倒是觉得跟铁浮屠的行事风格,有几分相似。”
“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幕后势力手笔。”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宋濂闻言,立即把头摇成了个拨浪鼓,“虽然铁浮屠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有道是隔行如隔山。”
“骑兵与水兵的差异未免太大了,根本不能形成有效共体。莫说平素的操练演戏了,就算是当真上了战场,这两支兵种之间的差距,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太过风马牛不相及了。”
“可倘若当真是这样的话,那究竟是谁消灭了倭寇,保护了我大明渔民们的安全呢?”
众人沉默了。
他们各自的心中,此时早已经掀起了狂风巨浪。
今天在御书房,听到的消息已经足够震撼了,他们现在需要一点时间去消化自己方才看见的这种种。
先是神秘水兵携大量战船,仿佛天降一般出现在了应天府的秦淮河上。
然后,捷报传来,一直让人头大的倭寇,竟然被人给直接杀穿、杀尽了!
“莫非……这二者之间,当真有什么内在联系?”
宋濂试探性地问道。
此时他的脑袋仍然嗡嗡的,被震撼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刘伯温稍微好一点,她所感受到的,无非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欣慰和认可。
当然了,该被震撼到的,那是当真一点没少啊。
“我在想,这股神秘力量究竟是何须人也。这钟不可能是铁浮屠了吧?”
宋濂双手一滩,双眼满是震撼,他说道。
“铁浮屠装甲极厚,重量很大。寻常的战船根本没办法承载住它的重量……这么说来,莫非除开湘王朱柏,这天下当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了不成?”
“旁的倒也没什么好计较的,但唯有一条: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两件事情之间,是否有其必然因果!”
刘伯温此时仍然心有余悸,震撼的后遗症不断涌现。
“不论如何,这两件事情发生得未免有些太过于蹊跷了。”
“这幕后主使者,必然是会心思缜密之人!”
对于刘伯温的这个看法,众人倒是认可的。
“不论如何,我还是觉得这幕后之人,应当就是湘王殿下了。”
徐达冷静分析道。
“毕竟在我大明境内,但凡敢在船身悬挂‘湘’字号旗,便只此一家,别无分店了!”
刘伯温斩钉截铁地说道。
李善长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他决定跳出来和稀泥、混淆视听了。
“我听闻,铁浮屠的盔甲造价过于高昂,光是骑手和胯下战马所着的甲胄,就能抵得上足足五十人的斥候装备了。”
“而如今正在秦淮河上驶过的战舰,即便是造价最低廉的那一艘,所需要用到的铸铁重量,也至少要五百铁浮屠的甲胄才行。”
“所以说,想要养这么大一支舰队,所需要的耗费的财力、资源,远比组建铁浮屠要多得多!”
听完李善长的这一席话,众人总算明白了过来,自己是何等的孤陋寡闻!
是何等的坐井观天!
即便是刘伯温,也下意识张大了嘴,一脸的难以置信。
至于宋濂、徐达,下巴早就被震惊得掉到了地上!
应天府,东宫。
太子朱标原本在书房温书,许是有些乏了,便起身打算去御花园走走,散散心。
刚出了书房大门,便见锦衣卫毛骧匆匆前来汇报工作。
他便又坐回到太师椅上,仔细听取了锦衣卫最近在应天府的工作进展。
进度不错,效率也远比他预想中要快。
太子朱标勉励了毛骧两句,毛骧刚准备离开,却是忽然想起了一桩事,赶忙回身再度行礼。
“太子殿下,微臣想起来,还有一桩海外的事情,忘记同太子殿下禀告了。”
“无妨,直说便是。”
朱标不由来了兴趣,好奇海外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同自己禀报的。
于是,毛骧便将刚确认过的,湘王朱柏派遣其麾下的一支水师远赴倭岛,将作乱大明沿海的倭寇悉数屠灭的消息,原原本本告诉给了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眉头紧锁,眼中尽是惊骇之色,其内心之震惊,简直难以言喻。
“你的意思是说,孤那十二皇弟麾下,除开铁浮屠以外,竟然还有一支可以远赴重洋的水师?”
毛骧点了点头,又从怀中摸出一摞宣纸:“太子殿下明鉴。这是锦衣卫用无常薄临摹下来的军舰图。”
朱标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孤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是,太子殿下。”毛骧又行了个礼,弯着腰从书房里倒退了出去。
而后,他小心翼翼将房门合上,这才轻手轻脚走远了。
等到毛骧走得远了,朱标脸上的表情这才彻底失控。
他颤抖着手,翻开了那一摞宣纸。
造型威武、霸气,防御惊人的楼船战舰,顷刻间便映入了朱标的眼帘。
光是看到那威风凛凛的造型,朱标便已经没有办法挪开目光了。
他甚至可以想见,倭岛上的那群倭寇,在看到这种擎天巨舰后,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是绝望?
还是后悔?
或者,二者兼有吧。
自打元末开始,沿海地区便经常受到倭寇袭扰。
在大明帝国建立以来,倭寇们袭扰的频次逐年攀升,搞得渔民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尤其前一段时间,倭寇们更是得寸进尺,不但袭扰渔民,抢夺财务、粮食,更是多次出现了拔刀杀人的恶行。
好些沿海渔村,都被屠戮一空。
造下如此杀孽,可谓是人神共愤。
当地治下的衙门,也曾多次组织乡勇进行巡逻、出击,可收效甚微。
倭寇没啥几个,反倒是占用了当地青壮的劳动力,落下了粮食的耕种。
原本,太子朱标是打算这几天,先把手上的事情处理完,砍掉被地方豪强腐蚀的朝廷官员,然后便立即着手解决这桩事情的。
却是不曾想,竟然是让十二皇弟抢先了一步。
原本令他颇为担忧记挂的十二皇弟,在不知不觉间竟然造已经成长为了参天巨树!
其麾下不但拥有铁浮屠这般骁勇善战的重甲骑兵,更是还拥有了可远渡重洋的坚船利舰。
这个消息,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顿时便在太子朱标的心里,掀起了滔天浪花!
此时此刻,太子朱标也不得不收起了兄长心态。
需要重新出发,认真审视,才能明白自己与十二皇弟之间的优劣来。
单看湘王朱柏目前所展现出来的军事力量,不论是铁浮屠还是远洋舰队,都已经是大明军队难以解决的大麻烦了。
若是有朝一日,在战场上刀兵相见,想要彻底覆灭这八千人的铁浮屠,大明保守估计要伤亡至少四十万人。
至于他的远洋舰队嘛,上了陆地还好说,但要是在水中作战,恐怕赌上大明所有的战舰,都不一定能取得胜利。
或许,大明的军队,可以战胜十二皇弟。
但却肯定是要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
而这种代价,是北地鞑子、东海倭寇、南越蛮夷乃至宗族豪强们,加在一起所需要的代价,更为沉重!
甚至,不夸张地说,太子朱标甚至认为,倘若十二皇弟因为不满父皇的做法,硬是要率众兵向他讨要一个说法。
那么大明的国力,将会被削弱到最虚弱的时候!
甚至,那时候还会不会有大明,都得两说。
手足相残这种事情,朱元璋是不愿意看到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会处心积虑将朱柏尽早送出应天府,甚至连自己的寿辰都不愿意让他参加之后再走。
其目的,就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兄弟反目,手足相残。
朱柏只需要一辈子做个安安分分、无忧无虑的藩王就可以了。
至于治理国家,有太子朱标在,不必他们操心。
可现在看来,不论眼界、实力还是才学,湘王朱柏似乎都不在太子朱标之下。
朱柏越是优秀,朱元璋便越是寝食难安。
毕竟他钦点的接班人是朱标。
其实朱标自己也很清楚,在父皇的眼中,唯有他才是儿子,至于弟弟们,则全都是皇子。
儿子和皇子,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自小被区别对待的兄弟们,倘若自甘平凡也就罢了,才疏学浅也没问题。
怕,就是怕朱柏这样的。
实力出众,才华出众,学识出众,甚至连驭下手段都极为出众。
不论铁浮屠还是远洋舰队,那都是这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划时代的杀人利器。
太子朱标的表情阴晴不定,时而宽慰,时而严肃,时而眉头紧锁。
他似乎是在考虑一个什么决定,却迟迟没有能够下定决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直到夜色渐浓,朱标才长舒了一口气,总算是想通了。
父皇所希望看到的,无非是大明的统治能够稳固,长治久安,国祚绵长。
既然如此,那为了预防手足相残,自己倘若让出这个储君的位置,是否就能够彻底杜绝这种事情发生呢?
朱标的脑海中,逐渐回忆起了自己与十二皇弟朱柏相识的点点滴滴。
最终,他还是将这个想法强压到了心底。
姑且……再看看吧!
倘若十二皇弟当真比自己更加优秀、也更加稳重,那这储君之位,倒也并非全然不可以考虑禅让。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
“十二皇弟,你可要足够争气啊,千万莫要让孤失望。”
朱标自言自语道。
……
朱元璋寿辰!
湘王朱柏送出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