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唐太宗的枕边书:梁言《群书治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什么是中国古代人文建设的“三驾马车”?墨子代表了真实,老子代表了真理,孔子代表了真诚。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在当时的诸多学说之中,以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以及墨子的墨家影响最大,然而在5000年历史长河的洗礼下,道家与儒家的影响延续至今,墨家却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么历史上的墨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的《兼爱》、《非攻》,又为何会被封建统治者们抛弃?
在《群书治要》里面,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摘取了关于墨子的一些论述,是墨家学派著作的汇总。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其中收录了《墨子》的71篇文章。到现在,仅存53篇。其中,《兼爱》、《非攻》、《天下》以及《节用》等篇,都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这个人很有趣,他曾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孟子吵架,吵得很厉害。当时,墨家和儒家两派,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你能想象得到吗?后来,孟子以及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学派,成为中国的主流学派。而墨家却慢慢地被边缘化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遗憾。
曾经有个叫黎鸣的先生,是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本来,墨子代表了真实,老子代表了真理,孔子代表了真诚,这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三驾马车”。后来,墨子的思想被边缘化了。老子的思想,大隐于市,变成了中国人的另外一种隐形人格。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文化。但是这种分化有一个弊端。这个弊端是什么?我并不是说儒家不好,而是缺乏真理支撑的真诚,很容易陷入伪真诚,就是伪善。当然这不是儒家的问题,而是说这个平衡被打破之后带来的问题。
墨子是中国文化真实的表现。据说,墨家思想分成两派,其中一派以工匠及其手工艺品为代表。所以,中国后来很多的手工艺人都视墨子为他们的祖师爷。但是,墨家的另外一派却发展出了自己的逻辑派,有人说,名家,比如公孙龙等所推崇的逻辑辩证思维,都是由墨家思想演化出来的。但是,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却并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墨子便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逐渐淡化了。
墨子提倡兼爱,主张非攻,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友爱,反对以战争手段夺取政权。同时,墨子还宣扬尚同、尚贤,认为世间人人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说墨子学说消亡于封建统治时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那么在封建统治消亡的今天,墨子学说是否会重新焕发青春?墨子的思想精髓对于当今社会又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墨子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精神的意义。胡适先生在民国时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研究墨子。据说,他还曾经写了一篇很长的论文,讲墨子和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伦理之间的关系。墨子的思想,在今天看来,特别具有某种现实指导意义。
比如说,他提倡兼爱、非攻、尚同、尚贤。什么叫兼爱?兼爱有点儿类似于儒家的博爱精神,但又有所不同。曾经有位老师这样跟我讲: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同心圆。人与人之间有亲疏远近,我们和一些人亲近,和另一些人没那么亲近,是合理的。但是,墨子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天底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跟我父亲的关系与我和敌人的关系是一样的。他这个思想如果放在今天的互联网上,你就会发现它很有意思。我们在互联网上,一个微博好友,或者一个微信好友,甭管他是在你身边还是远在天边,与你的亲戚或朋友跟你的距离是一样的。发一个语音微信,你按着按钮说一句话,它就发出去了。不一会儿,对方就回复了。这就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世界大同。所以,我们要爱,就要去爱所有人。所有人与我们的距离都是同样的。
墨子所说的非攻并不是说不打架,据说墨子本人是会武功的,而且武功还很高强。他所说的非攻是什么?是我有打架的能力,但是,我不提倡打架。我以一种核威慑跟你的威慑保持一种平衡。势力均衡之后,我们谁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平。所以,他的非攻思想,是在道义上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如何能够保证大家不用武力解决问题?是保持一个均势的状态。平均的“均”,势能的“势”,均势的状态。
尚贤,就更有实际意义了。墨子认为,一个社会不应该根据一个人的出身贵贱来对其进行提拔,而应该根据他的能力来进行判断。比如,中国好声音,你唱得好,那你就好,是吧?尚贤的墨家精神在当今社会里面,其实很容易理解。但是你把它的这种精神放到古代去考量,在一个门阀制度非常清晰的时代,那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天,我在做《冬吴相对论》节目时,和吴伯凡聊起“尚贤”这个话题,比如某些单位的领导,让自己的孩子也进这个单位,快速地提拔,他的孩子也很容易地做了领导。或者,学校的一个教授让他的学生来接替他的学术研究。而且,也在这个系里面上课,之后也成为教授。这种情形延续下去,我们的社会就不能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让优秀的人,尤其是底层的优秀人士得以提升。如果这个提升的通道被封闭了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失去活力。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科举制度。但是你知道吗?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科举制度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韩愈、李白有很高的背景出身吗?没有。王安石也是平民出身,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朝重臣,能够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如此之大的权力和作为,主要是因为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通过这个制度获得功名。
所以,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其实为整个中国历朝历代的管理体系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净化。暂且不谈它的形式僵化、八股文什么的,它起码还是能够帮助人们从底层上升到更高的阶层。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大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在清华北大读书的同学当中,穷人家的孩子占大多数,**是凤毛麟角。然而,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读清华北大和一些其他顶级大学的学生,其家庭背景的比例不像以前那么协调了。家里面没有一定的背景,受的基础教育不够好,读这种好学校的概率就要低很多。这种现象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所以,当时墨子提出了尚贤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说不拼爹,不管亲爹干爹,只要你不行,谁都帮不了你。
墨子提倡尚同、节葬。节葬实际上是针对儒家的那种厚葬的提法。儒家有个观点认为,一个人要对父母好,除了在父母在世时要对他们好之外,他们死时也要有很多的金银财宝陪伴在身边。这是儒家的一种观念,正确与否,咱们存而不论。因为各有各的道理,出发点不一样。但是当时墨子认为,把最宝贵的东西都埋到地底下,是不好的,是不利于生产发展的。所以从这点来看,墨家思想相对于儒家思想来说更加务实。
龙生龙、凤生凤,除了基因遗传之说,人生在世是否真的各有天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谓的圈子文化究竟会对人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一个人的成功究竟该归功坐拥天时的天命,还是该庆幸身处地利的环境,抑或感恩周遭人和的影响?
一些研究工具理性的朋友以及工商界的朋友都对我说,如果墨子在当时的中国成为主流的话,1500年之前,中国人就发明飞机了;1000年之前,中国人很可能连宇宙飞船都发明出来了。因为他比较崇尚科学、技术。后来我们看到,希腊的科学主义精神好多都在墨子身上得到了印证。
墨子的这种科学精神,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值得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在《群书治要》里面,有一篇《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一天,墨子看见染丝的人就很慨叹,他说染丝时,如果要用青色的颜料染,丝就被染成了青色,因为丝本来是没有颜色的;用黄色的颜料染,就成了黄丝。投入的颜料不同,丝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所以,染色这个事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我们必须把这句话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来看。有一种人认为,人各有命,天生注定我就是一个好人,爹是英雄儿英雄,爹是浑蛋儿浑蛋,这就是“天命”论。但是,墨子却针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后天的周遭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你就应该经常跟有钱人在一起,去学习、观察他们的思维模式;你想成为一个长寿的人,你就应该多跟95岁以上的人学习。
一个人能够活95岁,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他的生命当中经历过多少战争与文化的变迁、政治的动荡,他除了生理因素以外,一定有他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他必须拥有一种使他能够活得长久的心态。所以,如果你想活得长,你就要经常跟这些人在一起,他们的想法会影响你。一个人如果旁边都是些喜欢抱怨的、喜欢挑刺的人,最终很快也会变成一个爱抱怨、爱挑刺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旁边都是一些知足常乐的人,最后你也可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这就挺好。
墨子在《所染》这一篇里面就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举了一个例子,讲到几位知名的君主,比如尧舜禹、商汤这些君主,因为他们身边的大臣都是些忠心耿耿、做事情以天下为公的人,所以,这些君主也就成为很好的君主。而商纣王、夏桀这些人,因为他们身边的大臣都是骄奢淫逸、投其所好的人,所以,这几个帝王就被天下人认为是无仁义的可耻之徒,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所以说,圈子很重要。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钱宁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叫“秦相李斯”,李斯曾经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做粮仓管理员。有一天,他在如厕,就看到厕所里面有一只老鼠,这只老鼠眼睛里面流露出一种畏畏缩缩的、恐惧的光芒。他就联想到了他在粮仓里面看到的那些老鼠... -->>
什么是中国古代人文建设的“三驾马车”?墨子代表了真实,老子代表了真理,孔子代表了真诚。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在当时的诸多学说之中,以老子的道家、孔子的儒家以及墨子的墨家影响最大,然而在5000年历史长河的洗礼下,道家与儒家的影响延续至今,墨家却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么历史上的墨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传奇人物?他的《兼爱》、《非攻》,又为何会被封建统治者们抛弃?
在《群书治要》里面,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摘取了关于墨子的一些论述,是墨家学派著作的汇总。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其中收录了《墨子》的71篇文章。到现在,仅存53篇。其中,《兼爱》、《非攻》、《天下》以及《节用》等篇,都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墨子这个人很有趣,他曾经在春秋战国时期和孟子吵架,吵得很厉害。当时,墨家和儒家两派,可以说是势均力敌。你能想象得到吗?后来,孟子以及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学派,成为中国的主流学派。而墨家却慢慢地被边缘化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遗憾。
曾经有个叫黎鸣的先生,是位哲学家。他曾经说过:本来,墨子代表了真实,老子代表了真理,孔子代表了真诚,这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三驾马车”。后来,墨子的思想被边缘化了。老子的思想,大隐于市,变成了中国人的另外一种隐形人格。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文化。但是这种分化有一个弊端。这个弊端是什么?我并不是说儒家不好,而是缺乏真理支撑的真诚,很容易陷入伪真诚,就是伪善。当然这不是儒家的问题,而是说这个平衡被打破之后带来的问题。
墨子是中国文化真实的表现。据说,墨家思想分成两派,其中一派以工匠及其手工艺品为代表。所以,中国后来很多的手工艺人都视墨子为他们的祖师爷。但是,墨家的另外一派却发展出了自己的逻辑派,有人说,名家,比如公孙龙等所推崇的逻辑辩证思维,都是由墨家思想演化出来的。但是,这个观点在学术界却并没有达成共识。于是,墨子便在历史的长河中被逐渐淡化了。
墨子提倡兼爱,主张非攻,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友爱,反对以战争手段夺取政权。同时,墨子还宣扬尚同、尚贤,认为世间人人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说墨子学说消亡于封建统治时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那么在封建统治消亡的今天,墨子学说是否会重新焕发青春?墨子的思想精髓对于当今社会又有怎样的积极意义?
墨子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精神的意义。胡适先生在民国时期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研究墨子。据说,他还曾经写了一篇很长的论文,讲墨子和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伦理之间的关系。墨子的思想,在今天看来,特别具有某种现实指导意义。
比如说,他提倡兼爱、非攻、尚同、尚贤。什么叫兼爱?兼爱有点儿类似于儒家的博爱精神,但又有所不同。曾经有位老师这样跟我讲:儒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同心圆。人与人之间有亲疏远近,我们和一些人亲近,和另一些人没那么亲近,是合理的。但是,墨子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天底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我跟我父亲的关系与我和敌人的关系是一样的。他这个思想如果放在今天的互联网上,你就会发现它很有意思。我们在互联网上,一个微博好友,或者一个微信好友,甭管他是在你身边还是远在天边,与你的亲戚或朋友跟你的距离是一样的。发一个语音微信,你按着按钮说一句话,它就发出去了。不一会儿,对方就回复了。这就实现了天涯若比邻,世界大同。所以,我们要爱,就要去爱所有人。所有人与我们的距离都是同样的。
墨子所说的非攻并不是说不打架,据说墨子本人是会武功的,而且武功还很高强。他所说的非攻是什么?是我有打架的能力,但是,我不提倡打架。我以一种核威慑跟你的威慑保持一种平衡。势力均衡之后,我们谁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和平。所以,他的非攻思想,是在道义上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如何能够保证大家不用武力解决问题?是保持一个均势的状态。平均的“均”,势能的“势”,均势的状态。
尚贤,就更有实际意义了。墨子认为,一个社会不应该根据一个人的出身贵贱来对其进行提拔,而应该根据他的能力来进行判断。比如,中国好声音,你唱得好,那你就好,是吧?尚贤的墨家精神在当今社会里面,其实很容易理解。但是你把它的这种精神放到古代去考量,在一个门阀制度非常清晰的时代,那其实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也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一天,我在做《冬吴相对论》节目时,和吴伯凡聊起“尚贤”这个话题,比如某些单位的领导,让自己的孩子也进这个单位,快速地提拔,他的孩子也很容易地做了领导。或者,学校的一个教授让他的学生来接替他的学术研究。而且,也在这个系里面上课,之后也成为教授。这种情形延续下去,我们的社会就不能建立一个开放的系统,让优秀的人,尤其是底层的优秀人士得以提升。如果这个提升的通道被封闭了的话,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失去活力。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批评科举制度。但是你知道吗?在中国漫长的古代,科举制度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韩愈、李白有很高的背景出身吗?没有。王安石也是平民出身,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朝重臣,能够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如此之大的权力和作为,主要是因为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通过这个制度获得功名。
所以,从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其实为整个中国历朝历代的管理体系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净化。暂且不谈它的形式僵化、八股文什么的,它起码还是能够帮助人们从底层上升到更高的阶层。最近,我看到一个数据,大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在清华北大读书的同学当中,穷人家的孩子占大多数,**是凤毛麟角。然而,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读清华北大和一些其他顶级大学的学生,其家庭背景的比例不像以前那么协调了。家里面没有一定的背景,受的基础教育不够好,读这种好学校的概率就要低很多。这种现象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所以,当时墨子提出了尚贤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说不拼爹,不管亲爹干爹,只要你不行,谁都帮不了你。
墨子提倡尚同、节葬。节葬实际上是针对儒家的那种厚葬的提法。儒家有个观点认为,一个人要对父母好,除了在父母在世时要对他们好之外,他们死时也要有很多的金银财宝陪伴在身边。这是儒家的一种观念,正确与否,咱们存而不论。因为各有各的道理,出发点不一样。但是当时墨子认为,把最宝贵的东西都埋到地底下,是不好的,是不利于生产发展的。所以从这点来看,墨家思想相对于儒家思想来说更加务实。
龙生龙、凤生凤,除了基因遗传之说,人生在世是否真的各有天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谓的圈子文化究竟会对人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一个人的成功究竟该归功坐拥天时的天命,还是该庆幸身处地利的环境,抑或感恩周遭人和的影响?
一些研究工具理性的朋友以及工商界的朋友都对我说,如果墨子在当时的中国成为主流的话,1500年之前,中国人就发明飞机了;1000年之前,中国人很可能连宇宙飞船都发明出来了。因为他比较崇尚科学、技术。后来我们看到,希腊的科学主义精神好多都在墨子身上得到了印证。
墨子的这种科学精神,是一种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值得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在《群书治要》里面,有一篇《所染》。“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什么意思?就是说有一天,墨子看见染丝的人就很慨叹,他说染丝时,如果要用青色的颜料染,丝就被染成了青色,因为丝本来是没有颜色的;用黄色的颜料染,就成了黄丝。投入的颜料不同,丝的颜色也就不一样了。所以,染色这个事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我们必须把这句话放在特定的背景下来看。有一种人认为,人各有命,天生注定我就是一个好人,爹是英雄儿英雄,爹是浑蛋儿浑蛋,这就是“天命”论。但是,墨子却针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后天的周遭环境对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钱人,你就应该经常跟有钱人在一起,去学习、观察他们的思维模式;你想成为一个长寿的人,你就应该多跟95岁以上的人学习。
一个人能够活95岁,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他的生命当中经历过多少战争与文化的变迁、政治的动荡,他除了生理因素以外,一定有他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他必须拥有一种使他能够活得长久的心态。所以,如果你想活得长,你就要经常跟这些人在一起,他们的想法会影响你。一个人如果旁边都是些喜欢抱怨的、喜欢挑刺的人,最终很快也会变成一个爱抱怨、爱挑刺的人。但是如果你的旁边都是一些知足常乐的人,最后你也可能成为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这就挺好。
墨子在《所染》这一篇里面就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他举了一个例子,讲到几位知名的君主,比如尧舜禹、商汤这些君主,因为他们身边的大臣都是些忠心耿耿、做事情以天下为公的人,所以,这些君主也就成为很好的君主。而商纣王、夏桀这些人,因为他们身边的大臣都是骄奢淫逸、投其所好的人,所以,这几个帝王就被天下人认为是无仁义的可耻之徒,永远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架上。所以说,圈子很重要。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钱宁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对我影响很深,叫“秦相李斯”,李斯曾经在一个很小很小的国家做粮仓管理员。有一天,他在如厕,就看到厕所里面有一只老鼠,这只老鼠眼睛里面流露出一种畏畏缩缩的、恐惧的光芒。他就联想到了他在粮仓里面看到的那些老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