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怪味沧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杜思磊拨了一阵子手机,凡是能够打通的,都告诉他们,俺小宝哥已经到了的消息。这些人难得一见家乡人,表示马上过来。

    杜思磊吩咐大师傅炒一些菜,说是办上两桌,让大家好好聚一聚。

    没有过多大一会儿,许翠翠的表哥、表嫂带着一个胖乎乎的孩子,打着摩的先到了。一进门,他表哥咋咋呼呼地说,幸会幸会,杜局长新年好!在这个地方,还有人称他官衔,让杜思宝觉得有点新鲜和滑稽,就说,我比你大,你叫我表哥就得了,在这里没有杜局长,只有乡亲。许翠翠的表哥奉承说,表哥,不是小弟要仰慕你,因为你是咱们亲戚中的大官啊!

    两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面,寒暄了一番。表哥问及家里的收成怎么样,杜思宝答不上来,就糊弄了过去。好在那人并不是真的关心家里的农业情况,问这样的话,如同与生人见面,先说“天气怎么怎么样”是一个道理。由于没有多少话可说,表哥就和小磊一道,又是搬“珠啤”又是找低度皖酒,边忙活边对杜思磊说,小磊,表哥来了,算我请客,咱们好好地招待一番。

    表哥带来的女人很年轻,有点娇羞的模样,对杜思宝笑了一笑,没有说话,只是逗他们的小孩子玩。小家伙挺有意思,撇开他妈,手里拿着一本介绍世界各种名车的本子,让杜思宝猜猜是什么车。杜思宝最喜欢逗小孩子,装作不知道。小孩子就告诉他,这是“奔驰”这是“劳斯莱斯”这是“宝马”这是“蓝鸟”还有“巡洋舰”、“捷达”、“红旗”、“奥迪a6”等等,有些车型,杜思宝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真的说不上来。可这个不到五岁的小家伙如数家珍,没有一种不认识的。他妈妈把他拉开时,同杜思宝搭上了话,说这孩子顽皮,会说话就开始喜欢看汽车。杜思宝想起七太爷也喜欢看汽车,可见这也许是人的天性。就感慨地说,是啊,这孩子确实聪明,与一般的孩子不一样,到他长大以后,汽车就像现在的自行车一样了。

    杜思宝到卫生间方便一下,小磊赶紧跟了上来,悄悄地对他说,哥,你千万不要说漏嘴,这个女人不是俺的表嫂。表哥的两个女儿回家里上学去了,表嫂跟着回去,伺候两个孩子,表哥就在这里混上了一个陕西姑娘,还给他生了儿子,这事情我们一直瞒着表嫂。表哥这个人也真是的,办了一个小皮件加工厂,有了几个臭钱,就烧包了,不知何时就把这个女孩搞定了,我看这个事情不好结局。杜思宝想想自己和孙丫丫的恋情也是不好结局,你小磊还不是照样把人家刘继宗的老婆拐带出来?咱们都是“瘸子”谁也别说谁的短处。就叹口气说,行啊,我注意就是了。

    紧接着,一批批的男女青年都来了,杜思宝大多数都不认识,他像一个高级领导接见群众一样,一一地同他们握手。大家一见到杜思宝,有的说给叔拜年,有的说给伯拜年,有的说给表哥拜年的一类话。小磊一个一个地介绍了这是谁家的孩子以后,杜思宝也问了他们家的近况。自我解嘲说,我本来离老家最近,应该到你们家里去看看他们,却到这里问起你们来了。大家都十分体谅地说,你忙呗,看远不远,看近不近,都是一样的。

    杜思宝问他们,你们在这里过年,想不想家?大家说,咋不想?杜思宝说,那为什么不回家?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原因。有的解释说,回去要花不少钱,一个来回没有千把块钱,是不行的,挣的工资花在路上,都等于给铁路局纳税了。有的说,不回去也没有关系,现在多方便,春节时,给家里打个电话,问个好,说说情况,双方啥事儿都知道了。有的说,俺爹妈不让回去,说回去了,刚刚结婚,就要走新亲戚,备五色礼,一年的工资算白挣了。也有的说,家里的天气太冷,冰天雪地的,受不了那份罪。在这里习惯了,用不着穿冬天的服装,省事又省钱。

    反正大家说来说去,离不开那个钱字。说明大家挣钱不容易,大家都心痛那点血汗钱。杜思宝想想,头一天晚上,花了胡万有几千块钱,听听这些情况,实在感到心疼。胡万有这些大款们一掷千金,花天酒地,领导们“一盅酒一壶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底下坐栋楼”可这些百姓,却省吃俭用,一块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这种悬殊实在太大了。

    也有一两个男青年,带来的女孩子是外地口音,看他们亲亲热热,勾肩搭背的样子,就知道是一些打工期间磨合出来的恋人。他们平时打工辛苦,各自住在大房间里,连个亲热的机会都没有。节日里,厂里放假,可以在一块儿住,加倍地发泄感情。这些年轻人当然不愿意回家,爱情可能比亲情更加重要一些。但他们能不能白头到老,还是一个未知数。

    喝了一些啤酒、白酒,大家更加无拘无束地热闹开来。让杜思宝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东西。

    比如他们正在喝酒的这些房子,都是新建的。这些打工仔刚来的时候,此处还是一片荒地,不几年就飞速发展了起来。你要是在这里一直干活,还感觉不到明显的变化,隔上几个月再看,面貌就会大变。这与杜思宝回到老家,突然感觉老了如出一辙。当地人卖地皮暴富,许多家盖了一栋又一栋的房子,靠出租房子就有吃喝不尽的收入。即使最不咋样的家庭,也比我们内地见钱多,老一点的人整天喝个小酒,搓搓麻将打发日子。年轻一点的不喜欢当干部,都要经商办厂。人家广东人很守信用,不像我们内地人那样坑蒙拐骗。所以他们敬神敬的大多是关公。关公在他们心目中,既是正直仗义的化身,也是财神爷。

    在这里办厂的人,大多数是香港人和台湾人,也有日本人。进不同的工厂,待遇相差不大,感受却不一样。香港老板比较大方,不太在乎钱;日本老板管理严格,待工人严厉;台湾老板比较抠门儿,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

    同马寨出来的一个小伙子一同来的,有一个在高尔夫球场干的河北女孩,说自己上中专没有毕业,来这里闯世界了。她和那个小伙子在一块儿干,两个人就好上了。

    小伙子说,表伯,我是个球场的保安,只有固定工资。我女朋友做“球童”比我强,很能挣钱,一天下来,平均收入两三百块钱。这些钱,主要来自于小费收入。领班们排好的班次,客人来了,轮到谁,谁去陪这些客人打球。开着一辆电瓶车,在风景如画的球场里转来转去。要是你把客人陪高兴了,一次一百元的小费不在话下。下次这个客人再来时,仍然要挑xx号为他们服务,如果这个“球童”忙着,他宁可喝茶等着,也不要其他“球童”这个球童正好闲着的话,可以不用按照排好的班次上。

    那个小伙子还说,我这个女朋友,接触过来高尔夫球场打球的各色人等,对他们的禀性摸得很透。当地的官员和大款们,给不给小费,不敢指望,有时陪他们还是政治任务。但来玩的老板,给“球童”们小费,是全世界通用的规矩。当领导的也不例外,他们往往出手不凡,由秘书或者小蜜,一次给一百、二百的经常出现。日本客人的特点,是“哈依哈依”的很有礼貌,对“球童”们也是点头哈腰的,小费顶多不过五十块钱。台湾老板吝啬,当球童的,要不是正好排到了班次,没有人喜欢陪,他们随手扔给的,也就是十块二十块钱。只有香港的老板来了“球童”们比较踊跃。有一个香港客人一杆进洞,高兴得像中了彩票大奖,一下子给“球童”奖了一千块小费。他们迷信,认为只要这个球打得好,做生意就会顺利发大财,所以出手大方。钱在他们的手中,不过是花纸头。

    说起香港的大款们,大家更加来劲儿。有人告诉杜思宝,在樟木头、龙岗、凤岗和大亚湾一带,房地产开发商们,盖了大批的住宅楼和别墅,大多数被香港的大老板们买走了。这些大亨,有的是带了家人,把这里当做另一个家,来休闲度假的。还有许多人在这里包了二奶,开着高级轿车,到这里和二奶欢乐。隔着铁栅栏,往里边看去,要是见到抱着名贵小狗、小猫的年轻女人,准是二奶们。出外打工的女孩子,凡是能够往家里大把大把寄钱的,不是当二奶就是当坐台小姐。

    在谈话中间,有些年轻人很有见地,说起同国际接轨,中国加入wto,东西部的差距,中国经济的梯级分布来,就像一个经济学家,没有一点滥用名词、牵强附会的样子,让杜思宝对他们刮目相看。

    大家还举了不少老乡们在这里发财或者受害的事例。他们说,某某人被传销公司给骗了,圈在一处隐蔽的地方洗脑子,然后写信打电话,骗自己的亲戚朋友,到现在没有发财,反而脱不了身。还有几个年轻人当了保安,嫌工资不够花,又在空闲的时间里做古董、玉器生意,挺能赚钱,兼职竟然比主业来钱快。他们在进货时,一只手镯、一棵“玉石白菜”不到十几、二十几块钱,出手时可以卖到数百元。有时候,若蒙着了老外,可以卖到上万元,利润高得吓人。做古董生意的全是赝品,没有一件是真的。提供这些商品的地下黑心商人,都有作假的绝活,刚刚印制的线装书本,不一会儿工夫就会变成古色古香的陈年老书。一张张“清明上河图”虽说不是原画,也是古人临摹出来的。刚刚用塑料铸成铜币古钱,生出的铜锈,绝对像是从古墓里扒出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的领袖画像、像章、革命图书,全部是现在生产的,与当年的没有两样。“百货中百客”不管这些东西再假,总是有人乐意上当。

    杜思宝听了这些,感慨万分。他想,是啊,在这个人欲横流、物欲横流的环境中,他的那些可爱的乡亲,无不受到浸染和熏陶,这一代人和上一代人的思想观念完全不同了。当然不可能把祖国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但他们确实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没有大批的内地青年,到这里出力卖命,哪里会有这里今天的如此繁荣!

    送走他们以后,小磊给他安排在一个家庭宾馆里,一个床位只收二十块钱。杜思磊要和他一起睡,杜思宝不让他这么做,弟兄两个就又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不少家里的闲话。最后,杜思磊一拍脑袋说,我差点忘了,发旺哥和嫂子来了,就住在他女婿的工厂里,给人家看门,我们可以去看看他们。

    第二天,杜思磊对许翠翠安排了一下饭店里的事情,又找了朋友的一辆面包车,亲自驾车拉杜思宝去深圳龙岗,到孙丙豪的儿子孙松涛的胶带厂,看望发旺哥他们两口子。

    一路上,小磊对大哥说了不少关于他们的事情。

    小磊说,孙松涛从台湾来到这里办厂,发了大财。这个人在孙丙豪的教育下,很守规矩,很敬业,又有高学历,有知识,打理的厂子,很不一般,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外销路很宽。厂里招收的工人,也由开始的几十个人,增加到现在的五百多人。

    贵亭叔的外甥女,也就是刘小芬的女儿沈卓娅,是咱们那里最早到这个厂里的一个人。这女孩最不争气,越混越不像话。孙丙豪把她带来,交给了孙松涛,说了相互关系,要孙松涛多多地关照她。

    按辈分,沈卓娅应该叫孙松涛为表爷。这个表爷对老家没有多少概念,只认作是劳资关系,并没有特殊照顾她。一开始,先让她到涂胶车间干,每天要站十二个小时,这女孩吃不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