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奋斗在新明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负责押送活字的公公吐出大内经厂的来头后,便不再说话,这就已经够了。
在国朝,若论大内最有权势的衙门,司礼监当之无愧入选。但在起初,司礼监尚没有变为内相时,在理论上只是个掌管宫中文书、图书、礼仪的机构,下面设有经厂负责大内印刷书籍的事务。
所以这经厂就相当于皇家印刷厂,设在皇城东北角,但是与它的主管衙门司礼监比起来,显得十分默默无闻,与司礼监另一个内设机构文书房比较起来更是天上地下。
拦住运送活字车队的大兴县衙役班头虽然不见得清楚经厂是什么玩意,但有三点是明白的。
其一,那面白无须中年人说的是“大内”经厂,挂了大内两个字,就不是他这个小小衙役班头能招惹的;其二,在京城被称为某厂的地方,往往都是隶属宫中,什么东厂西厂王恭厂之类的;其三,这个中年人面白无须,明显是个公公。
竟然拦住了宫中的物品?该班头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有人说傍晚有活字运到这里,知县便派自己来查禁,查来查去没料到是宫中物品,这简直夭寿啊!
一方要运活字过去,一方要查禁活字,这定然是朝廷里发生了传说中的高层斗争,而且还涉及到人命如纸的宫中,自己这小鱼小虾无辜可怜的被牵扯进来了!只怕连匆匆发布了禁令的自家县尊大老爷也是牺牲品!班头惶恐不安的想道。
这里面水很深!面临这个紧要关头,自己该如何抉择?大兴县衙役某班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纠结中。
是毅然严格执法,一条道走到黑,力争越是危险反而越是安全,博得己方大佬们的青睐和奖励?还是在这位相貌很冷酷的公公面前见风使舵,揭穿自家知县受了别人指使发布禁令的事实?
两种选择,都有可能获得好处,但也都有可能要人命,实在令人难以决定。班头不由得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只过了半晌还是犹豫不决。
旁边有个小衙役扯了扯班头的袖子,轻声唤道:“舅舅?舅舅?”
“叫什么叫!事关重大,没见我正在沉思么!”班头回头呵斥道。
小衙役指着远处道:“可那些马车已经走远了啊,舅舅你还发呆作甚?”
班头抬头四望,果然那几辆马车已经离开路口,走到了几十丈外地方。为了重大决策费尽思量的他居然完全被无视了!那公公心里根本没有他这等角色!
班头感到耻辱之余,却又有几分庆幸,心里反复默念几句“阿弥陀佛被无视也好,这条命算是保住了”。此后便对腿脚最快的一个手下吩咐道;“速速去衙门报信!”
京师东城的大兴县知县听到报信,出离的愤怒和惊恐!他算是袁阁老的门生故旧,所以才会如此卖力气,拿自己当枪使也就罢了,谁叫在权贵密布的京城中,就他这京县知县最芝麻。但也不能如此坑人,居然唆使他无缘无故的去拦截宫中物品!
但愤怒归愤怒,现实归现实,怒气可以冲天,但总要降回地面…大兴知县仍旧迅速将这个消息转告给袁阁老,要看看阁老如何处理。
消息送到袁府时,袁阁老正受人所托,泼墨挥毫题写匾额。耳朵里听到禀报,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愕然之下,他手里的笔悄然掉落而没有觉察。
别家阁老遇到类似情况或许不会如此惊慌,稍微冒犯一下宫中而已,动摇不了宰辅大臣的根本。
但袁阁老不同,他不是靠着众望所归的廷推,而是是靠着天子简拔升上来的,是大学士中最亲近天子的一个,公认的皇帝党,暗中常有“逢迎天子”之讥。
所以天子的信重就是袁阁老的生命线,就是他手中权力的来源,任何可能导致失宠的事,都是足以让他心惊的。比如这次他撒出去的大网,险些将宫中物品拦截住…他终于想起来了,几十年前高宗皇帝造了三四十万个铜活字,一部分赐给了国子监,一部分却留在了经厂。
这桩轶闻他是知道的,可是先前没有往这边想过。他只猜测李佑可能是在市面上收购活字或者去国子监偷运活字,万万没有想到李佑所用的活字是从宫中运出来的!即便现在得知了,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又如何?这次李佑偏偏用的就是宫中所储存的活字!其中仿佛透露着什么…虽然天子没有大张旗鼓的公然下诏书说将内字库所存活字赐予李佑使用,好像只是低调的运出来,如果不是自己派人误打误撞的碰上,只怕也被瞒在鼓中。
但若无没有天子亲自点头同意,那些公公也没有胆量将活字运走,送给李佑使用罢?若无天子亲自同意,那李佑也不敢明知是宫中用物,还敢接收使用罢?
所以从种种迹象里袁阁老得出一个结论,李佑这次名为私人办报,背后必然有皇家的授意,只是不公开说而已,这就是李佑最大的底气!
从上面结论袁阁老又得出一个推论,这次只能忍了,惹得起李佑惹不起天子啊。大佬们对报纸你争我夺,难说不会也引起天子重视,说不定李佑就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硬顶着作对,倒霉的还是自己。
还让袁阁老略略纠结的是,这样的事天子居然不与他说,宁可去信任李佑,有种淡淡的失落感和忧伤。难道自己太人老珠黄,而天子喜欢年轻人了吗?
正当袁阁老静坐书房,反复琢磨帝王心思时,有下人打断了他的沉思,禀报道:“鸿胪寺尤大人又来求见,看着神情很焦急。”
袁阁老心疑道,他又有什么事情?难道他从别的渠道也知晓了李佑用宫中存字的事情?若如此他也该焦急,毕竟是他亲自揭发检举,导致大兴县派出衙役去拦截,追究其责任,他是首当其冲的。
为了安抚人心,袁阁老便只好打起精神,将尤少卿请了进来,并赐座上茶。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注重礼... -->>
负责押送活字的公公吐出大内经厂的来头后,便不再说话,这就已经够了。
在国朝,若论大内最有权势的衙门,司礼监当之无愧入选。但在起初,司礼监尚没有变为内相时,在理论上只是个掌管宫中文书、图书、礼仪的机构,下面设有经厂负责大内印刷书籍的事务。
所以这经厂就相当于皇家印刷厂,设在皇城东北角,但是与它的主管衙门司礼监比起来,显得十分默默无闻,与司礼监另一个内设机构文书房比较起来更是天上地下。
拦住运送活字车队的大兴县衙役班头虽然不见得清楚经厂是什么玩意,但有三点是明白的。
其一,那面白无须中年人说的是“大内”经厂,挂了大内两个字,就不是他这个小小衙役班头能招惹的;其二,在京城被称为某厂的地方,往往都是隶属宫中,什么东厂西厂王恭厂之类的;其三,这个中年人面白无须,明显是个公公。
竟然拦住了宫中的物品?该班头当即吓出一身冷汗。有人说傍晚有活字运到这里,知县便派自己来查禁,查来查去没料到是宫中物品,这简直夭寿啊!
一方要运活字过去,一方要查禁活字,这定然是朝廷里发生了传说中的高层斗争,而且还涉及到人命如纸的宫中,自己这小鱼小虾无辜可怜的被牵扯进来了!只怕连匆匆发布了禁令的自家县尊大老爷也是牺牲品!班头惶恐不安的想道。
这里面水很深!面临这个紧要关头,自己该如何抉择?大兴县衙役某班头陷入了深深的痛苦纠结中。
是毅然严格执法,一条道走到黑,力争越是危险反而越是安全,博得己方大佬们的青睐和奖励?还是在这位相貌很冷酷的公公面前见风使舵,揭穿自家知县受了别人指使发布禁令的事实?
两种选择,都有可能获得好处,但也都有可能要人命,实在令人难以决定。班头不由得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只过了半晌还是犹豫不决。
旁边有个小衙役扯了扯班头的袖子,轻声唤道:“舅舅?舅舅?”
“叫什么叫!事关重大,没见我正在沉思么!”班头回头呵斥道。
小衙役指着远处道:“可那些马车已经走远了啊,舅舅你还发呆作甚?”
班头抬头四望,果然那几辆马车已经离开路口,走到了几十丈外地方。为了重大决策费尽思量的他居然完全被无视了!那公公心里根本没有他这等角色!
班头感到耻辱之余,却又有几分庆幸,心里反复默念几句“阿弥陀佛被无视也好,这条命算是保住了”。此后便对腿脚最快的一个手下吩咐道;“速速去衙门报信!”
京师东城的大兴县知县听到报信,出离的愤怒和惊恐!他算是袁阁老的门生故旧,所以才会如此卖力气,拿自己当枪使也就罢了,谁叫在权贵密布的京城中,就他这京县知县最芝麻。但也不能如此坑人,居然唆使他无缘无故的去拦截宫中物品!
但愤怒归愤怒,现实归现实,怒气可以冲天,但总要降回地面…大兴知县仍旧迅速将这个消息转告给袁阁老,要看看阁老如何处理。
消息送到袁府时,袁阁老正受人所托,泼墨挥毫题写匾额。耳朵里听到禀报,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愕然之下,他手里的笔悄然掉落而没有觉察。
别家阁老遇到类似情况或许不会如此惊慌,稍微冒犯一下宫中而已,动摇不了宰辅大臣的根本。
但袁阁老不同,他不是靠着众望所归的廷推,而是是靠着天子简拔升上来的,是大学士中最亲近天子的一个,公认的皇帝党,暗中常有“逢迎天子”之讥。
所以天子的信重就是袁阁老的生命线,就是他手中权力的来源,任何可能导致失宠的事,都是足以让他心惊的。比如这次他撒出去的大网,险些将宫中物品拦截住…他终于想起来了,几十年前高宗皇帝造了三四十万个铜活字,一部分赐给了国子监,一部分却留在了经厂。
这桩轶闻他是知道的,可是先前没有往这边想过。他只猜测李佑可能是在市面上收购活字或者去国子监偷运活字,万万没有想到李佑所用的活字是从宫中运出来的!即便现在得知了,还是觉得很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又如何?这次李佑偏偏用的就是宫中所储存的活字!其中仿佛透露着什么…虽然天子没有大张旗鼓的公然下诏书说将内字库所存活字赐予李佑使用,好像只是低调的运出来,如果不是自己派人误打误撞的碰上,只怕也被瞒在鼓中。
但若无没有天子亲自点头同意,那些公公也没有胆量将活字运走,送给李佑使用罢?若无天子亲自同意,那李佑也不敢明知是宫中用物,还敢接收使用罢?
所以从种种迹象里袁阁老得出一个结论,李佑这次名为私人办报,背后必然有皇家的授意,只是不公开说而已,这就是李佑最大的底气!
从上面结论袁阁老又得出一个推论,这次只能忍了,惹得起李佑惹不起天子啊。大佬们对报纸你争我夺,难说不会也引起天子重视,说不定李佑就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硬顶着作对,倒霉的还是自己。
还让袁阁老略略纠结的是,这样的事天子居然不与他说,宁可去信任李佑,有种淡淡的失落感和忧伤。难道自己太人老珠黄,而天子喜欢年轻人了吗?
正当袁阁老静坐书房,反复琢磨帝王心思时,有下人打断了他的沉思,禀报道:“鸿胪寺尤大人又来求见,看着神情很焦急。”
袁阁老心疑道,他又有什么事情?难道他从别的渠道也知晓了李佑用宫中存字的事情?若如此他也该焦急,毕竟是他亲自揭发检举,导致大兴县派出衙役去拦截,追究其责任,他是首当其冲的。
为了安抚人心,袁阁老便只好打起精神,将尤少卿请了进来,并赐座上茶。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注重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