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大秦命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唐雎,战国后期魏国人。此公有胆有识、能言善辩、忠贞于国,为后世所称颂。但是,他的存在和经历却很神秘,被后世视为神一样的人物。他的生平有三件神奇之事。
第一件神奇之事:舌战秦王嬴政。
蒙毅最先得闻唐雎先生的大名,是在初中时代,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作《唐雎不辱使命》。它让蒙毅永远记住了这位为国尽忠、不畏强暴、坚持正义、不辱使命的爱国志士,纵然时光流逝十多年了,仍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里的《魏策四》。而事实上,唐雎此次去见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劝阻其“以大易小”,推却其“好意”时,魏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早已被秦军给灭掉了。安陵,作为魏国的一个封国,对秦国来说,灭亡它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即便如此,再小的国家也有其主权意识和国家尊严,秦王嬴政的“以大易小”,用五百里地换安陵的五十里地,表面上看是给了安陵君莫大的面子,实际上是想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安陵拿下。这样一来,这“好意”就转换成了莫大的羞辱,比直接出兵灭国还要恶毒得多。
面对秦王嬴政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开口就将其顶了回去:“安陵君的封地是先王赐封的,作为魏王的子孙就应该永远守护着,就是你给一千里地也不换,何况是区区的五百里?”
秦王嬴政见此,有点恼了,就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天子之怒吓唬唐雎,企图将其征服。唐雎相对应的提出了布衣之怒,为秦王嬴政所讥笑:“布衣之怒,不过是取下帽子脱掉鞋,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针锋相对地驳斥道:“你说的这是庸夫发泄不满的做法,不是志士发怒的表现。”接着,他举出了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例子,告诫秦王嬴政,志士发怒只需要死俩人,就足以天下缟素了,更暗示道:“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今天就是时候了。”言外之意,他也会像前面那三个前辈一样行刺仇雠赴死了,不用挑拣时日了,就今天了。
见唐雎真要拼命了,秦王嬴政惊出一头虚汗,服软了,也明白了安陵小国之所以能存在至今,是因为有唐雎在。
第二件神奇之事:说服秦昭王救魏以及说服信陵君谨小慎微。
其实,早在舌战秦王嬴政之前,唐雎就已经登上了历史大舞台,而且演出十分的精彩。
魏安僖王时期,魏国与秦国结好,齐国、楚国联合出兵攻打魏国。此时的魏国早已今非昔比,一个大国来攻打抵御起来尚且吃力,何况是俩国家联合来呢?魏王只好向秦王求援。可是,对于这个朝秦暮楚的魏国,秦昭王嬴稷却懒得管了,将魏国使者的求援告急国书置之不理、视而不见。魏国危在旦夕,魏王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正在
此时,唐雎主动提出,愿意去秦国劝秦昭王嬴稷发兵救援。魏王大喜过望,赶紧拜谢,并派人将其送到秦国。唐雎对秦昭王嬴稷说:“魏国作为一个万乘之国,肯西面事秦,作为秦国的东藩,说白了是认为秦国足以作为危急时的依靠。现在魏国危难,秦国若不救援,那么魏王会被迫割地给齐、楚两国,进而联合起来,合纵攻秦,到时候魏国真的也就不劳秦国去救了。秦国失去东藩魏国,又让敌国齐、楚两国得到魏国的土地而更加强大,对大王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吗?”听此,秦昭襄王嬴稷如梦初醒,才答应出兵救援魏国,唐雎为魏国立下了一大功劳。
邯郸保卫战结束后,想到赵国会封赏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有可能会得意忘形,唐雎及时给他打下了预防针,提醒他:“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劝说他忘记对赵国的大功,不要居功自傲,而且还委婉的暗示他:你此次出兵救赵,虽说对赵国有大功,但是窃取虎符、杀害晋鄙夺取军队领导权,未经魏王批准,擅自出兵赵国对战秦军,对于魏国来说,是不忠的。所以,作为魏国的罪臣,在赵人面前,你更不能以功臣自居,以增加魏王的反感与愤怒,必须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对于如此入情入理的提醒和劝诫,信陵君也只能“谨受教”了。
第二件神奇之事:年龄之谜。
唐雎在去劝说秦昭襄王发兵救援魏国的时候,按照《史记》中... -->>
唐雎,战国后期魏国人。此公有胆有识、能言善辩、忠贞于国,为后世所称颂。但是,他的存在和经历却很神秘,被后世视为神一样的人物。他的生平有三件神奇之事。
第一件神奇之事:舌战秦王嬴政。
蒙毅最先得闻唐雎先生的大名,是在初中时代,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课文,叫作《唐雎不辱使命》。它让蒙毅永远记住了这位为国尽忠、不畏强暴、坚持正义、不辱使命的爱国志士,纵然时光流逝十多年了,仍然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这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里的《魏策四》。而事实上,唐雎此次去见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劝阻其“以大易小”,推却其“好意”时,魏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早已被秦军给灭掉了。安陵,作为魏国的一个封国,对秦国来说,灭亡它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即便如此,再小的国家也有其主权意识和国家尊严,秦王嬴政的“以大易小”,用五百里地换安陵的五十里地,表面上看是给了安陵君莫大的面子,实际上是想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安陵拿下。这样一来,这“好意”就转换成了莫大的羞辱,比直接出兵灭国还要恶毒得多。
面对秦王嬴政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的气势,唐雎开口就将其顶了回去:“安陵君的封地是先王赐封的,作为魏王的子孙就应该永远守护着,就是你给一千里地也不换,何况是区区的五百里?”
秦王嬴政见此,有点恼了,就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天子之怒吓唬唐雎,企图将其征服。唐雎相对应的提出了布衣之怒,为秦王嬴政所讥笑:“布衣之怒,不过是取下帽子脱掉鞋,用头撞地罢了。”
唐雎针锋相对地驳斥道:“你说的这是庸夫发泄不满的做法,不是志士发怒的表现。”接着,他举出了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的例子,告诫秦王嬴政,志士发怒只需要死俩人,就足以天下缟素了,更暗示道:“加上我,就是四个人。今天就是时候了。”言外之意,他也会像前面那三个前辈一样行刺仇雠赴死了,不用挑拣时日了,就今天了。
见唐雎真要拼命了,秦王嬴政惊出一头虚汗,服软了,也明白了安陵小国之所以能存在至今,是因为有唐雎在。
第二件神奇之事:说服秦昭王救魏以及说服信陵君谨小慎微。
其实,早在舌战秦王嬴政之前,唐雎就已经登上了历史大舞台,而且演出十分的精彩。
魏安僖王时期,魏国与秦国结好,齐国、楚国联合出兵攻打魏国。此时的魏国早已今非昔比,一个大国来攻打抵御起来尚且吃力,何况是俩国家联合来呢?魏王只好向秦王求援。可是,对于这个朝秦暮楚的魏国,秦昭王嬴稷却懒得管了,将魏国使者的求援告急国书置之不理、视而不见。魏国危在旦夕,魏王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正在
此时,唐雎主动提出,愿意去秦国劝秦昭王嬴稷发兵救援。魏王大喜过望,赶紧拜谢,并派人将其送到秦国。唐雎对秦昭王嬴稷说:“魏国作为一个万乘之国,肯西面事秦,作为秦国的东藩,说白了是认为秦国足以作为危急时的依靠。现在魏国危难,秦国若不救援,那么魏王会被迫割地给齐、楚两国,进而联合起来,合纵攻秦,到时候魏国真的也就不劳秦国去救了。秦国失去东藩魏国,又让敌国齐、楚两国得到魏国的土地而更加强大,对大王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吗?”听此,秦昭襄王嬴稷如梦初醒,才答应出兵救援魏国,唐雎为魏国立下了一大功劳。
邯郸保卫战结束后,想到赵国会封赏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有可能会得意忘形,唐雎及时给他打下了预防针,提醒他:“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劝说他忘记对赵国的大功,不要居功自傲,而且还委婉的暗示他:你此次出兵救赵,虽说对赵国有大功,但是窃取虎符、杀害晋鄙夺取军队领导权,未经魏王批准,擅自出兵赵国对战秦军,对于魏国来说,是不忠的。所以,作为魏国的罪臣,在赵人面前,你更不能以功臣自居,以增加魏王的反感与愤怒,必须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对于如此入情入理的提醒和劝诫,信陵君也只能“谨受教”了。
第二件神奇之事:年龄之谜。
唐雎在去劝说秦昭襄王发兵救援魏国的时候,按照《史记》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