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大汉嫣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汉十年秋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刘邦气怒不已,于秋九月,率军自东往击之,命太子盈留于京城长安监国。
这并不是刘盈第一次以太子身份行监国之事。
汉初定都栎阳之时,刘邦征战在外,便曾命太子署理国中事,其时,刘盈年六岁。没有人期待过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大事,所谓署理国中事,不过是徒担了个虚名,国中所有事情都是相国萧何署理调度。
事实上,就是刘邦自己在朝的时候,也是不大乐意管理这些琐事的,一应交给相国处理,自己只在大事上拿个主意。所以在高帝离开后的第二日,相国萧何清晨来到未央宫中的相国官署,见到坐在其中等候的太子刘盈,实在是吃了一惊。
满案卷宗之后,十五岁的少年正坐在榻上。因为祖父守孝,不过穿着简单的麻衣,头上系一根素色发带,侧影清颀秀长。正伏于案上观一册书简,神态细致,闻得萧何进来,抬头颔首致礼“相国大人。”放下手中书简。
“太子殿下啊,”萧何微微一笑“微臣本是打算在这儿整理一下事物,再去东宫禀告于殿下的。却不妨殿下亲自过来了。”
莫不是少年心性,立意要做些什么让天下侧目?或者是不放心于自己,又或是想要拉拢自己站稳立场?萧何在心中皱眉,无论是哪一种,对如今的大汉,都不是可以说是好事情的。
“相国大人自我父皇于丰沛起军,一直是协理内政,忠心不二,游刃有余,盈是信的过的。”刘盈垂眸,恭敬道。
萧何静候来意。
“到汉十年,盈就已经十五岁了。虽说父皇春秋鼎盛,盈自忖,也不可终日碌碌,无所作为。盈为太子,知我大汉朝中虽人才济济,国库却颇为困窘。而素日里观百姓民生,虽与秦时较起来要好些,终究还是显凋敝,盈有心盼日后国富民强,但大汉国政千头万绪,想了很久亦不知该从何着手。恰逢父皇如今以国事相托,盈不敢自专什么,却想随相国视事,或可得之一二。”
萧何目露欣慰之意“太子有此心意,实为大汉之幸。太子年未弱冠,日后大有可为尔。”
刘盈欠身为礼“相国谬赞。说起来,相国与我父皇虽分属君臣,少时盈在沛,也是叫过相国叔伯的。如今心有所惑,盼相国指点。”
“太子可知大汉国库钱财源自于何?”
“自然是百姓赋税。”
“是。大汉编民为户,记载户籍,以此收税。若要国库富足,不过是有几个法子,第一是让大汉子民繁衍生息,将更多的人纳入户籍制度中,同时抑制流民;第二是增加赋税。
“第一个法子盈懂得,”刘盈皱眉道“但第二个法子,岂非是富了国库,却苦了民生。长此以往,百姓自然会怨恨朝廷,难保不生反意。否则,此法容易实行,父皇和相国却为何不用?”
“谁说富了国库就一定要苦民生?”萧何笑的如狐狸般狡黠“我大汉如今实行什一之税,若升税率,自然如殿下所言;但若百姓所得渐丰呢?”
“那便不伤民本了。”刘盈大喜拜道“那相国,如何令百姓所得渐丰?”
“这便是太子该思虑的事了。”萧何轻松的将问题抛回“譬如说,如今我大汉地广人稀,很多田地荒芜,若多耕起一些,自然百姓收入就多了。”他叹了一声,萧瑟道“何为相良久,能做的不过就这么一些。”
而太子,你毕竟还年轻,不会懂得,最为难的不是民事,而是,人心。
刘盈沉思良久,拜道“多谢相国。”眉眼郁郁,想是并无所得。他的手无意识的放在案上一卷竹简之上,竹简之上扎着绿缨,当时匈奴那边的消息。刘盈展卷观之,怔了一怔,神色悲凉。
“怎么了?”萧何问,今日里刚送来的卷宗,他还没有看过。
“须平长公主,亡了。”
秋九月,长安的风里也带了萧瑟的凉意,黄色的梧桐叶在风中打着转,先是落在官署窗棂之上,再滑到地上。萧何想了一会儿,才将这个须平长公主与年前和亲匈奴的宗室女子联系在一起“真是红颜薄命,”他叹道,渐渐皱起眉毛“殿下,须平长公主既亡,汉匈和亲也就名存实亡,匈奴,只怕又要起波澜了。”
刘盈仰首,目中冒着不甘的火花,少年血性,掷卷击案“大汉已经亡了一个须平长公主,再也不要亡另一个公主了。匈奴若真胆敢再犯,大汉儿郎也不是吃素,打上一仗就是了。”
“殿下有此雄心自然是好的。”萧何负手于窗,叹息着劝道。
“说到打仗,”刘盈道“不知道父皇那儿怎样了。”
九月十八,高皇帝率大军至邯郸,据漳水之岸笑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
“那都是陛下英明神武,神授天助。”中常侍谄媚言道。
舞阳侯樊哙亦勒马,豪迈笑道“给我五千人,瞧我为陛下将陈豨活捉到阵前。”
闻陈豨将领大多从前都是商... -->>
汉十年秋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刘邦气怒不已,于秋九月,率军自东往击之,命太子盈留于京城长安监国。
这并不是刘盈第一次以太子身份行监国之事。
汉初定都栎阳之时,刘邦征战在外,便曾命太子署理国中事,其时,刘盈年六岁。没有人期待过一个六岁的孩子能做什么大事,所谓署理国中事,不过是徒担了个虚名,国中所有事情都是相国萧何署理调度。
事实上,就是刘邦自己在朝的时候,也是不大乐意管理这些琐事的,一应交给相国处理,自己只在大事上拿个主意。所以在高帝离开后的第二日,相国萧何清晨来到未央宫中的相国官署,见到坐在其中等候的太子刘盈,实在是吃了一惊。
满案卷宗之后,十五岁的少年正坐在榻上。因为祖父守孝,不过穿着简单的麻衣,头上系一根素色发带,侧影清颀秀长。正伏于案上观一册书简,神态细致,闻得萧何进来,抬头颔首致礼“相国大人。”放下手中书简。
“太子殿下啊,”萧何微微一笑“微臣本是打算在这儿整理一下事物,再去东宫禀告于殿下的。却不妨殿下亲自过来了。”
莫不是少年心性,立意要做些什么让天下侧目?或者是不放心于自己,又或是想要拉拢自己站稳立场?萧何在心中皱眉,无论是哪一种,对如今的大汉,都不是可以说是好事情的。
“相国大人自我父皇于丰沛起军,一直是协理内政,忠心不二,游刃有余,盈是信的过的。”刘盈垂眸,恭敬道。
萧何静候来意。
“到汉十年,盈就已经十五岁了。虽说父皇春秋鼎盛,盈自忖,也不可终日碌碌,无所作为。盈为太子,知我大汉朝中虽人才济济,国库却颇为困窘。而素日里观百姓民生,虽与秦时较起来要好些,终究还是显凋敝,盈有心盼日后国富民强,但大汉国政千头万绪,想了很久亦不知该从何着手。恰逢父皇如今以国事相托,盈不敢自专什么,却想随相国视事,或可得之一二。”
萧何目露欣慰之意“太子有此心意,实为大汉之幸。太子年未弱冠,日后大有可为尔。”
刘盈欠身为礼“相国谬赞。说起来,相国与我父皇虽分属君臣,少时盈在沛,也是叫过相国叔伯的。如今心有所惑,盼相国指点。”
“太子可知大汉国库钱财源自于何?”
“自然是百姓赋税。”
“是。大汉编民为户,记载户籍,以此收税。若要国库富足,不过是有几个法子,第一是让大汉子民繁衍生息,将更多的人纳入户籍制度中,同时抑制流民;第二是增加赋税。
“第一个法子盈懂得,”刘盈皱眉道“但第二个法子,岂非是富了国库,却苦了民生。长此以往,百姓自然会怨恨朝廷,难保不生反意。否则,此法容易实行,父皇和相国却为何不用?”
“谁说富了国库就一定要苦民生?”萧何笑的如狐狸般狡黠“我大汉如今实行什一之税,若升税率,自然如殿下所言;但若百姓所得渐丰呢?”
“那便不伤民本了。”刘盈大喜拜道“那相国,如何令百姓所得渐丰?”
“这便是太子该思虑的事了。”萧何轻松的将问题抛回“譬如说,如今我大汉地广人稀,很多田地荒芜,若多耕起一些,自然百姓收入就多了。”他叹了一声,萧瑟道“何为相良久,能做的不过就这么一些。”
而太子,你毕竟还年轻,不会懂得,最为难的不是民事,而是,人心。
刘盈沉思良久,拜道“多谢相国。”眉眼郁郁,想是并无所得。他的手无意识的放在案上一卷竹简之上,竹简之上扎着绿缨,当时匈奴那边的消息。刘盈展卷观之,怔了一怔,神色悲凉。
“怎么了?”萧何问,今日里刚送来的卷宗,他还没有看过。
“须平长公主,亡了。”
秋九月,长安的风里也带了萧瑟的凉意,黄色的梧桐叶在风中打着转,先是落在官署窗棂之上,再滑到地上。萧何想了一会儿,才将这个须平长公主与年前和亲匈奴的宗室女子联系在一起“真是红颜薄命,”他叹道,渐渐皱起眉毛“殿下,须平长公主既亡,汉匈和亲也就名存实亡,匈奴,只怕又要起波澜了。”
刘盈仰首,目中冒着不甘的火花,少年血性,掷卷击案“大汉已经亡了一个须平长公主,再也不要亡另一个公主了。匈奴若真胆敢再犯,大汉儿郎也不是吃素,打上一仗就是了。”
“殿下有此雄心自然是好的。”萧何负手于窗,叹息着劝道。
“说到打仗,”刘盈道“不知道父皇那儿怎样了。”
九月十八,高皇帝率大军至邯郸,据漳水之岸笑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
“那都是陛下英明神武,神授天助。”中常侍谄媚言道。
舞阳侯樊哙亦勒马,豪迈笑道“给我五千人,瞧我为陛下将陈豨活捉到阵前。”
闻陈豨将领大多从前都是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