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世界演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幸的是,他们不知道一年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月亮的12次循环或12个月比一个太阳年少11天。在创立太阴历的九百年后,即BC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才了解到,每隔几年他们就要在其年历上另加一个闰月,才能准确地预报季节的循环。
苏美尔人对于数字的运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在金字塔附近找到的一块泥版上,开列出了一道由两个数字相乘的计算题,其最终乘积如果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结果竟是一个十五位的数字195,955,200,000,000,这就是距今6000年以前的苏美尔人已达到的数学知识水平。说明加减乘除对其已经不是问题。而且为了解决日常问题,简单的代数和几何对他们也不是难事。
苏美尔法律保护妇女,而且妇女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地位,但整个文化里,男人做主。
欧贝德文化出现在BC4300年--BC3500年间,以出土的欧贝德遗址而得名。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及今天沙特阿拉伯东部地区,属于典型苏美尔早期文化,属于西亚铜石时代文化,晚于埃瑞都文化(最早发现于BC5400年),早于乌鲁克文化(最早发现于BC3800年左右)。
BC4300年,当地已有当地土著的定居点,较埃瑞都文化的最早年代(BC5400年,为定居点)晚,两者时代交错。
BC3800年以后,苏美尔人开始建设欧贝德城。其位于巴士拉以西的幼发拉底河南岸,与乌尔城遗址极近。
欧贝德文化的神庙建筑明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平面呈长方形,中间为殿堂,殿堂一端是放置供品的桌子,两侧建有一些较小的房间和壁龛。建筑物四角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这是此后美索不达米亚几乎所有神庙建筑的共同特点。
欧贝德文化晚期以后,神庙结构无大变化,但布局更趋对称,面积也有增加。推测遗址中有墓葬1000多座,已发掘的200多座均属欧贝德文化晚期,墓以土坯砌出箱形,覆土后以土坯为盖。见有二次葬,推测为家族墓。随葬品大多仅为陶器,较特殊的为泥雕像和帆船模型。前者为手执短杖的男性裸体像,其头部为蜥蜴状,两肩及胸部有许多泥丸;后者中央有安放桅杆的孔,近于现代伊拉克的河舟。
欧贝德人已掌握了先进的人工灌溉技术,学会了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农作物。另外,他们还饲养牛等牲畜,并从事渔猎活动。这里的小城镇多以神庙为中心而建,房子相当简陋。在丧葬方面,人死后多是仰身直肢而葬,幼儿则放于陶容器中下葬。陶器制作得比较粗糙,多是用黑、绿、棕等颜色的动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的单色彩陶。
该文化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以渔猎为辅,已能运用灌溉技术,种植小麦、大麦和亚麻。动物遗骨表明居民已养牛。盛行铜、石材、木材的交易。
此时以神庙为中心已出现小城镇。但遗址中发现的居住房屋构造简单,除苇棚外,有的也用土坯建造。在埃瑞都遗址、乌尔遗址、欧贝德遗址中,均发现欧贝德文化的墓葬。墓圹呈方形,葬式为仰身直肢单人葬,但也见有若干合葬墓,有的在死者身上撒赭石粉或在头部放一赤铁矿石。幼儿则葬于陶器之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现有屈肢葬例,显示出较明显的地方特色。
遗物中以陶器最富特色,主要为素面的粗制陶和彩陶。晚期出现轮制陶,器形有高脚杯、瓶、碗、椭圆形大盘及流前端外张的带流陶器。彩绘多为黑、绿、棕色单彩,纹饰母题以动物、植物、几何形图案为主。除陶容器外,其他陶制品有纺轮、饰物、人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发现有陶镰、陶斧。
欧贝德文化的遗物还有石锹、石矛、石片、骨锥、骨镞等。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现有少量印章,个别遗址出土有铜制品。墓葬中发现有红陶制人物小雕像,均为裸体,头部呈蜥蜴状。
苏美尔人的宗教发展程度并不高,但宗教在他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崇拜许多的自然神灵,如天神、地神、水神、太阳神、月神、女神等。苏美尔宗教有一个令人值得注意的特点:它不主张有什么极乐的和永恒的后世,而更在乎于现世的生存,他们相信人死后,会成为鬼魂不安地永远在阴间游荡。
苏美尔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学,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神也发生变化,因此无法说苏美尔宗教。苏美尔人的信仰有的来源于哈拉帕文明,有的来源于当地土著的原始信仰。它是后来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宗教和占星学的源泉。
苏美尔人相信地面是一块平板,天空是一个锌盖。苏美尔的主神是天神安,安最重要的伴侣是南部埃瑞都的恩基、北部尼普尔的恩利勒、乌鲁克的金星之神埃安娜(伊什塔尔)。太阳神叫乌图,乌尔的月神叫南纳,大地女神叫宁胡尔萨格,此外还有上百小神。每个神与一个城市相连。这些神的重要性也随着这些城市政治上的兴衰而变化。人是神用粘土做的,其目的在于服务神。假如神发怒的话,他们就使用地震或风暴来惩罚人。苏美尔人认为:人,只有在神的怜悯下才能生存。
苏美尔人的宗教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BC4120年--38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宗教信仰和崇拜的神圣对象主要是那些对基本的经济活动(农业、牧业)直接有关的大自然异己力量,它们在人们的宗教幻想中人格化为神,但经常表现为非人类的形象(主要是动物形象)。崇拜这些自然异己力量的主要目的在于祈求丰收,信奉的神主要是丰产神。由于居民有不同的行业分工,他们赋予丰产神的神性也因之而有所不同。在沼泽地居民,种果树人、放牧人、农民的心目中丰产神的神性显然是各不相同的。动物形象的神可能是图腾崇拜和氏族祖先崇拜的反映。
不幸的是,他们不知道一年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月亮的12次循环或12个月比一个太阳年少11天。在创立太阴历的九百年后,即BC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才了解到,每隔几年他们就要在其年历上另加一个闰月,才能准确地预报季节的循环。
苏美尔人对于数字的运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令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在金字塔附近找到的一块泥版上,开列出了一道由两个数字相乘的计算题,其最终乘积如果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结果竟是一个十五位的数字195,955,200,000,000,这就是距今6000年以前的苏美尔人已达到的数学知识水平。说明加减乘除对其已经不是问题。而且为了解决日常问题,简单的代数和几何对他们也不是难事。
苏美尔法律保护妇女,而且妇女可以达到相当高的地位,但整个文化里,男人做主。
欧贝德文化出现在BC4300年--BC3500年间,以出土的欧贝德遗址而得名。分布于美索不达米亚及今天沙特阿拉伯东部地区,属于典型苏美尔早期文化,属于西亚铜石时代文化,晚于埃瑞都文化(最早发现于BC5400年),早于乌鲁克文化(最早发现于BC3800年左右)。
BC4300年,当地已有当地土著的定居点,较埃瑞都文化的最早年代(BC5400年,为定居点)晚,两者时代交错。
BC3800年以后,苏美尔人开始建设欧贝德城。其位于巴士拉以西的幼发拉底河南岸,与乌尔城遗址极近。
欧贝德文化的神庙建筑明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平面呈长方形,中间为殿堂,殿堂一端是放置供品的桌子,两侧建有一些较小的房间和壁龛。建筑物四角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这是此后美索不达米亚几乎所有神庙建筑的共同特点。
欧贝德文化晚期以后,神庙结构无大变化,但布局更趋对称,面积也有增加。推测遗址中有墓葬1000多座,已发掘的200多座均属欧贝德文化晚期,墓以土坯砌出箱形,覆土后以土坯为盖。见有二次葬,推测为家族墓。随葬品大多仅为陶器,较特殊的为泥雕像和帆船模型。前者为手执短杖的男性裸体像,其头部为蜥蜴状,两肩及胸部有许多泥丸;后者中央有安放桅杆的孔,近于现代伊拉克的河舟。
欧贝德人已掌握了先进的人工灌溉技术,学会了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农作物。另外,他们还饲养牛等牲畜,并从事渔猎活动。这里的小城镇多以神庙为中心而建,房子相当简陋。在丧葬方面,人死后多是仰身直肢而葬,幼儿则放于陶容器中下葬。陶器制作得比较粗糙,多是用黑、绿、棕等颜色的动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的单色彩陶。
该文化居民主要从事农业,以渔猎为辅,已能运用灌溉技术,种植小麦、大麦和亚麻。动物遗骨表明居民已养牛。盛行铜、石材、木材的交易。
此时以神庙为中心已出现小城镇。但遗址中发现的居住房屋构造简单,除苇棚外,有的也用土坯建造。在埃瑞都遗址、乌尔遗址、欧贝德遗址中,均发现欧贝德文化的墓葬。墓圹呈方形,葬式为仰身直肢单人葬,但也见有若干合葬墓,有的在死者身上撒赭石粉或在头部放一赤铁矿石。幼儿则葬于陶器之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现有屈肢葬例,显示出较明显的地方特色。
遗物中以陶器最富特色,主要为素面的粗制陶和彩陶。晚期出现轮制陶,器形有高脚杯、瓶、碗、椭圆形大盘及流前端外张的带流陶器。彩绘多为黑、绿、棕色单彩,纹饰母题以动物、植物、几何形图案为主。除陶容器外,其他陶制品有纺轮、饰物、人像。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发现有陶镰、陶斧。
欧贝德文化的遗物还有石锹、石矛、石片、骨锥、骨镞等。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现有少量印章,个别遗址出土有铜制品。墓葬中发现有红陶制人物小雕像,均为裸体,头部呈蜥蜴状。
苏美尔人的宗教发展程度并不高,但宗教在他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崇拜许多的自然神灵,如天神、地神、水神、太阳神、月神、女神等。苏美尔宗教有一个令人值得注意的特点:它不主张有什么极乐的和永恒的后世,而更在乎于现世的生存,他们相信人死后,会成为鬼魂不安地永远在阴间游荡。
苏美尔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学,而且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神也发生变化,因此无法说苏美尔宗教。苏美尔人的信仰有的来源于哈拉帕文明,有的来源于当地土著的原始信仰。它是后来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宗教和占星学的源泉。
苏美尔人相信地面是一块平板,天空是一个锌盖。苏美尔的主神是天神安,安最重要的伴侣是南部埃瑞都的恩基、北部尼普尔的恩利勒、乌鲁克的金星之神埃安娜(伊什塔尔)。太阳神叫乌图,乌尔的月神叫南纳,大地女神叫宁胡尔萨格,此外还有上百小神。每个神与一个城市相连。这些神的重要性也随着这些城市政治上的兴衰而变化。人是神用粘土做的,其目的在于服务神。假如神发怒的话,他们就使用地震或风暴来惩罚人。苏美尔人认为:人,只有在神的怜悯下才能生存。
苏美尔人的宗教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BC4120年--380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宗教信仰和崇拜的神圣对象主要是那些对基本的经济活动(农业、牧业)直接有关的大自然异己力量,它们在人们的宗教幻想中人格化为神,但经常表现为非人类的形象(主要是动物形象)。崇拜这些自然异己力量的主要目的在于祈求丰收,信奉的神主要是丰产神。由于居民有不同的行业分工,他们赋予丰产神的神性也因之而有所不同。在沼泽地居民,种果树人、放牧人、农民的心目中丰产神的神性显然是各不相同的。动物形象的神可能是图腾崇拜和氏族祖先崇拜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