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太史慈哪里知道这么多?他只是在这里把自己知道关于可以在这时代实用的先进军事理念告诉这些现在虽然年幼,日后却一定是青州,乃至整个华夏民族中流砥柱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成熟起来,毕竟自己即便是在强悍,可是却不可能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大量的后备人才乃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看看历史上的蜀国,败就败在后继无人上,再比如大唐盛世,为何唐朝会如此的强盛?说穿了就是因为恰当的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虽然有许多的人才最后没有被唐王朝采用,更有像李白、杜甫这等才能卓著,却报国无门,只能饮酒长叹、拔剑赋诗,蹉跎了一生的绝顶人物,但却不得不承认全民族整体素质空前地优秀。故太史慈不想做诸葛亮,只会用人,不会培养人。
当然,在太史慈的培养下,年幼的诸葛亮不会再成长成那种人物,毕竟他是被太史慈和管宁等人看中青州未来政坛和军事领袖的人选。
今天这种场合,诸葛亮理所当然在场,不过这好动小子现在却安分守己得很,正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认真地听着太史慈说的每一个字。
“判断一场战争是否胜利其实是要看我们可以从其中获得多大的利益,那并不在于我们杀伤多少敌人,使敌人完全的屈服在我们的意愿下才是真正的胜利,因为他将会满足我们所有的条件,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也没有一场战争会完全没有目的,因此,我们研究一场战争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看到一员猛将斩杀了多少多方的将军或者一个军师制定了多少妙计,更应该去观察这场战争的目的何在,还有经过了这场战争后,这个最初的目的到底有没有达到,故此,真正的胜利并不在战场上,而应该是在朝廷的决策和国家的利益上。”
太史慈这番话在后世人看来当然是一般的很,但是在这时代的人听来,则新颖得很,即军事和政治两者之间到底谁为谁服务的问题。
这时,孙邵的儿子孙芳忍不住高高举起自己的右手,显然是有问题提问,太史慈笑着命他提问,结果这小子站起来才发现这里并非是他日常上课的地方,一张小脸不由的涨得通红,站在那里不说话,在太史慈温和的示意下,这小子才期期艾艾地问圣人认为兵者不祥怎么解。
太史慈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圣人说话当然有圣人的道理,不过任何话都不可脱离当时的背景孤立而言,圣人为何会认为兵者不详呢?究其原因,只因为战争的耗费太大,一个国家的经济会被旷日持久的战争拖垮,你要想一想,到底要多少个人才会养得起一个士兵?”
“纵观我大汉军制,现在地方上的军队无一例外不是世家大族从田地里的农民中选出来的,这些农民一旦当兵,不仅不能出产粮食,反而要吃掉许多的粮食,这又是一笔多大的损失?一旦粮食出产减少,国家的税收就会减少,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日常工作,国家就会加大税收,一旦税收加重,民间就会民不聊生,就会使得社会动荡,甚至会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一切都是战争引起的,所以才说兵者不详。
“可是这事情不是绝对的,我青州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我青州几年来连年对外用兵,可是却越打越强,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我青州的军事行动对我青州的经济影响不大,一方面我青州的税收不是简单的依靠农业,其他行业占据的比重很大,近年更是超过了农业,所以以我青州的实力,完全可以不在意些许钱财,另外一方面,我青州的军队和其他地方不同,我青州军乃是职业军人,何所谓职业军人?就是他们以作战为生,故此,他们根本就未被算在日常的劳动力中,所以说,只要平时可以养得起他们,战争的时候一样可以养得起他们,因为他们此时和平日里不作战时的耗费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多了一笔运送粮食的车马费而已。所以在我青州,兵者不详的说法是不适用的。”
太史慈的一番话把在“金德”大厅中的众人的思维去安全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境地中,不少人出声赞叹,表示同意,更有甚者,直接把太史慈的这番话与“君子配五德”的理论结合在一起看。认为太史慈说的就是五德兴旺乃是一个相互支持、生生不息、共同发展的过程。
王豹的儿子王基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他不大明白青州军到底为何如此的强大,难道仅仅因为在平日里练习的杀敌技巧多的原因吗?
太史慈闻言暗中点头,这个王基问道了点子上,现在青州已经稳定,太史慈的目标已经渐渐地转移到了争霸天下上,可是现在威慑天下的青州正规军只有七万左右,再把一些未训练成型的新招募的军队算上,只有十万多人,这些人守青州有余,夺天下不足,另外还有臧霸大军的战斗力还算是不错,但是一直到现在都是一种流寇作风,做起战来迅猛剽悍,可是一旦遇见旗鼓相当的对手的时候总是会先行败下阵来落荒而逃,以这种状态,也不是争夺天下的军力,至于说到地方上的军队,平原和北海算是好的了,其他地方根本就是散兵游勇不值一提。
故此,太史慈正打算改变军制,提高青州军的战斗水平,想要在短时间内就有一支不少于三十万、可以征战天下的强悍部队,即便是自己现在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日后有所消耗减少,也会从这些后备的队伍中迅速的补充上,使得青州正规军那傲视群雄的强大战力保持下去。
/>
太史慈哪里知道这么多?他只是在这里把自己知道关于可以在这时代实用的先进军事理念告诉这些现在虽然年幼,日后却一定是青州,乃至整个华夏民族中流砥柱的学生,希望他们能够早日成熟起来,毕竟自己即便是在强悍,可是却不可能永远活在这个世界上,大量的后备人才乃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看看历史上的蜀国,败就败在后继无人上,再比如大唐盛世,为何唐朝会如此的强盛?说穿了就是因为恰当的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虽然有许多的人才最后没有被唐王朝采用,更有像李白、杜甫这等才能卓著,却报国无门,只能饮酒长叹、拔剑赋诗,蹉跎了一生的绝顶人物,但却不得不承认全民族整体素质空前地优秀。故太史慈不想做诸葛亮,只会用人,不会培养人。
当然,在太史慈的培养下,年幼的诸葛亮不会再成长成那种人物,毕竟他是被太史慈和管宁等人看中青州未来政坛和军事领袖的人选。
今天这种场合,诸葛亮理所当然在场,不过这好动小子现在却安分守己得很,正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认真地听着太史慈说的每一个字。
“判断一场战争是否胜利其实是要看我们可以从其中获得多大的利益,那并不在于我们杀伤多少敌人,使敌人完全的屈服在我们的意愿下才是真正的胜利,因为他将会满足我们所有的条件,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也没有一场战争会完全没有目的,因此,我们研究一场战争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看到一员猛将斩杀了多少多方的将军或者一个军师制定了多少妙计,更应该去观察这场战争的目的何在,还有经过了这场战争后,这个最初的目的到底有没有达到,故此,真正的胜利并不在战场上,而应该是在朝廷的决策和国家的利益上。”
太史慈这番话在后世人看来当然是一般的很,但是在这时代的人听来,则新颖得很,即军事和政治两者之间到底谁为谁服务的问题。
这时,孙邵的儿子孙芳忍不住高高举起自己的右手,显然是有问题提问,太史慈笑着命他提问,结果这小子站起来才发现这里并非是他日常上课的地方,一张小脸不由的涨得通红,站在那里不说话,在太史慈温和的示意下,这小子才期期艾艾地问圣人认为兵者不祥怎么解。
太史慈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圣人说话当然有圣人的道理,不过任何话都不可脱离当时的背景孤立而言,圣人为何会认为兵者不详呢?究其原因,只因为战争的耗费太大,一个国家的经济会被旷日持久的战争拖垮,你要想一想,到底要多少个人才会养得起一个士兵?”
“纵观我大汉军制,现在地方上的军队无一例外不是世家大族从田地里的农民中选出来的,这些农民一旦当兵,不仅不能出产粮食,反而要吃掉许多的粮食,这又是一笔多大的损失?一旦粮食出产减少,国家的税收就会减少,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日常工作,国家就会加大税收,一旦税收加重,民间就会民不聊生,就会使得社会动荡,甚至会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一切都是战争引起的,所以才说兵者不详。
“可是这事情不是绝对的,我青州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我青州几年来连年对外用兵,可是却越打越强,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我青州的军事行动对我青州的经济影响不大,一方面我青州的税收不是简单的依靠农业,其他行业占据的比重很大,近年更是超过了农业,所以以我青州的实力,完全可以不在意些许钱财,另外一方面,我青州的军队和其他地方不同,我青州军乃是职业军人,何所谓职业军人?就是他们以作战为生,故此,他们根本就未被算在日常的劳动力中,所以说,只要平时可以养得起他们,战争的时候一样可以养得起他们,因为他们此时和平日里不作战时的耗费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多了一笔运送粮食的车马费而已。所以在我青州,兵者不详的说法是不适用的。”
太史慈的一番话把在“金德”大厅中的众人的思维去安全带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境地中,不少人出声赞叹,表示同意,更有甚者,直接把太史慈的这番话与“君子配五德”的理论结合在一起看。认为太史慈说的就是五德兴旺乃是一个相互支持、生生不息、共同发展的过程。
王豹的儿子王基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他不大明白青州军到底为何如此的强大,难道仅仅因为在平日里练习的杀敌技巧多的原因吗?
太史慈闻言暗中点头,这个王基问道了点子上,现在青州已经稳定,太史慈的目标已经渐渐地转移到了争霸天下上,可是现在威慑天下的青州正规军只有七万左右,再把一些未训练成型的新招募的军队算上,只有十万多人,这些人守青州有余,夺天下不足,另外还有臧霸大军的战斗力还算是不错,但是一直到现在都是一种流寇作风,做起战来迅猛剽悍,可是一旦遇见旗鼓相当的对手的时候总是会先行败下阵来落荒而逃,以这种状态,也不是争夺天下的军力,至于说到地方上的军队,平原和北海算是好的了,其他地方根本就是散兵游勇不值一提。
故此,太史慈正打算改变军制,提高青州军的战斗水平,想要在短时间内就有一支不少于三十万、可以征战天下的强悍部队,即便是自己现在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日后有所消耗减少,也会从这些后备的队伍中迅速的补充上,使得青州正规军那傲视群雄的强大战力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