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重生之绝代武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长外出化缘遭遇土匪,土匪逼他交出象牙佛,马荣贵飞身跳崖自尽。他是为象牙佛丧身的第四位榆林窟住持道长。 1937年4月20日,蘑菇台子来了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他们就是刚刚突破马家军重重围堵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当时已经继任榆林窟住持道长的郭元亨发现,这些当兵的虽然穿得破衣烂衫,但军纪严明,待人也很和气,而且自始至终没有问过象牙佛的事,这让郭元亨大大松了一口气。 西路军从祁连山出来,一个多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军长程世才向郭元亨求助,希望他能给红军接济些粮食、油料,郭元亨很痛快地答应了。红军刚走,马家军就尾随而至。他们以郭元亨私通共军为由,逼他交出象牙佛。郭元亨牢记师父的生前遗训:不到太平盛世,象牙佛决不出世。不论马家军怎么拷打,他都一口咬定没见过象牙佛! 郭元亨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乡亲们都知道他没救了,他的朋友梁克仁大夫却坚持用土方子给他治伤。治好了伤以后,郭元亨回到蘑菇台子,继续做住持道长。 1941年5月,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带着夫人、儿子、侄子、学生和几个裱工,离开成都前往敦煌。张大千一行人起初准备用3个月时间完成壁画临摹,到了莫高窟后才发现工程非常浩大,他们一边临摹壁画,一边为洞窟编号、修缮栈道、清理流沙,一干就是2年多。在敦煌期间,张大千先后三次去附近的榆林窟,在一个半月内临摹到60多幅原大壁画。 张大千在榆林窟临摹壁画期间,自然少不了郭元亨为他们前后张罗。据说,张大千曾向郭元亨问起过象牙佛,郭元亨一直推说没见过。 1949年9月安西解放,郭元亨看到红军的队伍打下了江山,盼望已久的太平盛世终于来了,他想:象牙佛该出世了! 为了保护从遥远的佛国骑象而来的普贤,为了这块苦难土地上生民的福祉,郭元亨和他的师傅以及诸位先师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郭元亨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他可以告慰先师了。
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大强国。波斯匿王与佛陀同龄,曾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
由于波斯匿王的太子只陀,将位于首都舍卫城的林园卖给须达长者,须达长者在那里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这件事令波斯匿王对于佛陀的威德感到很好奇,就率领群臣拜访住在只园精舍的佛陀。
波斯匿王一来到精舍,就以一国之君的姿态,傲慢地问道:“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的佛陀,这是不会错的,只是我十分不解,许多修行者在深山丛林之中长住数十年,直至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觉悟,为何你这般年轻就能证得正觉呢?”
佛陀祥和而坚定的答道:“大王!大多数人都蔑视年轻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世间上有四事不可轻视: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龙;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轻的僧侣。王子虽然年幼,将来也是一国之君;小龙虽小,及至长大,可以翻云覆雨;星星之火,则可燎原。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抱有救度众生的弘愿与精神,不分贵贱老幼,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真理及觉悟者之前,或轻视,或恶口,将招致重罪,必须深切痛悔,才能忏除罪障。”
波斯匿王一向暴恶无信,为所欲为,从来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此刻,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佛陀沈默一会,向波斯匿王说道:“为王者,要爱民如子,宽大待人,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要济弱扶贫,要安慰烦恼的人。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听信阿谀的言词。要为人民谋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来为王者效劳。”
佛陀的法语,像阳光似的破除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从此,波斯匿王对佛陀生起了恭敬纯真的信仰。
波斯匿王一直为肥胖的身体造成行住坐卧的诸多不便与辛苦而苦恼。
波斯匿王在苦恼之余,吩咐侍卫备车,前往拜见佛陀。痴肥笨拙的身体,靠着侍卫的扶持,好不容易向释尊作礼后,问道:“佛陀啊!我近来身体欠佳,虽然想来看您,总不能成行。现在看您身体健康,我很高兴。我不知前世犯了什么罪业,才会如此肥胖,请问要用何种方法,才能免于这种苦恼呢?”
佛陀看到国王苦恼的神情,就说道:“大王啊!人的肥胖有五种原因:一、是吃太多;二、是贪睡;三、是耽于享受;四、是不劳心;五、是不工作。基于这五种理由,身体才会肥胖臃肿。若想减肥,应当要节制饮食,努力工作,自然能恢复正常健康。”于是佛陀作了一首诗偈: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国王听了偈颂,无限欢喜,吩咐御厨,以后在他进食时,都得站在旁边唱一遍偈文,以兹提醒。果然,御厨在每餐进食前,必定唱诵此偈文提醒国王,因此国王的食量渐渐减少,身体也随之轻安。
有一天,波斯匿王的祖母过世,国王在痛失祖母之余,恨不得能用任何金银财宝、象马车乘、奴婢仆从、城池国土,乃至自己的性命,来换取祖母的生命。他悲痛已极,突然想起佛陀所说的“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的话,于是,轻骑驱车前去拜见佛陀。在佛陀安详的目光下,波斯匿王收摄哀痛的心情,聆听法音:“大王!切莫愁忧,一切有生,皆归于死,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的色身有四件事是无法抵挡的:一、是身体老化;二、是疾病之苦;三、是死亡降临;四、是无常变化的人生。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大王应当利用有限的生命,为自身与亡者植福积德,广作善事。”
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教法后,扫除一切忧愁,欢喜作礼而去。
有一次,一个外道梵志的独生子死了,他昼夜追思,蓬头垢面,衣服破烂,露宿于冢间,啼哭不已。佛陀经过,十分哀悯,对他说:“今日的愁忧苦恼,皆由恩爱所生。”
梵志听了,豁然大悟,逢人便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这句话展转传入波斯匿王的耳中,王感到非常疑惑,就问虔诚学佛的末利夫人:
“一般人都知道恩爱合会皆生欢乐,何独佛陀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大王!您欢喜见到我吗?”末利夫人温柔地问。
“夫人!我一见到你就感到欢喜无忧,更希望你能生生世世陪伴着我。”
末利夫人收敛起笑容,愁忧问道:“如果有一天,我必须离开您,永不再会面,您会伤心难过吗?”波斯匿王一时无语。
末利夫人接着说:“人生在世,有很多烦恼来自于恩爱不能舍离,有家忧家,有财忧财,愚者处其中而不自觉知。佛陀说人生短暂,世间无常,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因此,贪恋世间的任何事物,都将招致苦果。”波斯匿王听了,若有所悟,默默不语。
在佛法长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渐渐有所体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卫城的大富长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笔财富,因无子息,只得将财产归于国库。摩诃男长者生前十分节俭苛刻,虽然家财万贯,却陋食敝衣,也舍不得布施贫困,供养僧伽。王不禁叹息:“世间上的人得到胜妙财利能够不起贪着,能够不放逸纵情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佛陀随即说了一首诗偈:
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
缘斯放逸故,当受大苦报。
慧者得胜财,能自乐受用,
广施作功德,生天受福乐。
波斯匿王听了这首诗偈,心生欢喜。在佛陀谆谆教诲下,渐渐匡正言行,不但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诚的护法弟子。
佛陀在舍卫国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此处宣说的,例如:《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等,可见佛陀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
从前,大车国王有三价太子,最小的太子叫萨锤那。
一天,风和日丽,三位太子进山打猎,来到深山谷,见一只母虎因产后体弱,捕不到食物,饥饿难忍,想吃身旁的幼子保命,但又难以下口,正犹豫不决。
“老虎母子太可怜了,我不能让它们活活饿死在这里。”三太子萨锤那心想,“老虎虽然恶名在外,但也是几条生命,应该想办法救活它们!”决心已定,他怕二位兄长阻拦,谎称自己有件小事要办,让兄长先走。
兄长走远以后,他来到老虎前,脱了衣服,躺在虎口边。但是,母虎的身体大虚弱了,连吃肉的力气也没有了。此时,萨锤那救虎之心更加迫切了。心想,若再耽误时间,老虎母子就性命难保。他折了一根竹刺,登上山崖,刺破喉咙,纵身跳下落在虎口前。母虎闻着血味,用舌头舐食,身体才有了点力气,挣扎起来,将萨锤那的血肉吃完,领着小虎走了。
二位兄长在山谷口等了半天,不见弟弟赶来,又返回寻找。人和虎都不见了,只见山崖下一堆白骨。他们从衣服上认出这是萨锤那的尸骨,放声大哭,十分悔恨,不该留下弟弟喂虎。最后一想,人已死了,哭也无用,拿起萨运那的衣服,回宫报信。父母一听这个不幸的消息,悲痛欲绝,来到山谷,抱尸痛哭,昏到在地。众人急忙呼唤,才逐渐醒了过来。将三太子的尸骨运回王城,建造了座舍利塔,将太子遗骨供入塔中,香火四时不断,使萨锤那早日功德圆满成佛。
这幅画绘在第254窟南壁,是佛教壁画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也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此画中间最大的场面是“饲虎”,是全画的主体,突出描绘萨锤那被咬食的身躯和张牙舞瓜的饿虎正在啖食人肉,用细节来深化悲剧主题。然后沿一条旋形结构线依次画萨锤那刺颈、投崖、饲虎,兄长收骨、报信,父王痛哭、建塔等八个场面。全图结构严谨,穿插合理,浑然一体,笼罩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
...
长外出化缘遭遇土匪,土匪逼他交出象牙佛,马荣贵飞身跳崖自尽。他是为象牙佛丧身的第四位榆林窟住持道长。 1937年4月20日,蘑菇台子来了一支衣衫褴褛的军队。他们就是刚刚突破马家军重重围堵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当时已经继任榆林窟住持道长的郭元亨发现,这些当兵的虽然穿得破衣烂衫,但军纪严明,待人也很和气,而且自始至终没有问过象牙佛的事,这让郭元亨大大松了一口气。 西路军从祁连山出来,一个多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军长程世才向郭元亨求助,希望他能给红军接济些粮食、油料,郭元亨很痛快地答应了。红军刚走,马家军就尾随而至。他们以郭元亨私通共军为由,逼他交出象牙佛。郭元亨牢记师父的生前遗训:不到太平盛世,象牙佛决不出世。不论马家军怎么拷打,他都一口咬定没见过象牙佛! 郭元亨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乡亲们都知道他没救了,他的朋友梁克仁大夫却坚持用土方子给他治伤。治好了伤以后,郭元亨回到蘑菇台子,继续做住持道长。 1941年5月,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带着夫人、儿子、侄子、学生和几个裱工,离开成都前往敦煌。张大千一行人起初准备用3个月时间完成壁画临摹,到了莫高窟后才发现工程非常浩大,他们一边临摹壁画,一边为洞窟编号、修缮栈道、清理流沙,一干就是2年多。在敦煌期间,张大千先后三次去附近的榆林窟,在一个半月内临摹到60多幅原大壁画。 张大千在榆林窟临摹壁画期间,自然少不了郭元亨为他们前后张罗。据说,张大千曾向郭元亨问起过象牙佛,郭元亨一直推说没见过。 1949年9月安西解放,郭元亨看到红军的队伍打下了江山,盼望已久的太平盛世终于来了,他想:象牙佛该出世了! 为了保护从遥远的佛国骑象而来的普贤,为了这块苦难土地上生民的福祉,郭元亨和他的师傅以及诸位先师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郭元亨没有辱没自己的使命,他可以告慰先师了。
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大强国。波斯匿王与佛陀同龄,曾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是护持佛教的两大国王。
由于波斯匿王的太子只陀,将位于首都舍卫城的林园卖给须达长者,须达长者在那里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这件事令波斯匿王对于佛陀的威德感到很好奇,就率领群臣拜访住在只园精舍的佛陀。
波斯匿王一来到精舍,就以一国之君的姿态,傲慢地问道:“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的佛陀,这是不会错的,只是我十分不解,许多修行者在深山丛林之中长住数十年,直至衰老之年尚且不能觉悟,为何你这般年轻就能证得正觉呢?”
佛陀祥和而坚定的答道:“大王!大多数人都蔑视年轻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世间上有四事不可轻视:一、是年幼的王子;二、是初生的小龙;三、是星星之火;四、是年轻的僧侣。王子虽然年幼,将来也是一国之君;小龙虽小,及至长大,可以翻云覆雨;星星之火,则可燎原。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抱有救度众生的弘愿与精神,不分贵贱老幼,都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真理及觉悟者之前,或轻视,或恶口,将招致重罪,必须深切痛悔,才能忏除罪障。”
波斯匿王一向暴恶无信,为所欲为,从来不曾有人敢向他直心谏言。此刻,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佛陀沈默一会,向波斯匿王说道:“为王者,要爱民如子,宽大待人,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要济弱扶贫,要安慰烦恼的人。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听信阿谀的言词。要为人民谋取幸福,而不是要人民都来为王者效劳。”
佛陀的法语,像阳光似的破除波斯匿王愚暗的心,从此,波斯匿王对佛陀生起了恭敬纯真的信仰。
波斯匿王一直为肥胖的身体造成行住坐卧的诸多不便与辛苦而苦恼。
波斯匿王在苦恼之余,吩咐侍卫备车,前往拜见佛陀。痴肥笨拙的身体,靠着侍卫的扶持,好不容易向释尊作礼后,问道:“佛陀啊!我近来身体欠佳,虽然想来看您,总不能成行。现在看您身体健康,我很高兴。我不知前世犯了什么罪业,才会如此肥胖,请问要用何种方法,才能免于这种苦恼呢?”
佛陀看到国王苦恼的神情,就说道:“大王啊!人的肥胖有五种原因:一、是吃太多;二、是贪睡;三、是耽于享受;四、是不劳心;五、是不工作。基于这五种理由,身体才会肥胖臃肿。若想减肥,应当要节制饮食,努力工作,自然能恢复正常健康。”于是佛陀作了一首诗偈:
人当自系念,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安消而保寿。
国王听了偈颂,无限欢喜,吩咐御厨,以后在他进食时,都得站在旁边唱一遍偈文,以兹提醒。果然,御厨在每餐进食前,必定唱诵此偈文提醒国王,因此国王的食量渐渐减少,身体也随之轻安。
有一天,波斯匿王的祖母过世,国王在痛失祖母之余,恨不得能用任何金银财宝、象马车乘、奴婢仆从、城池国土,乃至自己的性命,来换取祖母的生命。他悲痛已极,突然想起佛陀所说的“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的话,于是,轻骑驱车前去拜见佛陀。在佛陀安详的目光下,波斯匿王收摄哀痛的心情,聆听法音:“大王!切莫愁忧,一切有生,皆归于死,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我们的色身有四件事是无法抵挡的:一、是身体老化;二、是疾病之苦;三、是死亡降临;四、是无常变化的人生。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大王应当利用有限的生命,为自身与亡者植福积德,广作善事。”
波斯匿王听闻佛陀的教法后,扫除一切忧愁,欢喜作礼而去。
有一次,一个外道梵志的独生子死了,他昼夜追思,蓬头垢面,衣服破烂,露宿于冢间,啼哭不已。佛陀经过,十分哀悯,对他说:“今日的愁忧苦恼,皆由恩爱所生。”
梵志听了,豁然大悟,逢人便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这句话展转传入波斯匿王的耳中,王感到非常疑惑,就问虔诚学佛的末利夫人:
“一般人都知道恩爱合会皆生欢乐,何独佛陀说恩爱合会皆生愁忧苦恼?”
“大王!您欢喜见到我吗?”末利夫人温柔地问。
“夫人!我一见到你就感到欢喜无忧,更希望你能生生世世陪伴着我。”
末利夫人收敛起笑容,愁忧问道:“如果有一天,我必须离开您,永不再会面,您会伤心难过吗?”波斯匿王一时无语。
末利夫人接着说:“人生在世,有很多烦恼来自于恩爱不能舍离,有家忧家,有财忧财,愚者处其中而不自觉知。佛陀说人生短暂,世间无常,有生无不死,合会要当离,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因此,贪恋世间的任何事物,都将招致苦果。”波斯匿王听了,若有所悟,默默不语。
在佛法长期的薰陶下,波斯匿王渐渐有所体悟。有一次,波斯匿王向佛陀提起舍卫城的大富长者摩诃男往生了,留下一大笔财富,因无子息,只得将财产归于国库。摩诃男长者生前十分节俭苛刻,虽然家财万贯,却陋食敝衣,也舍不得布施贫困,供养僧伽。王不禁叹息:“世间上的人得到胜妙财利能够不起贪着,能够不放逸纵情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佛陀随即说了一首诗偈:
贪欲于胜财,为贪所迷醉,
缘斯放逸故,当受大苦报。
慧者得胜财,能自乐受用,
广施作功德,生天受福乐。
波斯匿王听了这首诗偈,心生欢喜。在佛陀谆谆教诲下,渐渐匡正言行,不但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也成了佛陀忠诚的护法弟子。
佛陀在舍卫国前后住了二十五年之久,许多圣典就是在此处宣说的,例如:《阿含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经》等,可见佛陀对于该地弘化的重视,而波斯匿王护教的功德,也影响极为深远。
从前,大车国王有三价太子,最小的太子叫萨锤那。
一天,风和日丽,三位太子进山打猎,来到深山谷,见一只母虎因产后体弱,捕不到食物,饥饿难忍,想吃身旁的幼子保命,但又难以下口,正犹豫不决。
“老虎母子太可怜了,我不能让它们活活饿死在这里。”三太子萨锤那心想,“老虎虽然恶名在外,但也是几条生命,应该想办法救活它们!”决心已定,他怕二位兄长阻拦,谎称自己有件小事要办,让兄长先走。
兄长走远以后,他来到老虎前,脱了衣服,躺在虎口边。但是,母虎的身体大虚弱了,连吃肉的力气也没有了。此时,萨锤那救虎之心更加迫切了。心想,若再耽误时间,老虎母子就性命难保。他折了一根竹刺,登上山崖,刺破喉咙,纵身跳下落在虎口前。母虎闻着血味,用舌头舐食,身体才有了点力气,挣扎起来,将萨锤那的血肉吃完,领着小虎走了。
二位兄长在山谷口等了半天,不见弟弟赶来,又返回寻找。人和虎都不见了,只见山崖下一堆白骨。他们从衣服上认出这是萨锤那的尸骨,放声大哭,十分悔恨,不该留下弟弟喂虎。最后一想,人已死了,哭也无用,拿起萨运那的衣服,回宫报信。父母一听这个不幸的消息,悲痛欲绝,来到山谷,抱尸痛哭,昏到在地。众人急忙呼唤,才逐渐醒了过来。将三太子的尸骨运回王城,建造了座舍利塔,将太子遗骨供入塔中,香火四时不断,使萨锤那早日功德圆满成佛。
这幅画绘在第254窟南壁,是佛教壁画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之一,也是莫高窟最完美的组合式本生故事画之一。此画中间最大的场面是“饲虎”,是全画的主体,突出描绘萨锤那被咬食的身躯和张牙舞瓜的饿虎正在啖食人肉,用细节来深化悲剧主题。然后沿一条旋形结构线依次画萨锤那刺颈、投崖、饲虎,兄长收骨、报信,父王痛哭、建塔等八个场面。全图结构严谨,穿插合理,浑然一体,笼罩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