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列藏本修改成:皆出己意。实际上应该是“皆出自己意”
4)便又[[令子]](同)了两家(4):第八册将“[[令子]]”字改成“(同)”字,并不通顺。
列藏本则是:会了两家。原来芹妻将“会”字错写成“令”和多写了“子”字。
5)里间[[的]](屋里)又一起斯[[问]](文)些的(5):
列藏本则是:里间又一起斯文些的。原来“的”字是芹妻多写的,被修改者更换成“(屋里)”以求的通顺。但从修辞看,则出现重复;曹雪芹采取舍去“的”字解决。
6)这是[[各]]不能催(他们的)(6)。
列藏本则是:于是各不能顾。因不了解原意,修改者将“于是各不能顾”改成“这是不能催他们的”完全走样。实际上是芹妻将“顾”字错写成“催”字。
7)不理[[轮家]](论自己)了(7):
列藏本则是:不理输家了。“输”字被芹妻误写成“轮”结果被修改者改成“不理论自己”变成文理同样不通。
8)贾琏道:"不曾听见。"(8):
列藏本是:贾珍道:"不曾听见。"。
上面的实例,在“第八册”中非常多,充分证实:第二次修改者的确不是曹雪芹;尤其是上面的最后第8条:“贾琏”是完全错的,曹雪芹岂能不将“贾琏”修改成“贾珍”?说明这个修改者对文稿的细节内容不清楚,因而未看出“贾珍”是芹妻的误抄。
那么,这个修改者是谁呢?笔者认为是:曹頫!
二、 曹頫担任第二次修改的证明
证明1:从曹雪芹家庭的成员[2]看,能够修改曹雪芹作品的人,只有他父亲、“风月宝鉴”的作者[3]
曹頫,何况曹頫一直以“畸笏叟”的化名给红楼梦写批语,特别是写出11条重要的眉批[4],提供了有关红楼梦成书情况的信息。
证明2:第74回第1820页上写道:
“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
在附近有一条眉批:似批语,区别之。并且在“为察奸情,反得贼赃”8个字上打了黑框,如上面所示。在丙子本(庚)电子版中都写成:庚辰双行夹批: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而在公开出版的石头记书籍中,因将它视为批语,因此在正文中,没有录用[5、6],但有的出版物[7],则根据甲辰本和程乙本,不把它看成是批语,写入了正文。
到底哪个方案是曹雪芹的本意呢?笔者认为应该以甲辰本和程乙本为基准,因为它们是曹雪芹出售的版本。在甲辰本和程乙本,以及伪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里,都把“为察奸情,反得贼赃”8个字,写入正文。这就是说,眉批“似批语,区别之”圈点的不对,不是“双行夹批”而是正文;即芹妻的抄写是正确的,只有“奇!”字才是夹批。
“大字本”尚未拿出去送审,这时写眉批者,只能是曹頫。当曹雪芹将第74回“对请”时,未按照曹頫写的眉批修改,仍然把“8个字”写入正文,这就成为修改“第八册”的人是曹頫的证明;因为曹雪芹不会写出上面的眉批。
证明3:第75回第1848页上面有以下眉批:
“此段娈童语句太真,反不得其为钱为势之神,尝改以委婉认罪语方妥。”
在甲辰本的相应部分的文字作出了修改,说明曹雪芹在誊清第75回时,接受了曹頫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反过来,也表明此眉批不是曹雪芹所写。
在第二次修改的第三稿上,就出现没有落款的眉批,说明曹頫早就对石头记写批语。再如第74回第1816页写出赞扬眉批:“说得透”第77回第1902页的眉批是:“染了男人气味,实有此情理,非躬亲阅历者,亦不知词语之妙”等等;同时也证实这些眉批是曹頫一面修改正文,一面写出眉批。
证明4:笔迹:
写上面四条眉批的笔迹与修改第八册正文的笔迹相同,如图1和2所示。它们成为曹頫是第八册手稿的修改者的力证。图2中的旁加字“此、有、非、神、之”等字与图1中的眉批字相同。
(a)(b)
图1第75回(a)和第77回(b)的眉批
p。1798 p。1857 p。1937 p。1839 p。1848 p。1825
图2第八册的旁改字
三、 曹頫为何要担任修改
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曹頫对丙子本(庚)作第二次修改?
在拙文[8]已经考证出,曹雪芹是在其父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上,插入他增扩的新内容进行新小说写作的,最后得到的是风月宝鉴和他编写的石头记两者大混合的原始手稿。然后对它划分章回,编写出120回的目录。接着,首先对前81回进行第一次全面的修改;所修改的内容中,包括曹頫创作的文字。他一面修改,一面要妻子将他的修改稿抄写出来,其中曹天佑也誊抄了一部分(见的75回的第1857~1860页),交给曹頫审阅。
曹頫一看芹妻誊抄出来的誊清稿,直皱眉头,错别字太多;因此一边看,一边纠正,以便减轻曹雪芹以后“对请”时的工作量。有些地方实在不通,就增加“旁改字”;当仍然纠正不过来时,就编写出“旁加句”这就是第八册手稿中出现“旁加句”的原因。他万万没想到,极度不通顺,是由于芹妻抄漏了词组,甚至句子,以及因抄错了字行,而产生“错抄句”
当曹雪芹完成前81回的第一次修改后,一看父亲的修改稿,就感到不对劲,自己怎么能修改出如此不通顺的文字。一同原始手稿(第一稿)核对,才发现不通的真正原因。当他将错抄和漏抄的词组或句子补充进去后,就流畅了,故此把曹頫补写的“旁加句”全部删除。
可惜的是:为了抢时间,尽快誊写出外出送审的“大字本”曹雪芹未作全面的的查对;主要对改动比较多,尤其是增添了“旁加句”的地方,同第一稿进行了核对;这就在红楼梦中种下不少很不通顺的文句,不知它是何意。通常都认为是后来抄写者造成的,实际上是芹妻的错抄漏抄所引起;因为抄写出售商品的书生都是书法功底较好的秀才,他们具有抄书的习惯,绝对不会誊抄出语意不清的文字;为了加快速度,可能在词汇上出现曲解和变动,但所写出的文句是通顺的。因此,不流畅的,失去神韵的语句,基本上是原始母本(即芹妻)所造成。
最后需强调:本文也是笔者下列新观点的证明:
1, 曹頫的确创作了小说风月宝鉴,并成为今本红楼梦的基础;
2, 曹頫不仅给今本红楼梦写眉批,而且担任过文稿的修改和提出增删的意见;
3,今本红楼梦是由曹頫的风月宝鉴和曹雪芹的石头记两部小说混合而成,前者的内容约占三分之二;因此今本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曹雪芹。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2,二探红楼(2):“丙子本”就是今本庚辰本
[2]安晓玲:70,新探红楼(70):贾家与曹家成员的对应关系
[3]安晓玲:59,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4]安晓玲:29,新探红楼(29):论红楼梦脂批的真伪
[5]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1993年
[6]曹雪芹:脂本汇校石头记(郑庆山校),2003年
[7]曹雪芹: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2004年
[8]安晓玲:55,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
/> 列藏本修改成:皆出己意。实际上应该是“皆出自己意”
4)便又[[令子]](同)了两家(4):第八册将“[[令子]]”字改成“(同)”字,并不通顺。
列藏本则是:会了两家。原来芹妻将“会”字错写成“令”和多写了“子”字。
5)里间[[的]](屋里)又一起斯[[问]](文)些的(5):
列藏本则是:里间又一起斯文些的。原来“的”字是芹妻多写的,被修改者更换成“(屋里)”以求的通顺。但从修辞看,则出现重复;曹雪芹采取舍去“的”字解决。
6)这是[[各]]不能催(他们的)(6)。
列藏本则是:于是各不能顾。因不了解原意,修改者将“于是各不能顾”改成“这是不能催他们的”完全走样。实际上是芹妻将“顾”字错写成“催”字。
7)不理[[轮家]](论自己)了(7):
列藏本则是:不理输家了。“输”字被芹妻误写成“轮”结果被修改者改成“不理论自己”变成文理同样不通。
8)贾琏道:"不曾听见。"(8):
列藏本是:贾珍道:"不曾听见。"。
上面的实例,在“第八册”中非常多,充分证实:第二次修改者的确不是曹雪芹;尤其是上面的最后第8条:“贾琏”是完全错的,曹雪芹岂能不将“贾琏”修改成“贾珍”?说明这个修改者对文稿的细节内容不清楚,因而未看出“贾珍”是芹妻的误抄。
那么,这个修改者是谁呢?笔者认为是:曹頫!
二、 曹頫担任第二次修改的证明
证明1:从曹雪芹家庭的成员[2]看,能够修改曹雪芹作品的人,只有他父亲、“风月宝鉴”的作者[3]
曹頫,何况曹頫一直以“畸笏叟”的化名给红楼梦写批语,特别是写出11条重要的眉批[4],提供了有关红楼梦成书情况的信息。
证明2:第74回第1820页上写道:
“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约共三四十个,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
在附近有一条眉批:似批语,区别之。并且在“为察奸情,反得贼赃”8个字上打了黑框,如上面所示。在丙子本(庚)电子版中都写成:庚辰双行夹批:奇。为察奸情,反得贼赃。而在公开出版的石头记书籍中,因将它视为批语,因此在正文中,没有录用[5、6],但有的出版物[7],则根据甲辰本和程乙本,不把它看成是批语,写入了正文。
到底哪个方案是曹雪芹的本意呢?笔者认为应该以甲辰本和程乙本为基准,因为它们是曹雪芹出售的版本。在甲辰本和程乙本,以及伪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里,都把“为察奸情,反得贼赃”8个字,写入正文。这就是说,眉批“似批语,区别之”圈点的不对,不是“双行夹批”而是正文;即芹妻的抄写是正确的,只有“奇!”字才是夹批。
“大字本”尚未拿出去送审,这时写眉批者,只能是曹頫。当曹雪芹将第74回“对请”时,未按照曹頫写的眉批修改,仍然把“8个字”写入正文,这就成为修改“第八册”的人是曹頫的证明;因为曹雪芹不会写出上面的眉批。
证明3:第75回第1848页上面有以下眉批:
“此段娈童语句太真,反不得其为钱为势之神,尝改以委婉认罪语方妥。”
在甲辰本的相应部分的文字作出了修改,说明曹雪芹在誊清第75回时,接受了曹頫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反过来,也表明此眉批不是曹雪芹所写。
在第二次修改的第三稿上,就出现没有落款的眉批,说明曹頫早就对石头记写批语。再如第74回第1816页写出赞扬眉批:“说得透”第77回第1902页的眉批是:“染了男人气味,实有此情理,非躬亲阅历者,亦不知词语之妙”等等;同时也证实这些眉批是曹頫一面修改正文,一面写出眉批。
证明4:笔迹:
写上面四条眉批的笔迹与修改第八册正文的笔迹相同,如图1和2所示。它们成为曹頫是第八册手稿的修改者的力证。图2中的旁加字“此、有、非、神、之”等字与图1中的眉批字相同。
(a)(b)
图1第75回(a)和第77回(b)的眉批
p。1798 p。1857 p。1937 p。1839 p。1848 p。1825
图2第八册的旁改字
三、 曹頫为何要担任修改
最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曹頫对丙子本(庚)作第二次修改?
在拙文[8]已经考证出,曹雪芹是在其父曹頫创作的风月宝鉴上,插入他增扩的新内容进行新小说写作的,最后得到的是风月宝鉴和他编写的石头记两者大混合的原始手稿。然后对它划分章回,编写出120回的目录。接着,首先对前81回进行第一次全面的修改;所修改的内容中,包括曹頫创作的文字。他一面修改,一面要妻子将他的修改稿抄写出来,其中曹天佑也誊抄了一部分(见的75回的第1857~1860页),交给曹頫审阅。
曹頫一看芹妻誊抄出来的誊清稿,直皱眉头,错别字太多;因此一边看,一边纠正,以便减轻曹雪芹以后“对请”时的工作量。有些地方实在不通,就增加“旁改字”;当仍然纠正不过来时,就编写出“旁加句”这就是第八册手稿中出现“旁加句”的原因。他万万没想到,极度不通顺,是由于芹妻抄漏了词组,甚至句子,以及因抄错了字行,而产生“错抄句”
当曹雪芹完成前81回的第一次修改后,一看父亲的修改稿,就感到不对劲,自己怎么能修改出如此不通顺的文字。一同原始手稿(第一稿)核对,才发现不通的真正原因。当他将错抄和漏抄的词组或句子补充进去后,就流畅了,故此把曹頫补写的“旁加句”全部删除。
可惜的是:为了抢时间,尽快誊写出外出送审的“大字本”曹雪芹未作全面的的查对;主要对改动比较多,尤其是增添了“旁加句”的地方,同第一稿进行了核对;这就在红楼梦中种下不少很不通顺的文句,不知它是何意。通常都认为是后来抄写者造成的,实际上是芹妻的错抄漏抄所引起;因为抄写出售商品的书生都是书法功底较好的秀才,他们具有抄书的习惯,绝对不会誊抄出语意不清的文字;为了加快速度,可能在词汇上出现曲解和变动,但所写出的文句是通顺的。因此,不流畅的,失去神韵的语句,基本上是原始母本(即芹妻)所造成。
最后需强调:本文也是笔者下列新观点的证明:
1, 曹頫的确创作了小说风月宝鉴,并成为今本红楼梦的基础;
2, 曹頫不仅给今本红楼梦写眉批,而且担任过文稿的修改和提出增删的意见;
3,今本红楼梦是由曹頫的风月宝鉴和曹雪芹的石头记两部小说混合而成,前者的内容约占三分之二;因此今本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頫、曹雪芹。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安晓玲:2,二探红楼(2):“丙子本”就是今本庚辰本
[2]安晓玲:70,新探红楼(70):贾家与曹家成员的对应关系
[3]安晓玲:59,新探红楼(59):对红楼梦内容的分解和成书时间探讨
[4]安晓玲:29,新探红楼(29):论红楼梦脂批的真伪
[5]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1993年
[6]曹雪芹:脂本汇校石头记(郑庆山校),2003年
[7]曹雪芹:八十回石头记。周汝昌精校本,2004年
[8]安晓玲:55,新探红楼(55):红楼梦推广策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