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小说网 www.90xsw.net,神圣罗马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852年6月12日,英国国会通过了《陆军扩军法案》。
麦克西米提出的扩军12万,还是被打了折扣,精明的国会议员将最终的扩军人数限定在了8万。理由自然是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军备,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
这种节俭的主人翁意识,直接导致了在英国陆军在近东战争中拖了盟友的后腿。
相比行动迟缓的英国人,法国人的效率就高的多了。在确定增兵过后,拿破仑三世就开起了爆兵之路,法军陆军总兵力一跃攀升到了62万。
仿佛当年那个纵横欧洲,所向披靡的法兰西又回来了。欧洲除了毛熊之外,就数他们的常备军最多了。
为了扩张法国的国际影响力,拿破仑三世这次表现的非常积极,在大扩军的同时,法国援军就已经从国内出发了。
这个时候法国本土的军事力量,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军队数量虽然增加了,可是老兵和新兵完全是两个概念。
反法战争结束过后,奥尔良王朝为了缓解国际压力,放缓了法国陆军的发展速度,只保留了少量的精锐部队,大革命过后才恢复过来。
拿破仑三世的才华不在军事上,在扩充军队的时候,忽略了预备役部队建设,和动员机制的合理化改革。
历史上普法战争中,法国人一战失败就认怂。就是因为法国当时的动员机制不完善,没有能够及时动员出足够的军队守住巴黎。
这是法国式发展模式的弱点,把国家的核心产业大都放在了巴黎周边,一旦巴黎沦陷想要卷土重来都难。
保加利亚会战结束后,俄军将战线推进到了巴尔干山脉,考验俄国人的时候到了。
这个时候俄巴尔干远征军内部发生了分歧,以巴赫-伊万诺夫将军为首的将领,主张先攻克索非亚;以戈尔恰科夫为首的将领,主张翻越巴尔干山脉,直取埃迪尔内地区。
最终的战略目标都是一样——攻克君士坦丁堡,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
主张先攻克索非亚地区的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刚刚经历大败,在这一地区的兵力薄弱,在军事上难度低。
索非亚是保加利亚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一旦攻克了这里,在政治上的影响非常重要,可以号召更多的保加利亚人起来反抗奥斯曼人的统治。
还有一个不能说的原因,就是攻克了索非亚,俄军就算没有能够攻克君士坦丁堡,也占领了大半个保加利亚,为下一次战争打下了基础。
这是传统的力量,这都是第九次俄土战争了,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不能灭亡奥斯曼帝国,未来肯定还会有第十次俄土战争,现在未雨绸缪也很重要。
一口吞下奥斯曼帝国,这只是理想主义,真的认为俄罗斯能够一口吞下奥斯曼帝国的人并不多。
政治上的口号喊喊就可以了,灭亡奥斯曼帝国的口号,俄国人都喊了快上百年时间,现在奥斯曼帝国依然在哪里屹立不倒。
主张直接杀到埃迪尔内地区的理由是:为了赶时间,这是攻克君士坦丁堡最近的路线,趁着英法两国援军主力没有抵达,提前进攻君士坦丁堡胜算更大。
当然胜算大风险也大,不去占领周边地区,奥斯曼军队很有可能包抄俄军的后路,要是没能攻克君士坦丁堡,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俄国人的烦恼,弗朗茨是不关心的。俄军会不会全军覆没,他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以奥斯曼帝国的情况,除非是开了挂,不然再好的战术,他们在执行的时候都会打折扣。
理论上在中途任何一处关键地段切断俄军的后勤补给线,他们就会赢得这场战争。
可是负责执行任务的这支部队,也必须要有足够强的战斗力,不然三五两下子就被俄军给干翻了,那还有什么用?
不光是如此,同样还要周边的奥斯曼军队、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只要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无法关门打狗。
这种高难度的工作,还是不要期待奥斯曼帝国能够完成了,最多也就是用切断后勤线,吓唬俄国人退兵,然后双方老老实实开始拼消耗。
……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笑呵呵的说:“陛下,奥斯曼人从塞尔维亚地区撤军了。看来是俄国人给他们的压力太大,现在他们是准备集中兵力和俄国人对抗,顾不得这些地区了。”
看得出来,他的心情非常不错。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恩怨已经有几百年了,看着敌人倒霉自然是神清气爽。
>
1852年6月12日,英国国会通过了《陆军扩军法案》。
麦克西米提出的扩军12万,还是被打了折扣,精明的国会议员将最终的扩军人数限定在了8万。理由自然是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军备,不能浪费纳税人的钱。
这种节俭的主人翁意识,直接导致了在英国陆军在近东战争中拖了盟友的后腿。
相比行动迟缓的英国人,法国人的效率就高的多了。在确定增兵过后,拿破仑三世就开起了爆兵之路,法军陆军总兵力一跃攀升到了62万。
仿佛当年那个纵横欧洲,所向披靡的法兰西又回来了。欧洲除了毛熊之外,就数他们的常备军最多了。
为了扩张法国的国际影响力,拿破仑三世这次表现的非常积极,在大扩军的同时,法国援军就已经从国内出发了。
这个时候法国本土的军事力量,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军队数量虽然增加了,可是老兵和新兵完全是两个概念。
反法战争结束过后,奥尔良王朝为了缓解国际压力,放缓了法国陆军的发展速度,只保留了少量的精锐部队,大革命过后才恢复过来。
拿破仑三世的才华不在军事上,在扩充军队的时候,忽略了预备役部队建设,和动员机制的合理化改革。
历史上普法战争中,法国人一战失败就认怂。就是因为法国当时的动员机制不完善,没有能够及时动员出足够的军队守住巴黎。
这是法国式发展模式的弱点,把国家的核心产业大都放在了巴黎周边,一旦巴黎沦陷想要卷土重来都难。
保加利亚会战结束后,俄军将战线推进到了巴尔干山脉,考验俄国人的时候到了。
这个时候俄巴尔干远征军内部发生了分歧,以巴赫-伊万诺夫将军为首的将领,主张先攻克索非亚;以戈尔恰科夫为首的将领,主张翻越巴尔干山脉,直取埃迪尔内地区。
最终的战略目标都是一样——攻克君士坦丁堡,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
主张先攻克索非亚地区的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刚刚经历大败,在这一地区的兵力薄弱,在军事上难度低。
索非亚是保加利亚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城市,一旦攻克了这里,在政治上的影响非常重要,可以号召更多的保加利亚人起来反抗奥斯曼人的统治。
还有一个不能说的原因,就是攻克了索非亚,俄军就算没有能够攻克君士坦丁堡,也占领了大半个保加利亚,为下一次战争打下了基础。
这是传统的力量,这都是第九次俄土战争了,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不能灭亡奥斯曼帝国,未来肯定还会有第十次俄土战争,现在未雨绸缪也很重要。
一口吞下奥斯曼帝国,这只是理想主义,真的认为俄罗斯能够一口吞下奥斯曼帝国的人并不多。
政治上的口号喊喊就可以了,灭亡奥斯曼帝国的口号,俄国人都喊了快上百年时间,现在奥斯曼帝国依然在哪里屹立不倒。
主张直接杀到埃迪尔内地区的理由是:为了赶时间,这是攻克君士坦丁堡最近的路线,趁着英法两国援军主力没有抵达,提前进攻君士坦丁堡胜算更大。
当然胜算大风险也大,不去占领周边地区,奥斯曼军队很有可能包抄俄军的后路,要是没能攻克君士坦丁堡,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俄国人的烦恼,弗朗茨是不关心的。俄军会不会全军覆没,他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以奥斯曼帝国的情况,除非是开了挂,不然再好的战术,他们在执行的时候都会打折扣。
理论上在中途任何一处关键地段切断俄军的后勤补给线,他们就会赢得这场战争。
可是负责执行任务的这支部队,也必须要有足够强的战斗力,不然三五两下子就被俄军给干翻了,那还有什么用?
不光是如此,同样还要周边的奥斯曼军队、地方政府紧密配合。只要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无法关门打狗。
这种高难度的工作,还是不要期待奥斯曼帝国能够完成了,最多也就是用切断后勤线,吓唬俄国人退兵,然后双方老老实实开始拼消耗。
……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笑呵呵的说:“陛下,奥斯曼人从塞尔维亚地区撤军了。看来是俄国人给他们的压力太大,现在他们是准备集中兵力和俄国人对抗,顾不得这些地区了。”
看得出来,他的心情非常不错。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恩怨已经有几百年了,看着敌人倒霉自然是神清气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